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5《搭石》教案(重慶省級優課).docx
把握文體特征踐行核心素養之散文教學搭石教學設計第一課時【學情分析】學生在本冊第一單元的學習中強化了“邊讀邊想象,從作者生動的描寫中想象畫面”,即“變話為畫”的閱讀方法。四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閱讀的能力,能借助工具書理解詞句,并能聯系上下文對相關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具備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但對散文文體的語言特色品悟和自我經驗的不足,往往不能深入文本,尋找到散文學習的那個味。【教學目標】1、引領學生品析詞句,走近搭石,走進畫面,感受平凡畫面之中的詩情畫意,品悟鄉親們樸實淳樸的民風民俗。2、體味散文精準的言語表達,體會本篇散文回旋復沓的言語意象中的畫面美、音樂美、詩意美和人文美。【教學重難點】1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場景中,體會到心靈之美。2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課程資源】:PPT課件、石頭樣的卡片【預習要求】:熟讀課文,并試著給每幅圖畫加小標題【板塊設計】詠詩,引入課題初識搭石,發現美整體感知,尋找美深入研讀,感悟美鏈接背景,升華主題【教學流程】板塊一、詠詩,引入課題:1、課前詠詩:北山戀,故鄉師生配樂讀。師:這首詩的作者是劉章,他是一位田園詩人,一級作家。故鄉的每一寸土,每一道溪,每一處景都是他創作的源泉。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另一篇文章搭石。2、齊讀課題。板塊二、初識搭石,發現美1、檢測預習:誰用課文的句子來說說,什么是搭石嗎?生回答。2、感受搭石的重要:出示段落:進入秋天,天氣變涼以后,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生活中你見過搭石走過搭石嗎?生交流看圖認識搭石。為什么要搭石?出示:山洪過后,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挽褲。a誰來讀讀b同學們,如果沒有搭石,村中的人們會怎樣過小溪的?c句子訓練:出示:如果沒有搭石,人們出工就必須(脫鞋挽褲),人們收工就必須(脫鞋挽褲),人們趕集就必須(脫鞋挽褲),人們訪友就必須(脫鞋挽褲)。除了這些,人們還去干什么得脫鞋挽褲人們 ()就必須(脫鞋挽褲)。人們 ()就必須(脫鞋挽褲)。人們 ()就必須(脫鞋挽褲)。一句話,人們來來往往,都必須脫鞋挽褲師:從這一次又一次的脫鞋挽褲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生交流d師:不便、麻煩甚至是辛苦,夏天還好,到了秋天,脫鞋挽褲想象一下會是什么感覺?生想象.3師:可見,搭石,連接著故鄉的小路,成了鄉親們進出村子簡單的渡水方式,成了劉章爺爺魂牽夢縈的掛念 。我們來美美地讀讀什么是搭石。(齊讀)板塊三、整體感知,尋找美 本文是一篇散文,文中的一段段文字就是一幅幅美麗的畫。給2-4自然段這幾幅畫取名。生交流:換石圖(擺石圖)、走石圖(和諧圖、踏石圖)、“讓”石圖(謙讓圖、禮讓圖)、尊老圖(敬老圖)。用一句話說說你最喜歡哪幅圖?生交流過渡:難怪劉章爺爺說: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板書:一道風景)。板塊四、深入研讀,感悟美 下面就讓我們先跟隨著劉章爺爺,跟隨著家鄉的人們一塊去走走搭石,一起去欣賞那一道道風景(一)體味韻律美學習第三自然段走石圖出示:“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1.抽生讀句子,弄清“行”的讀音。2.體味音樂美。創設情境理解“協調有序”。a師引讀:前面的生接讀:抬起腳來.師點評:走好搭石,有一個竅門“緊走搭石慢過橋”.b師引讀,生再接讀前面的生1:抬起腳來。后面的生2.師點評:現在熟練了,你們走得輕快而平穩,真棒。c大組合作著讀d師:在剛才走搭石的過程中,像你們這樣配合得很默契,動作協調整齊,有韻律,這就是協調有序。3.體味畫的美師:你們還從這段話中體會到了什么美?生交流。相機出示:清波蕩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1)對比“清波蕩漾,清波漾漾”出示:清波蕩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聯系上下文體會哪個詞好,為什么?生交流 指導讀好詞語:男女生對比讀“清波蕩漾”、“清波漾漾”師小結:漾漾更準確地寫出了水面波紋細小的特點。它是疊詞,讀起來還有音樂般的韻律美呢!作者用詞是多么有講究啊!齊讀“清波漾漾”:讀出這微波輕輕漾開去的感覺。(2)體會疊詞“人影綽綽”理解“綽”的意思。出示:綽的3種解釋,選解。指導讀出“人影綽綽”的婀娜柔美來。(3)想象畫面 生想象畫面,交流。(4) 多種方式讀好句子“清波蕩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抽生讀-師生合作讀-全班齊讀。4.體味詩的美,讀出意境走搭石,既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又像是一首清麗的小詩。(1)原文改成詩配樂讀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 (2) 創設情境讀 :同學們,劉章爺爺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每天走上62次搭石,一年一共踏過了166400多道搭石。每走一次,他都會看到這樣一幅美麗的畫。分角色讀清早,晨霧還沒有散去,.黃昏,勞作一天的人們回來了,.師:太美了,美得令人陶醉,讓我也不禁想吟詩一行這真是“足行搭石上,如在畫中游” .難怪劉章爺爺說:搭石,是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二)體味人情美走搭石中有詩一般的韻律美,也有畫一般的清麗美,還蘊藏著兩人走搭石時的你謙我讓的人情美。A謙讓圖出示: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1)指名讀。(2)聯系下文理解詞“招手示意”,做動作體會。(3)還原情景:“招手示意”是在告訴對方什么?同桌說說-(4)創設情境讀:出示:是呀,鄉親們在搭石上來來去去,經常都會有面對面碰上的時候,從沒有人爭搶,也不需太多的言語,(男)你拿的東西多你先過;(女)你著急趕時間,你先過;(男)你比我年長,你先過;等對方過了河,還沒忘嘮嗑上幾句家常話。師:他們嘮嗑出的還有鄉親們的謙讓美和村子里的融洽美難怪劉章爺爺說: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B敬老圖“年輕人”和“老人”來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出示:“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1) 識“伏”自讀,哪個字打動了你?生談字理識字“伏”在甲骨文時代,“犬”是人類崇拜的一種象征,彎得是那樣恭敬,是那樣心甘情愿啊,我們的祖先就這樣造了“伏”字。做動作體會“伏”。相機采訪1:剛才你為什么身子伏得那樣低? 點評:真是好孩子!這樣,老人就能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過小溪了。你把別的老人當成自己的老人,正如孟子所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相機采訪2:到對岸了,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謝嗎?點評:不需要道謝,因為年輕人們都覺得幫助老人是舉手之勞的事,不足掛齒(2)理解“理所當然”創設情境讀理解“理所當然”是呀,老人不需要道謝,年輕人也沒想過要老人感謝,因為他們一代又一代都是這么做的:師引:當這位老人年輕的時候,他一定也曾經,生讀: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師引:因為生讀: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師: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說話訓練中理解“理所當然”在劉章爺爺的家鄉里,大家覺得理所當然的事還有很多呢!那還有哪些人來走搭石,鄉親們是怎么做的呢,請按下面的句式說說。假如遇到( )來走搭石,( )總要( ),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3)整合小詩,強化理解“理所當然”不約而同擺搭石是(理所當然的),憂人之憂調搭石是(理所當然的).師小結:好一個理所當然,看來這美德在家鄉,是一種常態,是一種習慣,一種風俗。這些搭石不僅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每一塊上還刻著鄉親們美好的心靈,承載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情感。更是家鄉的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板塊五、鏈接背景,深化主題1、作者背景介紹。2、總結:劉璋爺爺的家鄉景美,情美,人更美!(板書)3、出示并齊讀:“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板書設計: 21 搭石 景美 情美一道風景 人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