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10.1《浮力》教案(遼寧部級優課).doc
浮力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 通過實驗,認識浮力。(2) 通過學生實驗,知道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認識浮力的存在及浮力產生的原因。(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制定實驗方案,能用控制變量法完成探究影響浮力大小因素的實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學生通過一系列實驗,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2)通過探究影響浮力大小因素實驗,學生樂于參與觀察、實驗、制作等科學實踐活動。二、學情分析本節是在綜合應用液體的壓強、壓力、二力平衡等知識的基礎上展開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好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這樣一方面有助于學生進一步認識浮力;另一方面也為學習阿基米德原理做好準備。三、教學重點、難點教學的重點為: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學的難點為:根據學生猜想,設計探究實驗方案,用控制變量法完成探究影響浮力大小因素的實驗。四、教學過程一、浮力1. 通過兩個小實驗對比,使學生認識浮力實驗一:將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測出其重力,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接著用手托住物體。實驗二:將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測出其重力,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接著將物體放到液體中,再讀出示數。 提示學生注意觀察實驗二中測力計示數減小。啟發學生:實驗二中測力計示數為什么減小?對比實驗一,測力計示數減小的原因又是什么?邊畫圖邊對實驗二進行受力分析,得出F浮=G物-F示二、浮力產生原因實驗儀器:一個礦泉水瓶剪下的上半部分,一個乒乓球,水槽,燒杯(裝水)實驗過程:將礦泉水瓶口朝下,放入乒乓球,倒水;之后用手堵住瓶口,提示學生觀察現象。受力分析:得出結論:浮力產生的原因為物體受到液體對其向上向下的壓力差三、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1.探究浮力大小與那些因素有關序號實驗條件及分析實驗圖示實驗操作實驗現象思考與論證實驗結論備注1改變物體的形狀相同的量:V浸不同的量:物體形狀揉捏巴克球,浸沒在水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記錄數據F示不變F示不變,所以F浮不變F浮與物體形狀無關儀器創新,與時俱進2三個體積相同銅、鐵、鋁相同的量:V物不同的量:物分別浸沒在水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記錄數據彈簧測力計示數相同F示相同,F浮相同,而物不同F浮與物 無關3取出其中一個物體相同的量:V物不同的量:V浸慢慢浸入水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記錄數據F示減小水位升高,物體浸入水的體積變大F示減小,所以F浮變大,而V物不變F浮變大,V浸變大F浮與V物無關F浮與V浸有關F浮與V浸有關4在上一個實驗操作裝置中加水相同的量:V浸不同的量:h水,V水, m水,G水,h物深向容器中加水,保持物體位置不變,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記錄數據F示不變水位升高,物體浸入水的體積不變F示不變,所以F浮不變,而h水,V水, m水,G水,h物深變大控制V浸一定(浸沒V浸=V物)所以F浮與h水,V水, m水,G水,h物深無關F浮與h水,V水, m水,G水,h物深無關F浮與V浸有關,所以需要控制變量,方法為把物體浸沒入水中5改變液體密度相同的量:V浸不同的量:液體密度液鹽水 水 酒精把物體分別浸沒在三種液體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記錄數據F示變化F示變化,所以F浮變化F浮與液體密度液有關F浮與液體密度液有關6證明V浸=V排用浮力演示器轉換法V浸=V物V桶容=V排V物=V桶容 V浸=V排7能漂浮在水面的物體 (物水)慢拉彈簧測力計,讓物體慢慢浸入水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F示變大F示變大,所以F浮變大2.創新器材:創新器材示意圖 創新器材照片3.課后作業動手動腦學物理3,4題五、教學反思與自我評價1.在設計實驗時,盡可能由一個探究實驗得出多個結論。既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復,還引導學生分析各因素間的關系。訓練了學生的推理能力。2.本節課的創新實驗,儀器的創新巴克球的使用。取代了不易購買的橡皮泥(市售的超輕粘土凝固后部分能溶于水,帶來實驗誤差),而且便于塑形,便于固定到彈簧測力計上。3.操作裝置的創新(定滑輪的使用),將物水的情況,也用實驗探究出來了。完善了實驗探究條件,為學生清晰認識浮力影響因素打下來堅實的基礎。4.學生可能無法提出10種猜想與假設,教師要啟發學生得出盡可能多的猜想與假設。在充分猜想與假設的基礎上合理有序設計實驗。 六、板書設計浮力產生原因:F浮= F向上-F向下測量大小方向作用點影響因素V排液,V浸F浮=G物-F示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