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2.1《地球的表面》.docx
地球的表面【教材簡析】本課是五年級上冊地球表面的變化單元第1課。作為單元的起始課,本課為整個單元的學習起到“奠定知識基礎,提供思維線索”的作用。首先,教科書提供了世界地形圖、我國的地形圖以及各種典型地形地貌的圖片,引導學生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進行觀察,學習描述地形的特點,對地表的各種形態(tài)進行初步的認知。學生感嘆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同時,進一步思考這些奇妙的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并結合已有認知作出猜想。【學生分析】五年級學生對于地形地貌雖然沒有系統(tǒng)的認識,但他們已經(jīng)有比較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他們在旅游途中或在網(wǎng)絡、電視中對地形地貌有一些淺顯的認識。因此,他們可以嘗試對各種地形地貌的成因進行猜測,這種猜測不僅可以作為學生學習整個單元的思維線索,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心中的疑惑與教學目標相融合,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地形地貌特點及其變化原因的興趣。【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 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復雜多樣的,也是不斷變化的。 2.常見的陸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臺地和盆地等。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通過觀察、分析圖片等資料獲得關于地形地貌特點的信息。 2.能夠用恰當?shù)脑~語描述常見地形地貌的特點。 3.能夠對地形地貌變化的原因進行有依據(jù)的猜測。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愿意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 2.發(fā)展探究地形地貌變化原因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意識到各種各樣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賜予我們?nèi)祟惖膶氋F自然遺產(chǎn)。【教學重難點】重點:觀察分析幾種地形地貌的特點,根據(jù)已有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對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做出初步猜想與解釋。難點:對主要地形地貌形成原因進行合理的推測。【教學準備】學生準備:世界地形圖或地形地球儀、中國地形圖或地形地球儀、典型地形地貌的圖片、學生活動手冊。教師準備:典型地形地貌的視頻、世界地形圖、中國地形圖、班級記錄大表、教學課件。【教學過程】一、聚焦1.教師: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你們對地球了解嗎?地球表面是什么樣子的?地球現(xiàn)在的面貌是本來就有的嗎?是什么力量使地球變成現(xiàn)在的樣子的?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開始新單元的學習吧。(板書課題:地球的表面)設計意圖:一連串問題的提出使學生從整體上思考地球表面的樣子。聚焦問題,引發(fā)學生對于地形地貌形成及其變化原因的思考。二、探索(一)觀察世界地形圖,描述地球表面的樣子1.課件展示世界地形圖,提問:觀察地球表面的地形圖,你們發(fā)現(xiàn)我們的地球表面有什么特點?海洋與大陸的分布、大陸板塊的分布情況是怎樣的?2.交流、研討:地球的面貌本來就是這樣的嗎?3.教師播放海陸變遷的相關視頻,補充學生認知。4.師生總結:整個地球的表面是高低不平、復雜多樣的,由陸地和海洋兩部分組成。海陸分布是不均勻的,陸地被海洋分開并沒有完全連接在一起,形成幾大板塊。地球表面的樣子不是本來就有的,而是經(jīng)過漫長的演化逐漸形成的。設計意圖:通過對地球表面的觀察、分析,幫助學生對地球地表形態(tài)形成一個較為宏觀的認知,初步認識到地球現(xiàn)今的整體面貌都是地球演化的結果。為后續(xù)研究具體某一地形地貌形成原因作鋪墊。(二)認識陸地的地形地貌1.觀察我國的地形圖,了解我國的地形特點。(1)觀察中國地形圖,交流研討我國的地形地貌特點。(2)說一說自己家鄉(xiāng)的地形地貌特點。教師提問:同學們的家鄉(xiāng)在哪里?你們的家鄉(xiāng)是怎樣的地形地貌?它有什么特點呢?學生交流研討。設計意圖:在整體感知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特點的基礎上,將學習的視角聚焦到陸地,建立具體的地形地貌的概念。2.觀察圖片中的地形地貌,描述它們的特點。 教師出示5種地形地貌圖片,組織學生觀察交流圖片中的地形地貌特點。設計意圖:通過幾張典型的地形地貌圖片,將學生觀察的目光再次聚焦:觀察某個典型地形地貌,并描述它們的特點,為后面分析其成因做好充分的準備。3.把每幅地形地貌圖的特點和自己對這種地形地貌主要形成原因的猜測填寫在記錄表中。4.學生填寫記錄表后小組研討。設計意圖:發(fā)揮個人學習與小組交流研討的優(yōu)勢,記錄表達自己的認識,為后面的全班交流,形成初步的共識奠定基礎、提供線索。三、研討1.各組匯報地形地貌觀察記錄表。2.研討:(1)比較各組的解釋,你認為哪組同學解釋得更合理?為什么?(2)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發(fā)現(xiàn)地球的表面由各種各樣復雜的地形地貌組成。地球表面主要有哪些地形地貌?它們的特點是什么?(3)綜合全班同學的分析結果,我們認為可能影響地形地貌變化的因素都有哪些?3.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幾種主要的地形地貌的特點,還推測出這些地形地貌可能形成的原因,我們的推測是否合理呢?我們將在后續(xù)的學習中展開深入的研究。設計意圖:通過全班性的研討活動,交流觀察的結果和猜測,歸納總結影響地形地貌變化的因素,并將大家的意見用“班級記錄表”記錄下來,引導學生對主要地形地貌的成因進行假設,埋下探索的伏筆,激起后續(xù)探究的興趣。【板書設計】地球的表面地形地貌的主要特點及對其成因的猜測(班級記錄表)主要地形地貌及特點猜測1.彎曲的巖層:巖石一層一層地排列、整齊、彎曲地震破壞2.長白山天池:湖面平靜、中間低四周高、周圍有高山火山噴發(fā)3.敦煌雅丹地貌:石柱、平臺形高地、沙粒粗大風的侵蝕4.黃土高原上的溝壑:千溝萬壑、高原表面破碎、黃土堆積、植被很少水流沖刷5.黃河入海口的沙洲:平坦、河流產(chǎn)生分支、扇形、堆積泥沙沉積【活動手冊使用說明】地形地貌記錄表活動目的:幫助學生完善地形地貌特點的描述,使學生對相關典型地形地貌的特點形成正確的認識,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同時,關于“主要形成原因”的猜測是作為本單元后續(xù)探究活動的線索。活動手冊說明:學生活動手冊的內(nèi)容是讓學生將觀察到的5種地形地貌特點和形成原因的猜測記錄在表格中。可以用簡單的詞語進行記錄,表達清楚即可。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這個表格制成班級記錄表,在交流討論時將學生的觀點記錄、匯總,為后續(xù)的學習提供線索。后續(xù)的學習內(nèi)容會對本節(jié)課形成的猜測給予一一回應,可對照此表中的學生的猜測,培養(yǎng)學生自我反思的能力,使認識逐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