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歷史第6課《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教案(河南部級優課).doc
部編版本歷史九年級下冊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教學設計課標要求:理解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進步和社會問題一、學習目標1、自主學習,通過閱讀教材能準確說出工業化國家發生的社會變化及表現。2、探究學習,通過分析史料探究人口增長、城市化出現的原因及城市化與工業化關系;小組合作,通過觀看視頻,結合學案補充資料分析歸納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利和弊,體會科學技術是一柄雙刃劍。3、拓展延伸,能夠針對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提出自己解決的方案,從而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二、學習重點: 工業革命帶來的人口增長、城市化。三、難點: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進步和社會問題,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關系。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利用狄更斯雙城記內容導入,由狄更斯之惑出發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二)講授新課(出示學習目標)環節一:追問狄更斯之惑裂變篇1、教師出示問題: 回憶所學知識,說說兩次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了那些新的事物。學生回答:2、教師講解:工業化的概念3、學生自主學習,快速閱讀教材黑體字,在教材上勾畫工業化國家社會變化的內容和表現并展示學生展示:4、教師過渡:這些變化為什么讓狄更斯感到疑惑呢?今天就讓我們以英國工業化的過程為例來解析狄更斯的疑惑環節二:解析狄更斯之惑思辨篇【探究一:工業革命與人口的增長】出示歷史資料,學生結合史料分析英國人口增長的因素學生展示:教師小結過渡:工業革命極大推動了人口的增長,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雇傭勞動力,這樣給英國的社會生產帶來那些影響呢? 【探究二:工業化與城市化關系】教師出示圖片:(英國各行業就業分布柱狀圖、婦女和兒童在工廠工作的圖片)學生觀察圖片反映的現象,并思考出現的原因學生回答:從事農業人口減少,從事工商業、服務業人數增加;婦女、兒童也成為了工業勞動力教師點撥:過渡:大量的勞動力轉向工業和服務業將給英國的城市發展帶來什么影響呢?出示圖片英國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比重變化圖和文字材料學生思考:結合材料分析英國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的因素學生展示:教師點撥:講述城市化的概念,并引導學生分析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關系學生展示: 教師講解:為了適應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中的需要的各種技術人才,大眾教育得到普及,提高了人們的文化水平有利于社會的進步。教師出示圖片:機器時代的享受學生觀察得出信息:環境的污染和貧富的差距擴大教師過渡:正如狄更斯所說人們在直登天堂,人們在直下地獄。工業革命后的城市生活是一種什么情形呢?讓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來感受以下。【探究三: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利與弊】教師出示問題及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資料活動設計:學生看完視頻后先自己結合學案資料和視頻思考,讓后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形成學習成果,找12組展示,其他小組補充。教師點評:教師過渡:創設情境:通過同學們的展示,我們看到了工業化和城市化給人類來了極大好處,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科技是一柄雙刃劍,19世紀的狄更斯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可是當時并沒有提出解決的方案,接下來就需要同學們幫助狄更斯破解英國工業化過程中出現的社會問題。環節三:破解狄更斯之惑應變篇【活動設計】學生自主思考,并寫出自己的解決方案,然后小組討論交流形成學習成果分組展示。教師點評:同學們的方案很有針對性、很具體、有很有價值,有些想法跟英國政府后來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不謀而合,教師過渡:同學們工業化和城市化是歷史發展的潮流,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經階段,不可抗拒,今天的中國也正處在這股潮流之中。【拓展延伸】教師出示圖片中英城市化進程對比將視角由世界轉到中國。并對比中英城市化,再從中國轉到學生生活的鄭州。并展示鄭州在工業化、城市化發展中的成就圖片及出現的一些社會問題圖片。教師小結:我們生活的綠城鄭州也經歷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變革,當我們享受著工業化帶來現代文明,體會著城市化發展帶來的便利,經濟增長帶來的生活改善、社會進步的同時,也面臨城市發展中出現環境污染等問題的困擾,對此我們要科學的分析、理性的去看待,吸取歐美國家工業化過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訓,樹立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思想,堅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走科技創新之路,可持續發展道路,相信我們的鄭州會更加美好,我們的中國會更加美麗,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美滿,我們的未來更充滿希望!八、知識小結(板書設計)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工業革命后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推動了人口的快速增長,勞動里結構的變化,為了適應工業革命需要,大量農村人口流向城市加速了城市化進程,在城市化、工業化化的過程當中出現了一些社會問題如:貧富差距的擴大、環境的破壞等。 九、教學反思亮點:1、 利用狄更斯對工業革命時代的疑惑貫穿本課,以英國工業化為主要研究對象,將散落的知識點連接起來。第一環節設計為:追問狄更斯之惑裂變篇,尋找疑惑的具體內容,主要讓學生通過回憶工業革命的成就,建立與已經學過的知識的練習,接著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找出變化的主要內容。第二環節設計為:解析狄更斯之惑思辨篇,通過豐富的文字材料、圖片、視頻資料的分析討論讓學生探究導致社會變化的原因、及變化帶來的影響,去深入的理解科技是一柄雙刃劍!第三環節設計為:破解狄更斯之惑應變篇,創設情境讓學生幫助狄更斯解決他所發現的英國社會問題,讓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拓展延伸環節,將視角有世界拉到中國,然后再有中國拉到學生生活的鄭州,通過教師的總結提升讓學生認識到城市化、工業化使歷史發展的潮流,不可阻擋,要理性、科學的看待工業化、城市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激勵學生保護環境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讓生活更美好!2、符合學生思維規律,先發現問題裂變篇,再分析問題思辨篇,然后解決問題應變篇,最后拓展延伸,聯系中國、鄭州的現實,起到警示和借鑒作用。3、學生表現良好,積極參與,特別是在探究一和探究二環節能夠基本做到論從史出,對一些歷史現象進行有依據的解讀和解釋。在探究三環節小組展示到位,康婷同學補充也很精彩和獨到。在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環節學生思維活躍,創意不斷。4、體現了知識的內在聯系:工業革命推動業化,工業化推動人口增加,人口增加加速城市化,城市化的發展和工業化的進行帶來了一些社會問題如環境污染和貧富分化。不足和遺憾:1、學生自學教材時間稍顯不足。2、當堂訓練部分,題型較單一。3、老師在學生分析材料提取信息的學習方法的指導上需要進一步加強、題型訓練應該再豐富些。十、當堂訓練(見課件和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