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3.4《世界的氣候》教案(遼寧市優).doc
世界的氣候類型-熱帶氣候類型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這節課選自人教版地理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四節第一課時,是對世界氣候和降水的進一步系統性學習,也為進一步探討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做好了知識儲備。本節內容理論性強,難度比較大,但是對生活和生產有重要的影響,是今后學習世界地理的基礎,在全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據本節課教學容量和七年級學生認知水平,我將分三個課時講解,這節是第一課時,包括“影響氣候的因素”“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和“熱帶氣候類型”三部分。依據本節課知識構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2、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閱讀世界氣候的分布圖,建立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的空間概念。具體如下:閱讀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認識氣候的特點,體會世界各地區的氣候差異及復雜多樣。運用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說出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其分布地區,認識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歸納說明氣候的影響因素。讀圖說明氣候對生活的影響。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結合七年級學生身心發展水平,我確定了以下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掌握世界熱帶氣候類型的分布、氣候特征及典型景觀特征。教學難點:依據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描述氣候類型的特征,判斷其所屬的氣候類型。2、 教法設計:依據新課程標準要求,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即“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的原則,根據初一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在學生看圖、交流基礎上,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師生交談法、課堂討論法,引導學生根據現實生活中不同景觀來理解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在小組活動交流中,自己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合作學習精神。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課件,將文字、圖片、動畫等多種媒體綜合一體化,在教學中的運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三、學情分析: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七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不高,我將著重培養學生學習探究的能力,掌握比較、分析、綜合等科學的探究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學生的互動討論,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歸納的能力,使學生能用準確簡練的語言表達某一問題的含義。四、教學過程設計:導入新課:我們一同來感受世界的奇妙,在我們這里已經是樹葉凋敝的冬季了,可是同一時間,其他地方確實這樣的,(給出四副圖片)有的地方是郁郁蔥蔥的參天大樹;有的是粗獷廣袤的草原;有的地方是浩瀚無垠的茫茫沙漠;還有的地方是白雪皚皚的冰原。讓學生體會不同于身邊的景觀,直觀感受氣候的地區差異。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進而進入新課的講解。新課講解:展示課程目標,創設問題情境:自然景觀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大的差異呢?學生不難回答是氣候。那么當地人是怎么描述那里的氣候呢?請同學們通過對氣候的描述概況歸納氣候的要素是氣溫和降水。氣溫和降水的特點是上一節課的學習內容,在此我通過提問氣溫和降水的影響因素,來總結出氣候的影響因素;通過復習氣溫和降水的特點,來說明由于氣候的要素氣溫和降水是復雜多樣的,也就造就了復雜多樣的氣候。這樣既復習鞏固了已學知識又推導出新知識,有承上啟下、自然過渡的作用。讓學生自主思考,認識到世界氣候的多樣性,從而過渡到氣候類型的學習。既然世界的氣候是復雜多樣的,復雜到什么程度?怎么來分類學習呢?出示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指導學生讀圖,解決這些問題。此時,學生的學習能力不盡相同,所以我請一名同學給大家指導怎么看圖,我來旁觀并且補充指導讀圖,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會讀圖的更增加學習的信心,也鍛煉他們的膽量和表達能力,其他不會讀圖的也通過這一環節補習了讀圖知識,一舉兩得。在會讀圖的基礎上,讓學生從氣候名稱和位置中找找規律,看看世界氣候類型可以分為哪幾大類?學生很容易答出:分熱帶、溫帶、寒帶的三大類。這樣就可以輕松的進入下一環節了。活動一:把氣候類型填入下表,培養學生的比較概況歸納的能力。以地中海氣候為例,講解怎么通過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說出其氣候特征,并根據學生的好奇心理,讓他們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找出這樣的氣候分布在哪里。這就像數學課里例題的講解一樣,需要跟進練習,所以我設計了下一環節:分組完成任務,任務是根據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說出A圖和B圖的氣候特征。分組活動有合作有競爭,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勝的欲望。通過這個“練兵活動”學生算是初步懂得了如何總結一地的氣候特征了,那接下來我就要放手讓他們自行完成下一學習任務了,即熱帶的氣候類型特征。還是分組完成任務,因為氣溫的高低和降水量的多少書上并沒有準確的量化,所以我在大屏幕上給出技巧點撥和規范用語,目的是在學生自主學習遇到困難時作為參考。 這樣既能加強學生合作學習探究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促進學生地理素養的逐漸形成。新課講解結束后,我將找學生對本節課進行適當的總結歸納,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課堂練習環節同樣是分組進行,目的是調動組內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