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3.4《世界的氣候》教案(遼寧市級優課).doc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一.教材分析世界的氣候是地理知識中的重點之重、難點之難,內容由“氣候的地區差異、世界的氣候類型的分布、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氣候與人類活動”四部分構成,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賴,其中世界的氣候類型和分布是基礎。本課時學習的是“氣候的地區差異、世界的氣候類型的分布”這兩個內容。世界的氣候一節既作為對全章內容的歸納、綜合,又是對全章內容的總結,居本章的核心地位。本節內容的學習,更為今后學習區域地理打下堅實的基礎。二.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在前面學過多變的天氣、氣溫和氣溫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這些氣候相關知識,但他們對整個世界的氣候類型和分布狀況等了解較少,在頭腦中沒有形成一個完整概念,而課本上的教學內容對于他們來說,知識都隱藏在圖表中,學生單獨的分析和歸納能力有限,要把握好這一節內容有一定難度。基于上述的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置如下:三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世界氣候的地區差異大及其復雜多樣。 2.學生能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地區。3.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來引起學生興趣,通過學生對圖片、地圖、圖表、閱讀材料,教師引導學生以描述、對比、實例分析說明、推理、歸納、討論等形式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要善于運用已學知識去分析解決新知識的綜合能力。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難點:1.認識世界氣候的地區差異。 2.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難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五教法學法運用啟發式教學、比較法和歸納法的教法,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學法來實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達到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有機的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實現重點和難點內容的突破。由于本課內容理論性強,知識較枯燥,直觀感不明顯,因此,有必要利用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授課,引導學生讀圖并幫助學生建立直觀到抽象的思維方式,學生能通過比較法和歸納法認識天氣和氣候的區別、世界氣候類型和分布,提高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發現和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六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回顧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學生進一步根據生活體驗描述葫蘆島的氣候特點,進一步追問,世界其他地區的氣候我們能描述其特點嗎?下面就和老師到世界各地去看看各地的氣候如何?依次出示南美洲,歐洲,非洲,北冰洋沿岸地區的人們對當地氣候特點的描述.學生體驗當地的氣候特點。師總結,這是當地人對當地的氣候的描述,不是我們在座同學們描述的.那么為什么這些地區的氣候不一樣呢?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對當地的人們生產生活有何影響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四節課,世界的氣候.(板書)(二)引導探究,合作展示讀圖,試分析如下問題1想一想,當地人都用什么詞語描述氣候的?生回答,師提示,補充,歸納總結。結論:影響氣候的兩大要素:氣溫和降水(板書)追加問題:那么如何描述其他地區的氣候呢?生思考,分析,回答后,師總結:我們要通過氣溫和降水相關資料來描述當地的氣候特點。出示氣溫和降水圖,學生回顧與思考,引導學生思考后引入氣候圖的分析。2從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指導學生讀圖,培養生的讀圖能力,學會分析問題和總結歸納能力。總結方法:氣溫曲線知冷熱,降水柱狀知干濕(三)適時訓練,遷移應用1讀圖,分析總結兩地的氣候特點。2大顯身手試分析如下四氣候圖,總結其特點。學生合作交流,3讀圖,試分析該氣候類型的特點是A.夏季暖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C.全年溫和濕潤,氣溫年較差較小 D.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注:通過此環節的完成,旨在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知識的鞏固與消化很有好處。承轉:通過剛才大量的問題的解決,如果給我們氣候圖,我們就能分析其特征,同時我們也深深的感到,世界各地的氣候是存在差異的。我們人為的把氣候分類,即氣候類型,下面我就來進一步學習世界的氣候。回顧地圖的有關知識,指導學生讀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四)總結方法,拓展延伸讀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通過讀圖,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種氣候類型?按溫度帶情況,試分類。注:通過此問題的完成,初步的認識緯度因素影響下的氣候類型的分布情況。為下節課進一步學習地形因素,海陸因素影響下分布情況做準備。(六)展示收獲,總結提升學生總結:從知識,方法,能力等方面談收獲。師總結提升,指出氣候圖,氣候特征,分布,名稱之間的關系。為下節課進一步的學習做準備。七、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