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課件-3.7計量時間和我們的生活(共23張ppt).pptx
第7課 計量時間和我們的生活,激趣導入,探索與研討,探索一:總結和比較人類計時工具的演變,計時工具發展史,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以在木棍和骨頭上刻標記的方式來計時。,公元前8000年:埃及人制訂了每年12個月,每月均為30天的歷法。,公元前1500年:埃及人發明了第一個移動日晷,將一天分為12個周期。,公元前1400年:漏壺(沙漏或滴漏)是第一個擺脫天文現象的計時儀器。,公元前100年:雅典出現以一天24小時為基礎的機械漏刻。,公元200年:西方開始引入星期概念。,公元400年:中國發展了機械漏刻。,公元1088年:中國宋朝的機械師蘇頌發明的“水運儀象臺”(水鐘)被認為是第一架真正的機械鐘,它是集觀測天象的渾儀、演示天象的渾象、計量時間的漏刻和報告時刻的機械裝置于一體的綜合性觀測儀器,實際上就是一座小型的天文臺。,公元1100年:日晷在歐洲得到發展。,公元1350年:德國鐘表匠發明了第一個機械鬧鐘。,公元1400年:第一批機械鐘開始在歐洲流行,由意大利人喬瓦尼唐迪于1364年制成,他首次在機械鐘里引入了輪式鐘擺。,公元1510年:德國紐倫堡出現帶發條的懷表。,公元1511年:荷蘭人彼得亨萊茵制成了第一塊懷表,但它只有時針而沒有分針和秒針。,公元1656年:有擺的掛鐘(或座鐘)誕生于荷蘭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的實驗室內。它是以伽利略發現的擺的擺動具有規則性這個原理為基礎而發明的。,公元1800年:計時精確度達到1/100秒。,公元1850年:計時精確度達到1/1 000秒。,公元1928年:發明石英鐘。,公元1949年:發明第一臺原子鐘。,公元1950年:計時精確到微秒。,公元1965年:計時精確到毫微秒。,公元1969年:由瑞士人創意、日本精工企業制作的第一塊石英手表誕生,其價格在當時相當于一部汽車。,公元1970年:計時精確到微微秒。,公元1990年:計時精確到毫微微秒。,公元1998年:建立超冷艷原子鐘,比微微秒又要精確10萬倍。,到今天,最精準的計時工具原子鐘的精確度可以達到2000萬年才誤差1秒。,計時工具的比較記錄表,晷面、晷針,銅壺、浮子,鐘擺、齒輪,石英、齒輪,差,一般,較好,好,光影計時,滴水的等時性,擺的等時性,帶電石英晶體的規律振動,不方便,不方便,較方便,很方便,陰雨天、晚上無法使用,需要人看守、加水,攜帶不方便,造價昂貴、 技術要求高,探索二:調查和了解精確計時的重要性,紅綠燈倒計時需要精確計時,才能維持交通秩序;,探索二:調查和了解精確計時的重要性,航天器的發射過程需要精確計時,才能保證安全和成功;,探索二:調查和了解精確計時的重要性,百米賽跑需要精確計時,才能知道運動員是否打破了記錄;,探索二:調查和了解精確計時的重要性,時刻表可以保障交通有序運行,提醒我們準時到達。,1.下面這些計時工具的設計運用了物體運動的什么規律? 2.我們知道的現代計時工具有哪些? 3.如果計時工具不精準,會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影響?,人類對于時間的運用,還遠遠不止用來計時,時間還可以用來定位。在沒有導航儀的年代,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船員,曾利用鐘表來辨識自己所在的位置,讓船成功地從一個地方航行到另一個地方。他們是怎樣做到的呢?,原理:地方時0點為正北。太陽在天上轉一周,手表時針轉2周,手表時間除以2,正是太陽所在方位。 操作:手表平放,以當地地方時的一半指向太陽,12點所在方位為北方。 示例:以下午14點為例,142=7,7點位置對準太陽,此時12點位置的指向即是北方。,課堂小結,課后作業,將下列計時工具與對應的計時原理用線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