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7《打秋千》教案(衛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基于標準的教學”小學音樂(湘教版)三年級上冊7.打秋千教學設計內容來源:湘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主 題:打秋千授課對象:三年級學生目標確定的依據一、課程標準相關要求1.能夠用正確的演唱姿勢和呼吸方法唱歌,培養良好的唱歌習慣。2.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參與獨唱或參與齊唱、輪唱、合唱,并能對指揮動作做出恰當的反應。3.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樂記號。二、教材分析打秋千是一首歡快流暢、富有童趣的仡佬族民歌,編配了帶有伴唱性質的固定音型二聲部,具有打秋千的律動感。全曲為四四拍子、五聲宮調式,由三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結構。旋律質樸流暢,節奏律動感強。歌詞生動地描繪了孩子們歡聚在一起打秋千的快樂場景,表現了仡佬族兒童美好的童年生活。教學重點:用自然的聲音,歡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學會與人合作。三、學情分析按課標要求,三年級的學生應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樂基礎知識,但農村學校音樂專業、專職教師缺乏,很多兼職音樂老師在課堂上只是教學生簡單唱一唱歌曲,對音樂知識的學習和學生演唱方法的指導有所忽略,更別說二聲部合唱。本節課我會對學生的演唱進行方法的引導,對于合唱,我會從低聲部入手,讓學生邊用身勢動作邊演唱,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低聲部,再學習高聲部。對于樂理、知識方面的應用與學習我做適當講解,提示,不去過多糾纏。學習目標1.學生能用自然的聲音、歡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 2.通過學唱歌曲,學生能感受二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在合唱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3.通過學唱歌曲,學生能準確掌握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及下滑音的唱法。評價任務發聲練習、用聲勢動作參與演唱、二聲部合唱的和諧統一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學與教的活動設計)學習環節學習目標學習評價學習活動設計意圖環節一:課前交流用自然的聲音、歡快的情緒演唱。發聲練習1=CF1 2 3 4 | 5 | 5 4 3 2 | 1師:同學 們 好!生:老師 您 好!通過交流,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通過簡單的發聲練習,引導學生用自然的聲音演唱。環節二:情景導入了解仡佬族。聆聽、欣賞師:歡迎同學們來到音樂課堂。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除了人數最多的漢族,還有很多少數民族,你們知道有哪些少數民族嗎?師:在我國云貴高原中部,有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叫仡佬族。(出示圖片)大部分的仡佬族聚居在與我們重慶相鄰的貴州省。其中離我們南川不遠的貴州省道真縣就是一個仡佬族自治縣。仡佬族民間流傳著許多民歌,他們的生活也幾乎時時刻刻伴隨著音樂,每逢重大的節日,青年男女就會載歌載舞,歡慶節日。仡佬族人民在過春節時尤其喜歡進行一項有趣的體育比賽活動,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出示仡佬族人民打秋千圖片,播放歌曲。)通過教師的簡單介紹和圖片展示,讓學生了解仡佬族的風土人情環節三:學習低聲部學生能用自然的聲音、歡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邊用身勢動作參與邊演唱低聲部。(一)學習低聲部歌詞師:你們知道他們在干什么嗎?你們打過秋千嗎?打秋千需要幾人配合?打秋千的時候心情怎樣?(高興、開心)如果你們是推秋千的,會做怎樣的動作?師示范推秋千的動作并說明要領。(第一下用點力氣,然后輕輕地推。)師:我們推了幾下以后,秋千會怎么樣?(晃起來)現在我們這樣喊:晃 呀嘛 晃0 呀0 | 晃 呀嘛 晃0 呀0!請大家跟我一起邊念邊做動作。下面我們按大屏幕上的節奏,用不同的動作來給小伙伴們加油吧!注意,紅色的地方秋千要打得高一些哦!(大屏幕出示低聲部節奏。)(二)學唱低聲部師:你們快樂的心情感染到了老師,老師也忍不住想用歌聲來為他們加油,請你們邊做剛才的動作邊仔細聽。(師范唱低聲部。)師:你們喜歡這樣的方式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學唱低聲部。)為了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兩個聲部的旋律,更好地完成歌曲的合唱,從為小伙伴推秋千加油入手低聲部,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低聲部。環節四:學唱高聲部1.學生能用自然的聲音、歡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2.學生能準確掌握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及下滑音的唱法。多種方式學唱歌曲1.聆聽范唱,動作參與。(1)師:聽到你們的歌聲我也仿佛在空中蕩漾,感覺真美妙。現在有人坐上我們推的秋千開始唱歌了,一起來聽聽。(播放歌曲)學生通過身體左右擺動表現在秋千上晃動的感覺。(2)師:歌曲中有幾個聲音在唱?這種演唱方式屬于什么?(二部合唱)其中低聲部就是我們剛才唱過的,現在我們再聽一次歌曲,我們唱著低聲部繼續推秋千,給他們加油。(生伴唱)2.學唱歌曲。師:唱著歌打秋千是不是更開心啊?我們趕快來唱一唱吧!(1) 模唱旋律(用“la”模唱,練習掌握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2)學唱歌詞(師生接龍,分組接龍)。(3)演唱處理。下滑音的演唱處理。師:請大家來觀察一下第二樂句的歌譜,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音樂記號嗎?(師對比范唱沒有下滑音和有下滑音的兩種情況。)師:你覺得有什么區別嗎?(感覺秋千從高處飛下來了。)師:我們一起用聲音把秋千蕩起來吧!換氣記號和襯詞的演唱處理。師:歌曲最后一句有一個什么記號?(換氣記號)這句歌詞中有一句“哎咿呀”,你覺得表達了怎樣的情緒?(很開心,很得意。)開心得意的時候我們會有什么樣的動作呢?師:我們用自己開心的方式來唱一唱這一句。3.整體唱高聲部。在高聲部的教學中,先讓學生聆聽歌曲,感受二聲部的和聲美,并引導學生體驗歌曲的情緒和歌曲表現的情景。通過讓學生想象自己蕩著秋千從高處飛下來的感覺來理解并唱好“下滑音”。通過對襯詞“哎咿呀”的分析、演唱處理,引導學生用開心的方式演唱。環節五:二聲部合唱通過學唱歌曲,學生的合唱能力得到培養,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二聲部合唱的音準、節奏和諧統一。師:聽到你們的歌聲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我迫不及待地想加入大家打秋千的游戲了。下面你們演唱高聲部,老師演唱低聲部來為你們加油。師:下面我們分組,一組同學打秋千,一組推秋千,推秋千的同學加上你的動作,看哪組的歌聲最動聽,動作最優美。通過多種方式:師生配合、男女配合、小組配合練習二聲部合唱,培養學生的合唱能力。環節六:小結延伸初步了解我國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師: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有著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每個民族都有著許多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今天,我們學的這首打秋千就是一首仡佬族民歌,前面我們還學過一首土家族民歌乃喲乃。今后,老師會帶你們走進更多的民族,了解更多的民族音樂,我相信:你們一定會為祖國擁有這么多經典美妙的民族音樂作品而感到自豪。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下課。滲透民族音樂文化的教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