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7《打秋千》教案(李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打秋千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學唱歌曲打秋千,引導學生聽辨歌曲的情緒;引導學生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現這充滿朝氣,歡樂的童心世界。2.初步感知二聲部,為學唱二聲部做準備;發展學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學會與人合作。3.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品質。教學重難點:兩聲部合唱時保持各自聲部音準。教學過程:一、導入1.問答導入,初聽范唱。師:你們知道嗎,我國56個民族中有民族叫仡佬族?他們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年都會過許多有意思的節日。2.課件展示圖片,簡介仡佬族。師:在節日里,仡佬族的人們都會玩一種游戲,是什么游戲呢?請同學們認真聆聽歌曲,歌曲結束后告訴老師答案好嗎?二、新授 (一)低聲部1.低聲部節奏練習。師:秋千是怎么蕩起來的呢?(推動蕩起來的。)師:同學們快跟著老師一起推動小秋千,“嗨呀呀嗨呀”。2.低聲部學唱。師:跟著老師一起念!“晃呀么晃呀”。教師邊做動作邊范唱低聲部旋律,引導學生觀察哪些節奏不同。(出示課件)。師:看來大家都觀察的很仔細,紅色部分節奏旋律不一樣了。引導學生運用聲勢動作反復感受第四和第六小節的音高及休止符節奏,并完整演唱低聲部。跟高聲部旋律齊唱低聲部,初步感受合唱。(二)高聲部師:老師被你們歡樂的情緒感染,真想坐上秋千,在秋風里盡情地蕩漾!(教師范唱高聲部旋律。)學生跟琴聲演唱主旋律,想一想哪一句旋律的秋千打得最高。生:秋千晃來又晃去呀。解決難點樂句,學唱下滑音。跟琴聲視唱主旋律。(三)歌詞教學1.師:讓我們一起唱著歌兒打起秋千吧,跟著老師的琴聲演唱第一段歌詞。師提示換氣記號,講授換氣方法。生學唱最后樂句,同時感受“哎咿呀”三個字的輕巧。2.師:大家的聲音真動聽!給大家兩分鐘時間,和旁邊的小伙伴共同學唱第二段歌詞。生討論學習后,師用“玩接龍唱”的方法檢驗學習效果。3.師:大家唱得非常開心,你們有信息直接演唱第三段歌詞嗎?生跟琴聲演唱第三段歌詞。4.師教唱結束句。(四)完整演唱、處理師:唱得真是動聽極了!老師和大家一起合作打秋千吧,老師為大家推秋千,孩子們快樂地晃起來!1.師生合唱。師生合唱之后,引導大家注意到低聲部的結束句,并練習。2.分組合唱。師:現在同學們分成兩組,相互合作打秋千!左邊的同學推秋千快樂地唱著(師單手指揮示意)生:“晃呀么晃呀,晃呀么晃呀?!睅煟河疫叺耐瑢W打秋千也唱起來(師單手指揮示意)生:“兄弟們呀打呀秋千”教師指揮,學生初次二部合唱。引導生自信演唱二聲部并隨伴奏演唱。三、小結師:大家的歌聲帶給老師最美的享受!我們剛才學唱的二聲部歌曲叫什么?是什么民族的民歌?對,老師希望孩子們像仡佬族的人們一樣,生活里充滿歌聲,充滿快樂,幸福地成長!師:最后,讓我們在快樂而和諧的歌聲中結束。如果歌聲不能完全表達出你的快樂,那么,讓身體盡情地動起來吧!起立!三年級音樂學科上冊打秋千教學反思打秋千是首訖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歡快、活潑,是一首兩聲部的合唱曲。如何讓學生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互相配合完成二聲部的合唱,并在合唱中學會與人合作是我這節課的主要目標。由于第二聲部具有伴唱性質,所以音量較弱,學生不易聽出旋律來,也就不能感受兩聲部的和諧美。我就讓學生從模唱第二聲部旋律入手,使他們巧妙地在不知不覺中唱會了第二聲部。然后再進入第一聲部的教學。課中我啟發學生自主探究式地學習,并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使學生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中,能力得到提高。學生在學唱第一聲部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問題,只是在結束句的換氣記號處有些慢,經過老師的示范、指揮,學生掌握的還不錯。但在兩個聲部的配合中,遇到了一些問題。當學生兩個聲部第一次配合時,學生的節奏感完全沒有了。尤其是第二聲部越唱越快。同時我還發現為了能唱好,有些聲部的學生還使勁喊唱、搶拍唱。我糾正了他們這種不好的習慣,告訴他們合唱的要領,給他們信心。學生的理解能力都很強,經我的示范與點撥,學生唱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