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歷史課件——第13課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pptx
第五單元 走向近代,世界 歷史,九年級上冊,新課導入,封臣向封君宣誓的儀式,中世紀城堡,第13課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1,2,3,了解中世紀晚期,農村墾殖運動的發展,分析歐洲莊園逐漸衰落和瓦解的原因;能夠概括租地農場的特點以及新的手工業經營的特點;通過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認識中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了解中世紀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的出現及其意義。,通過閱讀材料、觀看圖片,加深對租地農場、手工工場等概念的理解。,通過對西歐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學習,深刻認識近代歐洲文明是從中世紀歐洲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學習目標,目標導學一: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的經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租地農場,概況:領主出租直營地;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戶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 特 點:采用新的方式進行經營;產品面向市場。,中世紀晚期正在工作的農民,2提問:閱讀教材P61的“材料研讀”,談談你是如何理解馬克思說的這段話的。,這反映了歐洲農村資本主義萌芽的情況。租地農場主就是后來的農業資本家。他們和農業工人之間是一種雇傭與被雇傭、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3提問:中世紀晚期,手工業的發展有什么變化?,一方面手工業者逐漸脫離農業,另一方面他們不再僅僅為自己生活而生產,更多是為了適應市場而生產。,4提問:為了繳納封建賦稅,農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產工具從事手工生產。這反映了當時農村手工工場呈現出一種什么狀態?后來又有什么變化?,這反映了當時農村手工工場呈現分散的一種狀態。后來逐漸轉向集中狀態。,中世紀的手工業商品交換市場,集中的手工工場的特點,(1)商人提供原料和統一的生產工具; (2)工人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徹底的雇傭關系; (3)在共同的地點集中勞動。,雇工分工合作,效率提高,體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1.富裕農民,形成原因:貴族抵押或變賣土地,富裕農民、騎士、鄉紳不斷集中土地。 影 響: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目標導學二: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1提問:閱讀教材以及教材P63的“相關史事”,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反映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農村社會結構發生變化。富裕農民這一階級力量出現。,中世紀富農的生活,2.市民階級,組 成:手工業者、商人 享有權利: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取得特殊法律保護; 政治影響:政治權利不斷擴大,成為強化王權所需要的政治力量,衣著光鮮的中世紀市民,3材料展示: 材料一:在城市中,手工業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 材料二:13、14世紀,英、法等國的市民階層作為第三等級,出席國王召集的會議,不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 (1)材料一中,手工業者和商人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叫什么?他們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護?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問題?,城市居民。他們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會的特許和城市保護法的保護。,反映了市民階層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權利的擴大。伴隨著市民階層在政治、經濟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種新的世俗生活觀念逐漸形成,這為以后出現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奠定了基礎。,新的生產經營方式,課堂總結,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農業,手工業,墾殖運動,租地農場,手工業者、商人、農民經營手工業,手工工場出現,農村,城市,富裕農民,市民階層,采用新的經營方式,控制鄉村事務,政治權利擴大,西歐新的階層力量,生產組織形勢資本主義化,預示西歐近代文明曙光開始出現,隨堂練習,1.11世紀,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過程中形成了市民階層,以下屬于該階層的是( ) A教士 B貴族 C農奴 D商人,D,隨堂練習,2.“14世紀以后,由于城市和商品貨幣關系的發展,以及農奴的依附關系逐漸松弛,直至獲得自由。莊園制日趨解體。”根據這段材料,可以判斷下列哪項不是莊園衰敗的原因 ( ) A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B商品貨幣關系的滲透 C農民的起義和反抗不斷 D農奴的依附關系松弛,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