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九上歷史精品教案——第12課 阿拉伯帝國.doc
第12課阿拉伯帝國1教學分析【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能簡單說出伊斯蘭教產生的背景,能用主要史實講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動;認識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中的作用;了解光輝燦爛的阿拉伯文化,認識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貢獻過程與方法通過對伊斯蘭教產生和阿拉伯國家興起的歷史背景的了解,學習從經濟基礎、社會環境認識歷史現象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阿拉伯地區是當今世界多極化政治格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教的源起和由來,對理解當代國際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阿拉伯國家的建立教學難點: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帝國形成的關系2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閱讀上述圖片,你能想到什么?你知道圖片中故事的由來嗎?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2課:阿拉伯帝國。二、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1創立背景:外族入侵,社會動蕩,經濟蕭條。6世紀以后,阿拉伯社會氏族制度解體,奴隸制度逐漸發展起來。由于外族入侵,阿拉伯人經營東西方中介貿易的商路從紅海逐漸轉移到波斯灣和兩河流域,導致阿拉伯社會動蕩,經濟蕭條。在這種情況下,建立統一國家,抵御外侮,恢復商路,成了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2學生自學:閱讀教材,說說伊斯蘭教建立的時間、創立人、發源地及主要傳教活動。提示:創立時間:公元7世紀初;創立者:穆罕默德;發源地:阿拉伯半島。主要傳教活動:在麥加城傳教失敗;帶領少數信徒出走麥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兵臨麥加城下,最終與麥加貴族達成協議。從此,麥加成為伊斯蘭教的圣地。目標導學二:阿拉伯帝國1學生自學:結合教材地圖阿拉伯帝國,描述阿拉伯帝國的形成過程。提示:北進敘利亞,東滅波斯,進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抵中國唐朝邊境;控制中亞大部分地區;在西線,攻克埃及,橫掃北非;西南占領西班牙。至8世紀中期,阿拉伯王朝的版圖已經橫跨亞、非、歐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阿拉伯帝國形成。2問題思考:如何理解阿拉伯帝國實行哈里發中央集權統治。提示:阿拉伯帝國實行哈里發中央集權統治。哈里發為專制政體的最高首領,集政權、君權和神權于一身,控制著從中央到地方的軍政、稅收與宗教三大權力系統,既是帝國最高元首,又是全體穆斯林的宗教領袖。圖片:麥加大清真寺 每年在伊斯蘭教歷的第12個月,數以百萬計的穆斯林都會聚集在沙特的麥加,參加一年一度的朝覲。朝圣期間,他們聚集在“圣城”麥加周圍,一起祈禱,一起吃飯,一同學習。“麥加朝圣”是每年伊斯蘭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動。目標導學三:阿拉伯文化1教師講述:古代阿拉伯人有句著名的格言:“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穆罕默德曾經說過:“尋求真理,哪怕遠在中國。”阿巴斯王朝時期,哈里發在巴格達建立了一所規模宏大的翻譯和研究機構,稱為“智慧宮”。2學生自學:閱讀教材說說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貢獻。提示:數學、醫學典籍、文學等。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三、課堂總結伊斯蘭教的產生適應和促進了阿拉伯的統一,利用伊斯蘭教進行掠奪戰爭建立起來的阿拉伯帝國,由于各種矛盾的激化,迅速走向分裂。阿拉伯人民吸取了境內各族人民的文化成就并加以發展,創造了輝煌的阿拉伯文化,對世界文化發展和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自古以來,阿拉伯人民同中國人民就有著廣泛的文化交往。3板書設計4教學反思本節課從伊斯蘭教創立的背景、教義、傳播以及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帝國形成的關系等方面入手,按時間順序,引導學生梳理基本要點,并重點探討了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統一以及阿拉伯帝國形成中的作用。在阿拉伯文化部分,主要是以學生自學為主,從不同方面歸納阿拉伯文化成就,取得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