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九上歷史精品教案——第8課 西歐莊園.doc
第8課西歐莊園1教學分析【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通過了解莊園的領主與佃戶、莊園法庭等重要史實,了解西歐莊園生活,初步理解莊園是西歐中世紀社會的基礎,提高對歷史問題的闡釋能力過程與方法師生共同探討莊園領主與佃戶的生產生活狀況;結合教材“相關史事”中莊園法庭的記錄,正確理解莊園法庭的運行特點和作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系變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重點難點】教學重點:西歐莊園的特點教學難點:莊園法庭2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農奴阿布拉黑的一天(節選)在領主自營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頭六臂。他駕著一隊耕牛穩步行走,把土地犁成整齊的田壟、田溝。春光明媚,令人神清氣爽,但阿布拉黑頭腦中經常出現管事和他的助手,他們可以處罰他甚至會鞭笞他如果認為他偷懶的話。阿布拉黑腦海里也會浮現修道院長和其手下僧侶的形象,他們穿戴著干凈的襯衣、襯褲、兜帽、長襪、暖袍和羊皮手套。僧侶每年都領取新衣服,而阿布拉黑卻沒有衣服可換,依舊穿著污跡斑斑的長上衣和綁腿,甚至它們破舊不堪。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8課:西歐莊園,走近西歐中世紀的莊園生活。二、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莊園的領主與佃戶1 教師講述:莊園是一個微型社會,基本做到自給自足。莊園的主要工作是農業,同時也有手工業,有木匠、鐵匠,莊園自己釀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師,總之,莊園生產了人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絕大部分產品對外只進行最簡單的物品交換!課件展示圖片。莊園性質:在領主統治下,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2 莊園是中世紀西歐農業生產中一種特定的組織形式,也是構成中世紀西歐封建制度的基礎。莊園建立的主要原因是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水平比較低,封建主只能依靠自己的封建地產生活。莊園既是西歐封建社會農業領域的基本生產單位,也是封建主階級壓迫剝削農民的組織形式。3 學生自學:閱讀教材“莊園的領主與佃戶”一目,了解莊園的發展過程。領主:指受封領地的大、小封建主,包括國王、貴族和教會。領地內的人民在政治上只效忠其領主,在經濟上依附于領主,直接向領主繳租。領主擁有莊園的經營權、行政權、司法權。佃戶:包括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農奴。為領主提供勞役是佃戶的基本義務。勞役量的多少主要依據佃戶份地的大小來確定,而且是按照慣例相對固定的,領主不能隨意增加。佃戶為領主進行勞動和為自己勞動是分開的。佃戶可以獨立耕作份地,維持生活。4教師提問:根據教材和所學知識,說說莊園的居民構成和莊園居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提示:莊園的居民構成:第一部分是莊園的主人,也就是領主,擁有莊園全部土地的所有權。第二部分是領主管家,就是對莊園生產、生活秩序進行管理的人員。第三部分是佃戶,包括有人身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農奴。佃戶中的自由農民和農奴有一定的區別。農奴依附于領主,沒有人身自由,可以隨土地一起出售。自由農民可以世襲占有的份地,所負擔的勞役相對較輕。莊園居民之間的關系:領主給佃戶提供份地和保護,佃戶為領主提供勞役。此外,領主還向佃戶征收各種捐稅。佃戶依附于領主,大多數沒有人身自由,但領主不得傷害佃戶的人身安全。4圖片展示:莊園圖解示意圖5問題思考:閱讀教材和上述圖片,思考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狀況。提示:莊園土地全部屬于領主所有,而使用狀況主要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直領地”,即領主自己直接管理經營的土地。“直領地”面積一般占莊園耕地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多數較為肥沃。領主往往親自或者委托管家對“直領地”進行經營和管理,由佃戶無償耕作。“直領地”的收獲物全部歸領主,是領主一家的主要生活來源。二是“份地”,即莊園佃戶從領主那里取得的小塊土地。佃戶只有“份地”的使用權,死后必須將“份地”歸還領主,子女也可以繼承“份地”,但必須繳納相關費用。佃戶取得“份地”的條件是義務耕種領主的“直領地”,一般每周三天,稱為“周工”,是無償的。佃戶用“份地”上的收獲物維持一家的生活。三是“共用地”,即指莊園中非耕地的草地、池塘、森林、牧場等土地,一般佃戶都可以按照規定使用。6材料展示:材料一:莊園的主要工作是農業,同時也有手工業,有木匠、鐵匠,莊園自己釀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師。總之,莊園生產了人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絕大部分產品。材料二:從日出勞動到日落,勞動的報酬十分微薄。他的家一般是簡陋的小屋用糊了泥巴的籬笆建造的。地面就是泥土,從上面下來的雨和雪使泥地變得又濕又冷。農民在一只箱子里塞進些稻草當他的床鋪。他的伙食粗糙而單調不是黑面包就是褐色的面包。如果收成不好就挨餓。餓死的事情絕不是沒有聽說過。他當然是文盲,而且是迷信和恐懼的犧牲品,也時常受到邪惡的領主管家的欺騙。他還要交很多的租稅并服役,可以說,他是一個被蔑視、沒有任何社會地位的可憐蟲。材料二中農奴的生活說明了什么?結合上述材料,分析西歐莊園的性質。提示:農奴依附于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自由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目標導學二:莊園法庭1材料展示:材料一:佃戶因為沒有認真耕種領主的田地,被罰款6便士;佃戶的家畜誤入領主的園子,被罰款6便士;只要領主的磨坊能夠磨面粉,就不得到莊園以外磨面粉,違者罰款20先令。材料二:無權享用公共牧場但仍在牧場內放牧的人,侵犯了全體村民的權益,判令他們從牧場牽走他們的牲畜,從此不得占用牧場,違者還要被罰款;某人不按規定的價格賣酒,也要被罰款。2教師提問:(1)材料反映了西歐莊園具有什么權?提示:司法權。(2)根據兩則材料分析莊園法庭懲罰各種違法行為的手段是什么。提示:罰金。(3)材料中反映了哪些行為會受到法庭的制裁?提示:佃戶在勞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勞役、家畜誤入領主的園子、到莊園以外磨面粉、侵犯全體村民權益的行為等。(4)西歐莊園法庭審判的依據是什么?提示:習慣法或村法。(5)從上述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西歐莊園法庭有什么作用?提示:一是維護領主的利益,如佃戶在勞動中消極怠工、不能完成勞役或未按規定繳納足額的租稅,都會在法庭上受到起訴與處罰。二是維護莊園公共秩序,如佃戶之間關于土地、借貸和婚姻問題的糾紛,違反莊園公共規則的行為等,可以在莊園法庭上解決。三是一定程度上限制領主的特權,如它對領主的特權有一定的限制,佃戶有權參與案件的審理。三、課堂總結正因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種奇特的政治現象和自給自足的莊園奇景,才構成了中世紀西歐文明的獨特性。但歷史辯證法總是彰顯著永恒的道理,當一種新制度建立的時候,卻孕育了否定這個制度本身的新元素。3板書設計4教學反思學生之間學習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給予善于發現問題和勇于表達觀點的學生展現機會的同時,一定要關注相對薄弱、拘謹的學生,給予他們話語權和針對性地創造條件,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這也體現了教育的公平性。教與學的過程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想法、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從而達成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