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道德與法制10《父母多愛我》教案(秦老師獲獎作品).docx
父母多愛我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教材分析】“父母多愛我”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家是最溫暖的地方的第1課。本單元是通過對“父母多愛我”“爸爸媽媽在我心中”和“家庭的記憶”這三方面,重點引導學生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感激、尊敬和關心。“父母多愛我”這課的教學是從父母默默的愛和多一些理解兩個方面來展開的。旨在讓學生在低年段認識父母愛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去發現愛、感受愛、理解愛、辨析愛,從而形成積極的、相互理解和相互關愛的親子關系。根據教材內容,我們將“父母多愛我”這一課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為父母默默的愛,第二課時為多一些理解。第一課時重點引導學生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去發現愛、感受愛和體會愛。【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知道父母愛他們,但是他們容易忽視日常生活中父母給予的愛,這需要進行一定的引導。父母對子女愛的形式是多樣的,有些愛的表達,三年級學生較難理解,這也需要引導。上述教學目標的設定,旨在讓學生在低年段認識父母愛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去發現愛、感受愛、理解愛、辨析愛,從而形成積極的、相互理解和相互關愛的親子關系。【教學目標】1.從日常生活小事的細節中,發現和體會父母默默的愛。2.在父母關愛孩子的感人故事中,體會父母深深的愛。【教學重點難點】父母默默的愛蘊含在日常點滴小事中,蘊含在生活瑣事中,需要引導學生細心發現,用心體會這種父母的愛。【教學準備】1.調查長輩為自己取名字的意義或期望。2.細心觀察父母日常為自己做的小事,體會父母默默的愛,記錄在愛心卡紙上。3.角色體驗。周末當“爸爸”、“媽媽”,照顧“雞蛋寶寶”,體會當父母深深的愛。4.準備一個蘊含父母愛孩子的小物件。【教學過程】一、發現愛:說說名字里的故事1.老師介紹自己名字,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名字的意義。2.每個人的名字背后都寄托著咱們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期望和祝福,爸爸媽媽多愛我們啊!【設計意圖:開頭通過老師名字的故事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也給學生起到示范作用,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名字里發現父母的愛。營造溫馨的課堂氣氛,為本節課的學習作鋪墊。】二、尋找愛:父母的愛是默默的。【點滴小事,蘊含大愛】1.除了名字里有愛,爸爸媽媽的愛更多還體現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既然是小事,那我猜同學們可能都沒發現。我不信,先考考你,請看視頻。2.觀看動畫“媽媽為我準備水”。提問:問題來了,請問你發現視頻中的媽媽是怎樣關心自己孩子的呢?(她給孩子準備溫開水)追問:你覺得這是大事,還是小事?(小事)這位媽媽極少做的,還是經常做的?(經常做的),評價:小事,而且經常做的小事,最容易被人忽略,可你發現了,了不起。3.提問全班:同學們回憶一下,父母有哪些小事也在經常為你做呢?請同學們拿出愛心葉,用簡單的一兩句話寫在上面。寫完的同學就舉手。我看看哪些同學平時最留心觀察,能用心體會。4.填寫愛心葉。5.小組交流:爸爸媽媽有哪些小事經常為你做呢?4.指名回答,全班交流。(把愛心葉貼在大樹上)哪些事情是每天都在做的呢?過渡:交流到這里,我們總結一下,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有沒有很高調宣揚?(沒有)有沒有很局限在某一個地方才愛你或某一個時刻才愛你呢?(沒有)那你覺得父母的愛是怎樣的?(板書:默默的、無處不在的)5.觀看小視頻,提出疑問:爸爸媽媽為我們做的這些事情,是理所應當的嗎?小結:爸爸媽媽愛我們,會給我們最大的支持和幫助,卻不是理所當然的,我們應該要懂得珍惜和體諒父母的辛勞。【設計意圖:點滴平凡的日常小事最容易讓人忽略,卻恰恰能體現父母對自己最真實的愛。本環節通過讓學生回憶日常生活小事,從“小事”著手引導學生發現父母對自己的愛是默默的、無處不在的。為了避免學生誤以為父母的所有付出都是理所應當,反而不懂得珍惜,故我在設計此環節時添加了一個小問題:父母的陪伴與照顧是理所應當的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學會珍惜父母的愛,父母愛自己,自己也要學會愛父母,做一個懂得發現愛和感恩的孩子。】三、體驗愛:當一天的“爸爸”或“媽媽”【體驗活動:護蛋行動】1.出示照顧雞蛋寶寶照片。采訪學生:你的雞蛋寶寶叫什么名字?你是怎么照顧它的?2.周末有體驗過當雞蛋寶寶的爸爸或媽媽的同學請舉手。小組交流:你是怎樣照顧雞蛋寶寶的?提問:如果有危險,你會感覺?感覺非常難過,是啊,所以你可想而知,如果你不愛惜自己的健康和生命,父母也會像你現在這樣非常難過和心痛的。3.評價:你們都是有耐心、有愛心的爸爸媽媽,3.追問:你這樣照顧雞蛋寶寶,有想過得到什么回報嗎?(沒有)。只要雞蛋寶寶能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開開心心),你就已經很( 滿足)。追問2:如果這種不求回報的愛是怎樣的愛?(無私的愛)4. 提問:現在老師如果讓同學們把護蛋行動繼續下去,讓你再保護它10天,你感覺怎么樣?你猜自己中途可能會如果讓你保護它一個月、半年,甚至一年,兩年,你想想,感覺怎么樣?追問:同學們反思一下,你的爸爸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了我們多少日子,此時此刻你心里在想些什么?【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發現愛、尋找愛的活動,已知道父母愛自己,但這種“知道”是表面的,還不足以撼動學生的心靈。結合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學科的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特點,故設計此課前體驗活動,讓學生當一回“父母”。護蛋行動對學生來說很有趣,他們都非常積極參與。因雞蛋容易破碎,學生能從中體驗當父母的“細心”、“耐心”、“關心”等等,為進一步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打下來非常深厚的感情基礎。比任何語言都來得更有說服力。】四、感受愛:父母關愛我的感人故事【(一)愛的故事】有一位小朋友也在享受著父母默默的愛,可是他有些疑惑,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吧。1.觀看動畫媽媽喜歡吃魚頭2.交流討論:媽媽和外婆真的愛吃魚頭嗎?她們為什么這么做呢?(預設:媽媽不是真的愛吃魚頭,而是把魚頭讓給孩子吃)師:是啊,父母就是那樣默默的、深深的愛著我們。(板書:深深的)3.教師示范引導:你有父母關愛你的感人故事嗎?說給大家聽聽,哪里最讓你感動呢?【(二)父愛母愛都一樣重要】1.從大家的回答中我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你們深深的愛,感受到了你們也一樣深深的愛著爸爸媽媽。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愛,一起來讀一讀媽媽的愛。2.爸爸的愛又像什么呢?3.除了媽媽的愛,爸爸的愛也一樣重要。4.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關于父愛的視頻。大家注意看中文字幕。【設計意圖:此環節共氛圍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讓學生說說父母關心自己的感人小故事,可以利用小物件作為依托,有利于情感上的抒發。第二部分是強調父愛和母愛同樣重要,切勿只關注到母愛,而忽略了父愛。】五、回報愛:父母愛我,我也愛父母1.爸爸媽媽的愛是默默的、無私的、無處不在的,就像這一棵大樹,為我們遮風擋雨。只要我們留心,就一定能體會得到。2.如果讓你給自己布置一個家庭作業,來表達你對父母的愛,你想做些什么呢?3.好的,回去完成好自己給自己布置的作業,下一次課時,我們再來交流,謝謝同學們。下課!【設計意圖:此環節有兩個作用,一是總結本節課學習到重點:父母的愛是默默的、無私的、無處不在的;二是拓展延伸,以家庭作業的方式讓學生自由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學生有充分發揮的自由,同時這種表達不停留在語言上,更多地是通過行動去實踐,回歸到生活當中去。】【板書設計】【設計意圖:板書設計成愛心樹形狀,中間隨學生的回答,課堂進展出示總結父母的愛的三大特點,周圍則是由學生在愛心記錄活動中,回憶父母對自己日常做的小事,去發現愛。把這些“發現”的愛心葉子貼在愛心樹上,可以更直觀地讓學生體會到父母的愛是默默的、無私的、無處不在的,都蘊含在平時的生活小事中。讓課堂取材于生活,最終回歸到生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