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63制)一年級上冊科學6《聞一聞 嘗一嘗》教學設計(錢老師獲獎作品).doc
青島版 五四制 一年級科學上冊 第二單元6、聞一聞 嘗一嘗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道鼻子是我們的嗅覺器官,舌頭是我們的味覺器官;鼻子可以分辨多種氣味,舌頭可以嘗出多種味道。2、能利用多種感覺器官觀察水果的形態特征并能用語言初步描述這些特征。3、能圍繞“觀察水果”這一主題嘗試多角度、多方式認識水果。 教學重點:知道鼻子是我們的嗅覺器官, 舌頭是我們的味覺器官; 鼻子可以分辨多種氣味,舌頭可以嘗出多種味道。教學難點:能利用多種感覺器官觀察水果的形態特征并能用語言初步描述這些特征。課前活動1、 分組:張衡組,仲景組,沖之組,道元組,思邈組。老師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的名字作為小組的名稱,是希望大家向這些科學家一樣,刻苦,將來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大家課后可以通過網上查閱和圖書閱讀來了解更多關于他們的知識。2、 檢查實驗器材:托盤,紙杯,鏡子,紙巾,小桶,衛生筷,獼猴桃、香蕉、桂圓、芒果、蘋果,果盤,小叉子,自己的喝水杯。3、課堂要求:動腦思考,積極發言。認真聽講,虛心傾聽。注意安全,聽從指令。團結協作,爭取優勝。【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剛接觸科學課,不僅需要科學榜樣的引領,也需要科學規范的指導。用科學家的名字作為小組的名稱,既能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為學生打開了科學探索之門。檢查實驗器材環節意在培養學生規范嚴謹的科學態度,課堂具體要求以兒歌形式呈現,能向學生滲透科學課堂常規要求,讓學生在科學課上善思善言,安全規范,團結向上。】教學過程:一、課題引入1、舊知搭橋-看、聽、摸師:(展示兩杯液體)你知道哪一杯是醬油,哪一杯是牛奶嗎?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褐色的是醬油,白色的是牛奶,沒有顏色的是鹽水。師:你怎么知道的?生:用眼睛看顏色。師:用眼睛看顏色,我們就能區別開。(張貼圖片和板貼)師:(播放鋼琴和小提琴樂曲)你知道了什么?生:第一個是鋼琴,第二個是敲鼓。師:你怎么知道的?生:聽出來的師:用耳朵聽聲音,我們知道了樂器的種類。(張貼圖片和板貼)師:一杯溫水,一杯涼水,怎樣區別開?誰來試試?其他同學仔細看。(一生上講臺摸一摸并說出答案)師:他是怎么知道的?生:用手摸一摸師:我們已經學會了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手摸,2、新疑鋪路-聞和嘗師:老師還需要大家幫個忙。不打開盒子,你怎么知道盒子里有什么?能看到嗎?聽聽試試?摸一摸呢?都不行,這個盒子又不能打開,怎么辦呢?生:(上講臺,透過小洞聞了聞)是姜。味道很嗆!師:他是什么方法知道里面是姜的?生:用鼻子聞了聞。師:(張貼圖片和板貼)你們都相信他的說法嗎?師:科學研究,既要有辦法,也要學會問到底。這位同學說是姜,我們依然需要驗證一下。(打開驗證)師:真的是姜。用鼻子聞一聞氣味,也是收集信息的一種好方法。感謝你給大家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這塊蛋糕獎勵給你。蛋糕什么味道?生:(吃一口蛋糕)甜的。師:蛋糕是甜的,他是怎么知道的?生:用嘴嘗的。生:用舌頭嘗的。師:其實,我們是用舌頭嘗味道的。(板貼)這一節課,咱們就來學習“聞一聞 嘗一嘗”(板貼)【設計意圖:看、聽、摸是前面已經學習過的觀察方法,通過你知道嗎?你怎么知道?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感官去觀察物體,從而引入本節課題:除了看、聽、摸可以認識事物,還可以通過聞一聞,嘗一嘗的方法獲得更多的信息。】二、合作探究1、活動一:觀察鼻子、舌頭師:要想研究聞一聞,嘗一嘗,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鼻子和舌頭。請大家用鏡子觀察一下自己的鼻子和舌頭,也可以和小伙伴互相觀察,討論一下,看看鼻子和舌頭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功能。(學生小組活動)師: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大家的發現。生:鼻子有兩個洞,用來呼吸的生:鼻子里面有細毛,能把鼻涕擋住,能擋住臟東西。生:舌頭上有紅色的點點,感受溫度和味道。生:舌頭很軟,吃東西生:我的舌頭跟別人的不一樣,有兩個尖兒。師:大家觀察的非常仔細,說的也很全面。這里有兩個謎語,我們一起看看謎底是誰。左邊一個洞,右邊一個洞,是香還是臭,問問它都懂。白門樓,紅圍墻, 里面住個紅姑娘,酸甜苦辣她都嘗。(學生猜謎語說鼻子特點和功能)師:我們一起來看:鼻子是嗅覺器官,舌頭是味覺器官。(領讀兩遍)2、活動二:怎樣聞、怎樣嘗師:認識了鼻子和舌頭,我們需要學習規范的聞一聞和嘗一嘗的方法。 你覺得在聞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生:不能靠太近。生:不能隨便聞。生:用手扇一扇。師:大家說得很有道理。看,這是正確的聞的方法。(課件展示)這樣可以減輕強烈氣味貨有毒氣體對鼻子的刺激。對不知道氣味的物體不要隨便聞。(再次強調“不要隨便聞”)師:聞要講究方法,那嘗一嘗應該注意什么?生:不能隨便嘗。生:嘗一點點就行了。生:方法總結生:要把水果洗干凈,吃一小口。師:剛才大家已經注意到了,安全第一,所以不能隨便常。已知安全的情況下,品嘗液體時要小口喝仔細品。用筷子蘸著嘗的時候,筷子伸進液體不要太深,手拿著的一端要高于蘸有液體的一端。不能保證安全時,對不了解的物體不能隨意品嘗。為了更準確地辨別味道,嘗完一種物體后要漱口。3、活動三:聞嘗辨物體師:學會了聞一聞、嘗一嘗的方法,接下來我們用聞一聞、嘗一嘗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吧。老師給大家準備了1、2、3號三個紙杯,里面裝著白醋、糖水、鹽水。但我忘記貼標簽了,請你用剛才的方法把它們區分開,并貼上正確的標簽。在實驗之前,請大家先思考一下,我們先聞再嘗,還是先嘗再聞?生:先嘗再聞。生:先聞再嘗。因為如果能聞出來的話就不用嘗了。師:說得非常有道理,觀察物體時,我們通常是先聞再嘗。接下來,小組開始實驗,注意方法一定要規范,準確。(學生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提醒學生使用規范準確的方法。)師:接下來,我們請一個小組來說一下你們的實驗結果。生:我先用聞的方法,知道了2號杯里是白醋,然后我用嘗的方法知道了1號杯里是糖水,3號杯里是鹽水。師:說得很完整,很條理。【設計意圖:通過觀察鼻子舌頭、學習聞和嘗的方法、使用聞和嘗的方法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經歷完整的科學學習過程:認識感官-學習方法-使用方法,并且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規范的科學態度。】三、學以致用師:除了桌上的水果,老師還帶來一個大家伙西瓜。我們一起用學過的方法來觀察一下西瓜。(屏幕呈現思維導圖)師:西瓜是什么樣子的?生:西瓜是綠色的,有條紋,圓圓的。師:這是先看顏色、形狀等等師:拍一拍,西瓜會發出什么聲響?生:咚咚響。師:這是聽一聽。生活中,我們一般通過這種方法來判斷西瓜是不是成熟了。師:看過聽過,我們應該摸一下了。摸一摸,你有什么發現?生:西瓜的表皮很光滑。西瓜是硬邦邦的。師:聞一下呢?生:聞不到氣味。師:最后嘗一下西瓜的味道。西瓜是什么味道的?生:甜的。師:你看,我們用看、聽、摸、聞、嘗五種方法觀察了西瓜,這也是我們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五種觀察方法。(張貼板貼)接下來,就請大家用這五種方法,觀察老師給大家準備的水果。每個小組可以觀察2到3種,小組之間互相說一下自己的發現,老師說實驗結束時,要快速地把東西整理好。(學生小組活動,教師巡視引導學生觀察交流)師:眼睛、耳朵、手、鼻子、耳朵幫助我們更全面地了解事物,它們是我們的感覺器官。也就是“感官”。(板貼)它們對我們幫助這么大,我們應該保護它們。大家看看這幾位小朋友的做法對嗎?(播放一組圖片,學生判斷并說明理由)【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西瓜,引導學生學習綜合運用五種觀察方法觀察物體,并能用語言簡單描述細節。這既是對本節課內容的鞏固,也是對整個第二單元的整理,更能夠培養學生科學意識、提高科學能力】四、課堂總結師:同學們,時間過得真快,這一節課你有什么收獲?生:我學會了聞一聞、嘗一嘗。生:我知道了眼睛、耳朵、手、鼻子、舌頭都是我們的感覺器官。生:我知道了要保護自己的感官。生:我學會了觀察要用五種方法。師:看,聽,摸,聞,嘗,是我們在進行科學研究時所用的五種觀察方法。要想全面、準確地觀察一個物體,以上5種方法通常是綜合運用。【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回顧整理,能讓學生梳理自己學過的知識,嘗試總結并交流,是培養學生養成反思總結的習慣,培養完整的科學表述能力的重要環節。】五、課后拓展師:同學們,生活離不開科學,而觀察是科學研究的第一步。老師送給大家三句科學名言。請同學們課后用我們學習到的方法,觀察你想觀察的任何東西,去發現生活中的科學!【設計意圖:通過布置課后拓展作業,可以讓學生繼續開展科學研究,從而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科學探究習慣。】下課!(提醒學生整理實驗器材,帶好自己的東西,安靜整齊地離開實驗室。)感官作用(拓展資料)每一種感官既能出色的發揮作用,同時,各種感官也在同時幫助我們收集大量的信息。在我們生活當中,有很多人依靠自己某一種感官,成為一個行業中非常厲害的人。比如,織布廠的染色師傅,能區別出40-60種黑色色調,調琴師能依靠自身聽力調出音準非常標準的鋼琴,工人師傅在施工時靠手摸就能知道砂石的比例是否合格,香水體驗師能靠自己的鼻子辨別出一種香水添加了哪些香料,品酒師能用鼻子和舌頭辨別出一款葡萄酒的產地、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