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8《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教案(單老師獲獎作品).docx
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教學目標1.識記與理解了解這一時期的歷史發展脈絡,包括東晉的興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區的開發。2.過程與方法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認識較長時間段內歷史發展的過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發展線索的能力;通過了解東晉南朝時期的政治、經濟特點,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分析南朝的經濟為什么能夠發展,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江南經濟的發展是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辛勤開發的結果;認識勞動人民對于社會物質文明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教學重點江南地區開發的相關情況教學難點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表現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視頻、音頻等資料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設計意圖以家鄉宣城這個江南城市為點,以“宣城之美宣城之史宣城之夢”為主線,從江南政治史和經濟史兩個角度介紹江南的發展歷程,使學生明白江南經濟的發展是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辛勤開發的結果;認識勞動人民對于社會物質文明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樹立為家鄉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教學過程【課前準備】利用課前時間播放視頻美在宣城家鄉宣傳片,創設情境?!緦胄抡n】第一篇:宣城之美一段唯美的視頻,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了宣城之美,讓作為宣城人的我們更多了一份對她的熱愛,對她神秘歷史的求知欲。宣城作為安徽省的東南門戶,是山水詩鄉,是江南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悠久的歷史。西晉時,析丹陽郡置宣城郡。自此,宣城一直作為州、郡一級政區存在。2001年1月宣城市正式成立,更讓我們深感自豪的是2017年我們宣城又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當然,這離不開大家的努力與付出,離不開每一個宣城人自我文明的遵守與堅持。像宣城這樣的江南地區主要指哪里呢?展示江南在地圖上的位置江南一詞,在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現在泛指長江中下游(長江以南)地區,古人又稱江東或江左。在歷史的長河中江南是如何發展蛻變成今日這般美麗的模樣呢?讓我們一起走進“18課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揭開江南歷史的神秘面紗。第二篇:宣城之史1、 江南之政治史展示: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的歷史疆域圖指出秦漢時期封建政權的都城都在黃河流域,三國時期吳國、東晉都城卻在長江流域的江南地區,這細微的變化反映了什么呢?316年西晉被匈奴所滅,后繼的東晉王朝是怎么建立的呢?播放視頻:王與馬共天下(1) 東晉1.東晉:王與馬共天下歸納要點:東晉建立(建立者、時間、都城、政權特點)2.東晉:祖逖北伐東晉建立之后,中原地區已淪喪于胡人之手。雖然皇室及大多世族只想偏安東南,然而愛國將士卻每每以北伐中原、恢復失土為己任。故東晉建立后,進行了多次北伐,先后有祖逖、劉琨等人的行動,恢復了黃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區。展示:祖逖北伐史料以及聞雞起舞、擊楫中流的圖片但由于東晉內部出現糾紛,朝廷又擔心他北伐成功后威望太高,結果沒有給予支持,以致功敗垂成,憂憤而死,曾收復的土地又被胡人重新占領。南北方之間曾展開過多次征戰,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東晉與前秦的淝水之戰。東晉在淝水之戰中以少勝多,戰勝前秦,解除了來自北方的威脅。相對穩定的局勢,使社會經濟得以發展,江南出現了“荊揚晏安,戶口殷實”的景象。東晉統治者腐朽軟弱,無心北伐統一全國。420年,宋公劉裕廢除晉安帝,建立劉宋,歷史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2) 南朝1.南朝:南朝政權的更替播放視頻:南朝政權的更替展示:南朝四個政權的疆域圖指出: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都是權臣篡位建立的,統治范圍都在長江以南,歷史上統稱為“南朝”,統治者建立政權后都采取了發展經濟,鞏固政權的措施,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其中,宋是南朝疆域最大、存在時間最長的朝代,陳是領土最小的王朝,齊是統治時間最短的朝代。2.南朝:侯景之亂簡介景侯之亂:侯景本為東魏叛將,被梁武帝蕭衍所收留,548年在壽陽起兵叛亂,549年攻占梁都建康,將梁武帝活活餓死,掌控梁朝軍政大權。侯景起兵后相繼擁立又廢黜三個傀儡皇帝,最后于551年自立為帝,國號漢。次年侯景被部下殺死,叛亂平息。展示圖片:哀江南賦書斐指出:侯景之亂后,江南地區的社會經濟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加劇了南弱北強的形勢。出身江南的陳霸先趁勢崛起,在亂后5年取代梁朝,建立陳朝,為鞏固統治,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恢復和發展經濟。展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朝代更迭圖表分析指出:我國政治重心開始南移展示:人口南遷示意圖指出人口南遷有北方少數民族的內遷和中原人口的南遷,人口南遷主要集中于東漢末、西晉末和東晉十六國民族政權對峙時期,戰爭頻繁,向往和平安定的中原人民大規模遷移到江南地區,躲避戰亂。這一時期有湖北、河南、山西一帶的人遷入今宣城地區。黃河流域亂如麻,中原人民要搬家,要搬家會帶些什么呢?展示圖片后歸納:1.帶來了先進的勞動力;2.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3.帶來了先進的農作物品種;4.引起了南方社會生活的變化。指出:北方人口的南遷大大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江南歷史上經濟發展的情況吧。二、江南之經濟史論從史出:展示材料:漢朝時“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 史記司馬遷想一想:以上材料反映了當時南方怎樣的生產和生活狀況?漢朝時,江南和兩廣地區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口稀少,貧富差別小,經濟生活落后的狀況。指出:秦漢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在黃河流域。論從史出:材料1: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漁鹽杞梓之利,充刃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宋書材料2:天下無事,時和年豐,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晉書想一想:以上材料反映了當時南方怎樣的生產和生活狀況?魏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經濟發達,人民富裕。指出:魏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經濟迅速發展。過渡:江南從司馬遷史記上的地廣人稀到宋書上的地廣野豐,這種變化反映了魏晉以來江南地區的發展,那么江南地區為什么會得到開發?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有哪些?合作探究:1、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是什么?2、江南經濟發展的表現是什么?3、江南經濟發展的影響是什么?播放視頻:江南地區的開發學生結合教材和視頻內容合作探究,回答問題。1、原因(1)北民南遷,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最重要)(2)南方相對安定。(3)統治者采用休養生息的政策。(4)政治重心的南移。(5)南北方勞動人民的共同開發。(6)南方自然條件優越。2、表現:(1)農業的發展耕地面積增加;興修了很多水利工程;農業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改進(推廣和改進犁耕,實行精耕細作,以及推廣選種、育種、田間管理和施用糞肥;水稻育秧移栽;麥稻兼作,雙季稻;種桑養蠶、培植果木、種植藥材等。)(2) 手工業的發展東晉南朝養蠶繅絲技術比前代大為提高,荊州、揚州是江南絲織品生產最多的地方。江南織錦技術得到普及與提高。揚州、荊州的冶鐵水平也很高。制瓷技術有了明顯的提高,瓷器成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燒制技術都很有特色。紙的生產不僅質量精美,而且數量很大,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3) 商業的發展商業活躍,城市繁榮。南朝時的建康是當時商業最為活躍的大都市。3、 影響:強調:東晉南朝時,江南經濟逐漸趕上北方,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為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第三篇:宣城之夢議古論今 出謀劃策 歷史上江南經濟的發展,可以帶給今日之宣城什么啟發呢?作為宣城建設的一份子,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助宣城圓富強之夢呢?市長熱線: 056312345市長信箱展示指導學生結合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來思考回答。學生討論后回答:要引進先進的技術。要政治清明,保持社會安定。發展經濟要因地制宜。加強區域間經濟合作與交流等。【課堂小結】從江南地區的開發歷史,我們不難看出今天江南地區經濟的發達是歷史長期發展的結果,是南北人民共同努力創造的,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擁有先進技術的人才。古人云:少年強則國強,家鄉宣城的明天,偉大祖國的明天,都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努力!最后讓我們在憶江南的漫漫歷史后,展望未來,為家鄉富強的宣城之夢而努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