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褚老師獲獎作品).doc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教學目標:1.了解淝水之戰的基本史實;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3.理解民族融合的方式和意義。二、教學重難重點: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難點: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三、教學方法: 圖示法、比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歸納法、討論法等 四、教具: 多媒體設備五、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東山再起”這些成語, 其典故都與淝水之戰 有關, 在這一戰役中,號稱擁有百萬大軍的前秦軍隊是如何被東晉的八萬守軍打敗的呢? 十六國北朝時期, 北方各族之間既有斗爭又有交融, 這些看似矛盾的現象, 是否蘊含著某些 必然性?今天我們學習第 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來探討這些問題,下面請同 學們依據導讀提綱預習課本。課件展示導讀提綱1.淝水之戰的時間、戰爭的雙方、經過、結果及影響是什么?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體措施和影響是什么?3.北方地區民族交融的過程、具體表現和影響是什么?(二)探究新課一、淝水之戰1.學生根據課本簡述前秦建立的背景及其強盛的原因。2.小小故事會:用“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三個成語講述淝水之戰的 大致過程。3.根據課本簡述淝水之戰的影響。4.學生討論:苻堅擁有八十萬兵力,卻不能統一江南,這究竟是為什么?教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歸納總結:A .從前秦方面看:(1)軍隊的民族成分復雜,其他民族不滿于前秦氐族貴族的統治,希 望秦軍失敗,秦軍中的漢人更是希望東晉的漢族軍隊獲勝。(2)秦軍勞師遠征,苻堅驕傲輕敵,指揮失誤。B .從東晉方面看:(1)廣大將士在保衛江南、恢復中原的思想激勵下,士氣高昂,團結 作戰。(2)將領足智多謀,指揮得當。5.學生討論:淝水之戰同在此以前歷史上的哪幾次戰爭相似?從以少勝多的特點來看,淝水之戰同巨鹿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相似。相關鏈接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主要有: 巨鹿之戰:公元前 207年, 項羽以少勝多打敗秦軍主 力。 官渡之戰:200年,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從而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赤壁之 戰:208年,孫權、劉備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淝水之戰:383年,東晉以少勝多打敗前秦。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學生根據課本簡述北魏的建立及其統一北方的影響。2.學生根據課本簡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目的。背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順應民族匯聚的歷史潮流, 主動采取措施, 加快了民族融合的 步伐。目的: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3.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具體介紹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主要措施:(1)494年,將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2)推行漢化政策:改穿漢服,學習漢語,采用漢姓,提倡與漢人通婚。4.為了方便理解和記憶改革措施,下面我們一起來玩一個縮句游戲:誰能將孝文帝的 改革措施濃縮一下嗎?看誰縮減得最好最妙?最好每項措施濃縮為三個字,而且中間有個 “漢”字。教師作提示語言:語言 、 服飾 、 姓氏 、婚姻、 政治。學生:學漢語、穿漢服、改漢姓、結漢親、用漢制。5.在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用有兩個特殊的字眼。你們發現了嗎?從“必須”中,同 學們看到了什么?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帶有強制性。 要一個民族放棄自己原有的傳統習俗甚至語言, 容易嗎? 正因為如此,孝文帝不僅要求十分嚴格,而且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從自己和親人做起。孝 文帝不愧為我國古代杰出的少數民族政治改革家。圖解助記北魏孝文帝改革6.孝文帝的這些改革措施都是在向哪個民族學習?孝文帝推行這些漢化措施后出現了 什么現象?孝文帝改革成功了嗎?你能給大家說說嗎?7.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那么北魏孝文帝能 夠在民族大融合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 是因為他早年所受的教育呢, 還是有其它什么更深刻 的原因呢? (學生展開討論,在學生討論的同時,教師作引導,揭示北方民族融合趨勢與孝 文帝的改革措施之間的內在聯系, 指出:孝文帝推行改革與他早年所受的教育有一定的影響, 但孝文帝推行改革的更深刻的原因是北方出現的民族融合趨勢, 孝文帝改革反過來促進了北 方民族大融合。三、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1.學生根據課本回答下列問題:(1)魏晉以來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的歷程?(2)魏晉以來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的具體表現?(3)魏晉以來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的影響?2.教師在學生回答后歸納總結:課件展示(1)各民族的交往:魏晉以來,內遷的各族人民與當地漢人錯居雜處,開始過著定居的 生活。 十六國北朝政權的統治者,與漢族士人合作,沿襲中原地區原有的統治方式,實行君 主專制制度。這一時期的民族關系,有時矛盾激化,甚至發生戰爭,但在總體上,民族隔閡 趨于消解,民族關系趨于和緩。北朝后期,我國北方出現了各民族的大交融。(2)具體表現:在民族心理上,隨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融匯,思想感情日益溝通,以 往的“胡” “漢”觀念逐漸淡薄,民族之間的隔閡與偏見逐漸減少。(3)影響:北方地區民族的交往、交流與交融,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進 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 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并為以后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 奠定了基礎。3.問題思考: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么會出現民族大交融的高潮?孝文帝改革是對東漢末年以來, 各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后民族大融合的一次總結, 是繼西 晉時期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民族內遷之后的第二次民族大融合。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 了各民族融合的結果, 反過來又促進了以鮮卑族為中心的北方各族融入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 大群體的發展趨勢。 孝文帝順應歷史發展趨勢,放棄自己民族的舊俗, 毅然進行改革, 對于 加強中央集權、促進北方各民族融合、發展社會經濟文化起了重要作用。鞏固練習1.帝曰:“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已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 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材料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措施是 (C )A .用漢姓 B .穿漢服C .說漢話 D .與漢族通婚2.下列關于北魏孝文帝改革,說法錯誤的是 (D )A .促進了黃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過程B .遷都洛陽C .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進程D .不利于北魏經濟的發展課堂小結孝文帝改革雖然距離我們已經一千五百多年了, 但他實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鞏固了北 魏統治,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促進了古代中原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大發展, 為推 動我國歷史發展立下了功勞,但是, 孝文帝改革忽視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點,全盤漢化,使 鮮卑拓跋部逐漸融入其他民族中,這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些遺憾。課后作業完成本課對應同步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