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4《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教案(許老師獲獎作品).doc
課題: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科目:歷史 教學對象:初一年級 課時: 1課時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張騫兩次兩次出使西域的有關史實,正確認識張騫在西漢民族交往中的作用。掌握西域都護的設置等基本史實,理解設置西域都護的重要意義。識讀絲綢之路線路圖,知道絲綢之路的路線,培養識讀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正確認識絲綢之路在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過程與方法通過多媒體課件提供的歷史材料,獲得感性認識和心靈體驗。設計多種類型的問題,在思考、歸納、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評價歷史,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張騫克服困難、不辱使命等內容的學習,培養不畏艱難險阻、勇于開拓的精神和堅強意志。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二、學習者特征分析初一的學生,剛剛接觸歷史,對歷史現象比較陌生,而且如何學習歷史也是他們亟待解決和掌握的內容,所以要從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兩方面進行培養,使學生對歷史保持濃厚的興趣,同時使學生初步掌握一些歷史的客觀規律。 三、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本課主要通過學生閱讀課文,達到初步的認知目的,而且閱讀能力的不斷提高是學習歷史的重要前提。加強學生合作,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地位。閱讀史料、觀看視頻,教師適時引導啟發。四、教學重點及難點重點: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難點:如何正確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五、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用絲綢之路的沿岸風景圖片導入,問學生這條被譽為最偉大、最神秘的路指的是什么路?看圖片,明確本課要學習的是絲綢之路 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授課活動一、坎坷絲路憶英雄(1) 觀看地圖,閱讀課本得出西域的地理概念。閱讀史料招賢令,問學生所招募的使者須完成什么任務?為什么要去完成這個任務?誰自薦接下了這個任務?(2)比較歷史觀看視頻,結合教材,學生討論比較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不同。并進一步得出張騫的精神品質。(3)研讀歷史讀史料,評價張騫出使西域。看地圖得出兩漢時期,人們把現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蔥嶺以東也就是今天新疆天山南北地區統稱為西域。閱讀史料得出為保境安民,徹底根除匈奴之患,擬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而張騫主動要求前往。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討論,合作交流,結合課本,完成表格中的兩次不同。讓學生觀看地圖和史料,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歷史的一項基本原則,史由證來,論從史出。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讓學生看視頻討論,并推出兩次出使西域的不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活躍課堂氛圍。二、友誼絲路促交流(1)情景模擬:我是小小傳播者。如果你是中原或者西域的商人,抑或者是文化使者,你會帶來哪些物品?請列舉一件來說明。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東方傳入西方和西方傳入東方的物品有哪些。(2)根據地圖說出絲綢之路的路線圖。觸摸歷史給絲綢之路上的一些景色按路線排序。(3)綜上,得出絲綢之路的影響。并補充介紹海上絲綢之路。三、暢通絲路強管理(1)介紹西域都護的設置和意義(2)班超和甘英出使西域四、嶄新絲路創輝煌介紹一帶一路的相關新聞,歷史聯系現實。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融入歷史課堂。看地圖,說出絲綢之路經過哪些地方。歷史聯系實際,和時事結合。本目內容較為重要,通過情景模擬來讓學生自己先接觸重點,然后學生根據自己的接觸得出絲綢之路上的物品有哪些。用地圖,讓學生更加直觀、清晰的學習歷史,同時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歸納總結能力。 以史明鑒,突出學習歷史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生歷史時知道它不是和實際脫節的。課堂總結。結合板書,師生共同完成 探究活動:學生對“一帶一路”的感想六、板書設計一、坎坷絲路憶英雄1、 西域2、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二、友誼絲路促交流1、陸上絲綢之路2、海上絲綢之路三、暢通絲路強管理西域都護府的設置四、嶄新絲路創輝煌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