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6《動蕩的春秋時期》教案(李老師獲獎作品).doc
第六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掌握鐵農具、牛耕的推廣和使用。知道春秋時期的起止年代、周王室衰微的表現、齊桓公首先稱霸等史實。2.過程與方法:識讀春秋爭霸形勢圖,提高學生識讀歷史地圖的能力。通過閱讀圖片、史料,多方面培養獲得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齊桓公、晉文公等古代君王的故事,培養學生寬容忍讓、誠信和堅毅等的優良品質,使學生認識到國興靠治,人興靠明確的追求目標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認識到戰亂紛爭時期孕育著統一的因素。【教學重難點】重點:鐵制農具和農耕;齊桓公稱霸。難點:諸侯稱霸的實質和歷史作用。【教學方法】講述法、圖片分析法、歸納法、比較法等。【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趣味導入:中國歷史上有四大美女,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譽。她們分別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今天的學習內容和其中一位美女生活的時代有關系。春秋末年的越國,有一位面若桃花,相貌過人的美人叫西施。她曾幫助越王勾踐復國!由此導入本課,并由教師向學生闡明:歷史是不斷向前發展的。西周過了是東周。東周又可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這是一個奴隸社會的瓦解和封建社會歐形成的時期,是一個社會大動蕩、大變革的時期。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春秋時期的歷史。(出示幻燈片)學生簡述周平王遷洛,公元前770年東周建立,定都洛陽。(出示幻燈片)教師闡述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從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二、講授新課:(一)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活動題1:閱讀教材P2728頁,回答問題。1、請同學們回顧生產工具(農具)發展歷程。 石器(仔細觀察圖片,它們有什么區別)、青銅器、鐵器。2、春秋時期經濟發展的表現有哪些? 三個方面:農業、手工業、商業。農業:鐵制農具、牛耕開始使用、興修水利工程;手工業:規模大,專業化程度高,行業增多商業:活躍,市場增多,金屬貨幣使用范圍廣。(2) 、王室衰微;(出示幻燈片5)王室衰微的表現活動題2:閱讀教材P2728頁,回答問題。教師首先出示有關西、東周變化的對照表名稱土地兵力財力物力人口天子與諸侯的關系西周周王室直接管轄從鎬京到洛邑方約千里的土地王室直接管轄的軍隊多達14萬人以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東周東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轄的土地有方約600里的土地,往后越來越少。最后只有方約百里的土地。平王東遷后,還有3萬人。后來逐漸減少到只剩下幾千人了直轄的人口所剩無幾,財力、物力、兵源減少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強大的諸侯。“禮樂征伐自諸侯出”1、春秋時期王室衰微的原因、表現、結果有哪些?原因:分封制逐步瓦解表現:周王室勢力、地位下降結果:諸侯崛起,爭霸。(3) 、諸侯爭霸。(出示幻燈片)閱讀下列資料:“平王立,東遷于洛邑,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史記周本紀 春秋爭霸局面出現的原因是什么?閱讀教材P2829頁,回答問題。二、春秋五霸1、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有哪幾位?(出示幻燈片)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教師應引出春秋初期,一些較大的諸侯國,不斷進行兼并戰爭,誰戰勝了就召開各諸侯國會議,迫使大家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先后起來爭霸的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另一種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越王勾踐、吳王夫差。2、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位霸主的條件有哪些?(出示幻燈片)條件: 經濟上,位居東方,盛產魚鹽,經濟富庶。 政治上,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國富兵強。 軍事上:改革軍制,組建強大軍隊。 外交上: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結果: 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出示幻燈片)楚莊王、越王勾踐的故事。(出示幻燈片) 感悟歷史從齊桓公、晉文公、越王勾踐身上,我們能感悟到哪些關于國家富強的啟示?從 他們身上,我們還可以學到哪些個人成功的秘訣?小討論:評價春秋爭霸戰爭的影響消極:給人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和痛苦積極:、加快了中國統一的步伐、加速了新舊制度的更替過程、促進了民族融合、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與交流三:當堂檢測:1、春秋時期出現的新的農業生產工具和技術有哪些?2、說出春秋時期的主要霸主(至少四位)3、 你能說出春秋爭霸戰爭的消極和積極影響嗎?4.讀材料回答:“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 論語上述內容反映了什么時期的歷史事實?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管仲相桓公有何結果?五、布置作業課后活動第一題和第二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