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6《動蕩的春秋時期》教案(馮老師獲獎作品).docx
第6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 課堂教學設計【知識與能力】了解春秋時期從經濟發展到社會制度的深刻變化,政治局面上諸侯爭霸斗爭及其影響。認識春秋時期是生產力飛躍進步、社會制度大變革、政治局面大變動的時代,培養學生從歷史現象到歷史認知的思維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對鐵器、牛耕出現的出土文物圖片和相關文獻記載的認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感性認識,培養證據意識;通過春秋時期與西周相關制度的對比,理解社會制度的變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培養學生比較思維能力;對諸侯爭霸戰爭影響的討論,認識爭霸戰爭具有利于局部統一、促進民族交融的積極作用,培養學生開放創新的思維品質和用聯系、辯證的觀點分析看待歷史現象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生產力發展引起社會轉型,認識生產力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樹立發展生產力的觀念。通過霸業興替的探究,認識到綜合國力和軟實力對國家生存和大國崛起的意義。教學重點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諸侯爭霸。教學難點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王室衰微。教學方法討論、練習、啟發。教學手段課件、觸控一體機。教學環節一、 導入新課導入:出示西周社會網絡示意圖,復習提問:這是西周的什么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周王與諸侯的關系是怎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周王是天下共主,高高在上。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這種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歷史進入了春秋戰國時期,這是一個大動蕩大變革的時期,爭霸斗爭成為時代特征。師:板書 第6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二、 講授新課(1)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師:請同學們默讀第一自然段并思考:1、 春秋時期,經濟發展體現在哪些方面?2、 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是什么?師:春秋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都得到了有效的發展,特別是鐵農具的使用的牛耕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此中國進入鐵器時代。生:農業方面;手工業及其他作業方面;商品的交換及金屬貨幣的使用。生:鐵農具的牛耕的使用。(2)王室衰微師:指名讀王室衰微部分。思考:1、西周時期的分封制到了春秋時期發生了怎么的變化?說明了什么?2、周平王的勢力較西周時期有哪些變化?師:周王室的地位開展下降,大的諸侯勢力崛起。他們競相爭霸,操控政治局面,實際上已經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生:分封制得不到延續,并被逐漸瓦解。生:勢力大減,財政陷入困境。(3)諸侯爭霸師:指導學生默讀本部分。并思考:1、 諸侯爭霸的原因是什么?2、 諸侯爭霸使用“尊王攘夷”的口號?3、 春秋時期的主要霸主有哪些?4、 齊桓公首霸諸侯的原因是什么?5、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有何利弊?如何理解孟子“春秋無義戰”這句話?生1:王室衰微;諸侯國經濟發展不平衡;諸侯國之間爭奪土地、人民、財產和政治上的對別國的支配權。生2:挾天子以令諸侯;贏得華夏諸國的認同。生3:齊、晉、楚、吳、越。生4:地理位置;任用賢才管仲;“尊王攘夷”。生5:給人民帶來災難;破壞了僵化、落后的西周體制;實現了局部統一,減少了諸侯數量;促進了民族融合。三、課堂小結師:春秋時期,是一個動蕩的歷史時期,社會經濟因牛耕的出現和鐵器的使用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進而導致西周的各種制度遭到破壞、甚至瓦解,王室地位一落千丈。最終引起諸侯爭霸與大規模的民族融合。四、鞏固練習練習一:師:按照西周的規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時,鄭莊公卻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諸侯隨之效仿。想一想,這種情況反映出了什么問題?生:小組討論后,回答。(這反映了王室的衰微、諸侯勢力的崛起。西周的分封、宗法制、禮樂制度瓦解,這里主要反映西樂制度的破壞。)練習二:你畫我猜游戲,給出成語,猜出相關人物。練習三:選擇題五、板書設計一、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1、農業:鐵器牛耕的出現、精耕細作2、手工業:青銅業、冶鐵業、紡織業、煮鹽業以及漆器制作的發展。3、商業:出現了很多商業交換市場、金屬貨幣使用更多二、王室衰微1、分封制瓦解2、周王室勢力大減3、諸侯崛起,競相爭霸三、諸侯爭霸1、春秋爭霸戰爭2、爭霸戰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