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1《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宣老師獲獎作品).doc
- 資源ID:41598 資源大小:7.21MB 全文頁數:9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權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30金幣 【人民幣3元】
下載資源需要30金幣
【人民幣3元】
| |
溫馨提示: |
支付成功后,系統會自動生成賬號(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下次登錄下載和查詢訂單;
|
支付方式: |
![]() ![]() |
加入VIP,下載更多資源 |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
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1《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宣老師獲獎作品).doc
人教版初中歷史 七年級上冊 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主要講述的是漢朝初期的歷史,面對秦末長期的戰亂導致漢初經濟蕭條、國家貧困,漢初統治者們都采取休養生息政策,使得政治清明、社會發展,出現了“文景之治”的局面,為西漢的逐步強盛和后來漢武帝大一統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學情分析】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一學生,他們的思維比較活躍,對一些圖片、視頻等材料比較感興趣,有些學生了解劉邦、漢文帝、漢景帝的一些故事,對漢朝的歷史有簡單的了解,對本課的學習內容有一定的感性積累,比較容易進入歷史情境中去。不過,這一時期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分析能力還不高,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方法,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和認識問題的能力。【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知道西漢建立。2.掌握漢初休養生息政策。3.了解“文景之治”。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秦亡漢興”的比較,培養學生運用歷史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2.通過對歷史典故、詩歌、史料的閱讀和分析,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3.通過影像、實物模型演示、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培養學生探究歷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對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時采取的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措施、結果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成由儉,敗由奢”的道理。2.通過“文景之治”對當今治國理政的啟示,培養學生以史為鑒的能力。【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文景之治,休養生息政策教學難點:休養生息政策【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教學方法:1.講授法。2.問題探究法。學法指導:針對本課特點和教學目標要求,主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指導閱讀等多種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合作能力、獲取有效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等。讓學生做到在學習中合作,在合作中學習,在教學中,努力實現教法和學法的有機結合。【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新課導入【PPT顯示】教師講述:最近江西省博物館承辦了被稱為“驚世大發現”的考古成果展,非常火爆,這驚世大發現是什么呢?(學生反應基礎上,教師進行介紹或完善: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PPT顯示】教師:我們從海昏侯墓的發掘情況中看出了什么?(形象再現了西漢時期貴族的生活)【PPT顯示】教師:這位海昏侯究竟是誰呢?它就是漢廢帝劉賀。墓里積累的大量財富體現了一種奢靡之風。然而漢初高祖、文帝、景帝時期恰恰是截然相反的情形,比較樸素,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分2種情況:1.學生回答的出:海昏侯墓2.學生回答不出:教師點出學生回答:1. 面積大2. 文物多3. 文物貴去年“火”到今年的考古重大發現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情況知道劉賀時期陪葬品眾多,與漢初進行對比,進入本課。新課過程第一篇章:漢并天下,百廢待興 【PPT顯示】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邦譯文:大風勁吹啊浮云飛揚,我統一了天下啊衣錦還鄉,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家鎮守四方!教師提問:大風歌唱出什么心情?劉邦如何統一天下?國家建立概括如何?(教師點出幾個關鍵要素)教師:為紀念劉邦戰勝項羽,統一天下,建立漢朝而作“漢并天下”瓦當。(教師進行模型展示并介紹)【PPT顯示】回到大風歌教師進一步提問:大風歌還唱出了什么心情?(教師:為何有如此心情,請看材料)【PPT顯示】1.民失作業,而大饑饉人相食,死者過半。高祖乃令民賣子,就食蜀、漢。 班固漢書食貨志2.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米至石(dan)萬錢,馬一匹則百金。司馬遷史記平準書3. 士卒歌之曰:平城之下禍甚苦(劉邦被匈奴所圍),七日不食,不能彎弓弩。荀悅漢紀高祖皇帝紀教師提問:從材料中你可以看出西漢建立之初面臨怎樣的局面?原因何在?第二篇章:“反秦之弊,與民休息”【PPT顯示】陸賈時時前說稱詩書。高祖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賈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 司馬遷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譯文:陸賈常在漢高祖面前談論詩書中的治國道理。漢高祖罵道:“我是騎在馬上得到天下的,用得著什么詩書?”陸賈說:“過去可以在馬上打天下,現在怎能還在馬上治理天下呢?”2016中圖版七上歷史教科書教師進行簡單講述后提問:你支持誰的觀點?請舉例說明。出示陸賈的話:“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班固漢書陸賈傳 (過渡到“無為”)【視頻】教師:觀看視頻,思考:“無為”的理念由誰提出或主張?為何劉邦要用“無為”的理念治理國家?漢初如何“反秦之弊,與民休息”?第三篇章:文景之治,盛世序曲【PPT顯示】教師設問:他們是如何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的呢?【PPT顯示】1.夫農,天下之本也,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班固漢書文帝紀2.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班固漢書景帝紀 教師提問:材料體現文帝、景帝奉行什么政策?【小組合作環節一】【PPT顯示】教師提問:文帝景帝時期設立“力田官”關心農桑。討論:如果我是“力田官”,如何提升自己政績?(看圖,結合書本思考,可適當發揮)【PPT顯示】教師:剛才提到了農具發明,我給大家看一個農具,請問這是什么?(請同學作講解并演示)【PPT顯示】教師補充說明:耬車部分地區仍在用,影響深遠,還是現代條播機雛形。【PPT顯示】教師點出文帝和景帝的謚號全稱是“漢孝文帝”、“漢孝景帝”。【PPT顯示】1.漢文帝“親嘗湯藥”2.年八十已上,賜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賜帛人二匹,絮三斤。班固漢書文帝紀教師提問:看完材料,結合剛才的以孝治天下,說明文帝景帝重視什么?原因是什么?【PPT顯示】1.(緹縈)推誠上書小女之言,乃感圣意,終除肉刑,以免父事。劉向列女傳2.法者,治之正(依據)也。司馬遷史記孝文本紀3.法令度量,所以禁暴止邪也。班固漢書景帝紀教師:對“法”如何理解?【PPT顯示】1.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產也,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臺為?”司馬遷史記孝文本紀2.霸陵(漢文帝陵寢)皆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 司馬遷史記孝文本紀材料看出什么?秦朝如何奢靡?對比秦朝君王所為,你怎么理解?接著,教師請學生整理下“文景之治”的內容。【PPT顯示】政治報道:吏安其官,民樂其業,畜積歲增,戶口寖息。漢書刑法志財經報道: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漢書食貨志教師提問:政治報道和財經報道說明了什么情況?【PPT顯示】對漢景帝漢陽陵出土文物進行說明道出后人的評價,作簡要解釋:德至盛也。司馬遷周云成康(成康之治),漢言文景,美矣。班固【小組合作環節二】教師提問:“文景之治”對當今“治國理政”的啟示有哪些?(結合書本,聯系實際,進行思考)【課堂小結】教師:經歷這些皇帝的治理,漢朝出現盛世局面,外國人逐漸稱我們為漢人,我們也以漢族自稱,以漢為驕傲,逐漸形成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漢族。【練習一:追根溯源】我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了解歷史?【練習二:隨堂檢測】1.“漢祖起豐沛,乘運以躍鱗,手奮三尺劍,西滅無道秦”,這首詩描寫了哪一朝代的建立過程( )A.西漢 B.東漢 C.西晉 D.東晉2.西漢初統治者的首要問題是( )A.消滅項羽的殘余勢力 B.加強中央集權制度 C.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 D.解除朝中大將兵權3.西漢初年,漢高祖為了增加農業勞動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士兵還鄉務農 提倡勤儉治國奴婢釋放為平民廢除斷殘肢體的肉刑A. B. C. D.學生回答:興奮、激動學生回憶所學知識:1. 秦末農民戰爭,推翻秦朝。2. 楚漢之爭,戰勝項羽,統一國家。學生閱讀課本進行回答:時間:公元前202年地點:都城 長安人物:劉邦(漢高祖)國名:漢,史稱西漢學生回答:憂慮、擔心學生看材料結合書本回答:局面:經濟蕭條政局不穩學生回憶所學回答:原因:秦的暴政秦末戰亂學生回答:陸賈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實行暴政,失去民心,二世而亡。學生回答:老子、莊子結合視頻回答推行“休養生息”政策措施:罷兵歸田釋奴為民獎勵農耕輕徭薄賦(田賦:什五稅一)影響:經濟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學生回答:“以農為本”學生觀看圖片,結合書本和實際進行思考回答:重農抑商 帶頭耕種獎勵耕織 改進農具 獎勵發明 重視養牛開墾荒地 興修水利耕作技術 植樹造林學生講解:耬車,講解耬車各部分的功能與運用耬車的場景學生回答:重視:以德化民原因:用道德來教育、感化人民,做人民的榜樣,讓百姓效法,讓百姓服從。學生回答:法律是治國的依據但是治國不應采取嚴刑峻法學生回答:節儉秦朝:修驪山陵、阿房宮、兵馬俑認識:成由儉,敗由奢文景統治措施:措施:休養生息(繼續)以農為本輕徭薄賦(田賦:三十稅一)以德化民減輕刑罰勤儉治國學生回答,說明了: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國力增強學生回答:以人為本,重視民生構建和諧社會德治與法治結合勤政廉潔,懲治腐敗堅持改革,調整政策以史為鑒,吸取教訓提高生產力,增強國力文物、遺址、文字資料地點有: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展覽館答案:1. A2. C3. C通過大風歌看出劉邦直抒胸臆,雄豪自放,全詩充滿著劉邦奪取天下的王霸之氣,但是大風歌又唱出了憂慮之情,此時天下又如何呢,讓學生進行思考,為后面休養生息的講述作鋪墊。看出一開始劉邦治理國家是沒有思路的,但是在大臣的建議下,劉邦采取了一些措施,到下面環節的講述中看出劉邦治理國家吸收了老子莊子的思想。劉邦的“無為而治”書本雖然沒有提到,但卻是劉邦休養生息政策的思想基礎。回答問題的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興趣。讓學生講解和演示,訓練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作為后面文帝、景帝“以德化民”的一個證明。“文景之治”的內容比較雜,和之前漢高祖的措施有部分重復,因此通過之前材料解析的方式進行,最后梳理總結。培養學生以史為鑒的能力。在小結之后點出漢族的由來,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9
- 注意事項
-
本文(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1《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宣老師獲獎作品).doc)為本站會員(公開課之家)主動上傳,叮當云教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叮當云教育(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