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2《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教案(衛老師獲獎作品).doc
導入新課:“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因2005年紅極一時的電視劇漢武大帝將這段情節編入而廣為人知。所謂的“五星出東方”意思是說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這五個星同時出現在了東方。“利中國”指的是有利于中國。科學史家推算出,在30余年后的2040年9月9日,將會出現罕見的五星聚會天文奇觀,伴隨它到來的,很可能是中國再次走向繁榮和富強。漢代是蜀錦的蓬勃發展時期,1995年在新疆尼雅遺址出土這塊具有神秘色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蜀錦被斷定就產自漢代,蜀錦能夠在漢代興盛發展與這一時期的政治經濟發展是離不開的,而推動漢代進入鼎盛時期的就是漢武帝,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展示課題:學習目標:講授新課:過渡:介紹漢武帝。(圖片)漢武帝劉徹是漢朝的第七位皇帝。4歲被冊立為膠東王,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54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漢朝建立之初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因此漢初的統治者采取了休養生息政策,與民休息,到漢景帝后期,漢朝的經濟迅速恢復起來,官倉糧食囤積豐滿,百姓的生活逐步富裕起來,國庫里的錢財多得無法計算,甚至連串銅錢的繩子都爛了。然而漢武帝從漢景帝手中接管的帝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16歲繼位的他面臨了怎樣什么困境?他又是如何治理這個龐大帝國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煩惱。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材料一:西漢初年,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還很活躍。諸王門下聚集許多賓客,常常批評皇帝的政策,指責中央,對中央集權很不利。思考:這則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思想上不統一,不利于中央集權。 問:那么漢武帝應該怎么辦呢?視頻,請同學們通過看視頻,回答漢武帝是如何加強思想統一,收獲民心的?答:推廣儒學。(很好,看來同學們看的很仔細。)問:那么請問同學們漢武帝推廣儒學是聽了誰的建議?什么建議?答: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展示圖片:董仲舒。做簡要介紹: 董仲舒西漢著名思想家,當時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將儒家的思想進行了改造,以儒家學說為主,糅合了法、道、陰陽家的一些觀點。他提出大一統的思想,認為要維護政治統一,必須在思想上統一。他宣揚,天是萬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兒子,即天子。代表天統治臣民。全民都要服從皇帝的統治,諸侯王也要聽命于皇帝。)針對思想上的統一,董仲舒進一步指出:材料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解釋:只要不是禮、御、書、數、射、樂這六種技藝之內,不是孔子傳下來的學問,都要把它們絕了,不要讓他們發展。)正如電視劇漢武大帝中漢武帝聽了董仲舒的建議后所說:要給世人再立一個精神皇帝。董仲舒的主張適應政治上大一統的需要,因而為漢武帝所采納。也就是提倡儒家學說,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而排斥其他各家思想學說。問:為了使儒家思想深入人心,真正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漢武帝還采取什么措施?答:設立太學,以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儒士也進入各級政權機構。(引導用:天下讀書人就愿意學儒學了嗎?就如剛才視頻中所講的儒學成為了普通人改變命運進入帝國官僚階層的最佳途徑。)教師總結:我們可以看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力推行儒學教育,保證了儒學的官學地位,確立了儒學在思想文化領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從此,儒學開始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問:你認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好不好?教師總結:進步性:當時思想上的大一統適應了政治上的大一統的需要,有利于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鞏固。局限性:禁錮了人們的頭腦,這實際上是文化專制主義的一種表現。過渡:漢武帝通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解決了思想不統一的問題。然而更復雜的問題又擺在了漢武帝面前,為了解決困難,漢武帝實施了“推恩令”。二、“推恩令”的實施請同學們根據教材54、55頁內容思考回答以下幾個問題:(1)漢武帝實施“推恩令”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推恩令”? (3)他采納的是誰的計謀? (4)漢武帝為加強地方管理,建立了哪一制度? (5)漢武帝在政治方面的措施產生了什么影響? 先請人回答,如果能答上,進行鼓勵然后解釋。(請問大家秦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郡縣制),大家肯定疑惑了,這時候哪里來的諸侯呢?實際上到了漢初的地方制度發生了變化,漢初的統治者推行郡國并行制,即既實行郡縣制又分封諸侯,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漢武帝時期諸侯勢力的強大威脅到了王朝的統治。)請看材料和課本54頁的金縷玉衣:梁王出行漢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萬騎,和天子一樣威風。他還自造弓箭數十萬,府庫的“珠玉寶器,多于京師”。說明什么問題? 政治上:諸侯勢力相當大,嚴重威脅中央集權(同時各諸侯國內可以任意制造兵器、銅錢,封國內的賦稅也由各諸侯掌握。)問:假如你是漢武帝,你會怎么辦呢?(削弱諸侯勢力)漢武帝怎么做的?(推恩令)(2)推恩令PPT展示主父偃、概念、舉例(假設這是推恩令實施之前中央和諸侯王的土地分配,推恩令實施后,這些諸侯王的土地被分成若干塊,這是一個諸侯王實行推恩令以前的土地,實施后,諸侯王把封地再分給自己的子弟建立侯國。這就是“推恩令”。)推恩令實行后,人們都夸這項制度好,請從諸侯子弟、諸侯、漢武帝他們各自的角度來思考為什么?教師總結:這也就是“推恩令”的巧妙之處。漢武帝:不費一兵一卒,不費一寸土地,就削弱了諸侯封國的勢力,使之無力與中央對抗。諸侯:把封地再次分給自己的子弟也少抱怨。諸侯子弟:得到了封地,對皇帝感恩戴德。這樣層層分封,從表面上看,各諸侯的子弟都受到了恩惠,但實際上各諸侯國實力大大減弱了,無法同中央抗衡了,這樣就加強了中央王朝的統治,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王國問題得到解決。(返回)(3)刺史制度漢武帝把全國分文13個監察區,稱為十三州部。州部設刺史,代表中央監督地方高級官員和豪強等。(圖片)(4)影響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強。過渡:漢武帝通過在政治上采取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而一個國家要想長治久安,一定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做保障。而這個時候漢朝社會上的許多商家大賈卻控制了國家重要的經濟命脈。三、鹽鐵專營1.閱讀課本55頁56頁 2.思考: (1)漢武帝控制經濟命脈的措施有哪些? (2)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限時3分鐘。PPT展示:措施: (1)把鹽鐵鑄幣權收回中央,統一鑄五銖錢。(圖片)(2)全國設鹽鐵官,實行鹽鐵官營、專賣。(國家對某項產品的生產、買賣進行壟斷的制度,其中鹽、鐵是中國古代專賣立法的最主要對象。)(3)全國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 作用: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課堂小結:下面我們對這節課內容進行小結。中華民族在經歷了秦始皇的統一、漢高祖的“無為而治”和“文景之治”以后,漢武帝通過半個世紀的經營,第一次從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對中華民族進行了立體式的塑造,不僅鞏固了多民族的統一國家,還使西漢王朝發展至極盛,并開啟了中華民族以“漢人”和“漢族”的稱謂開始走向世界。合作探究:秦始皇pk漢武帝當堂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