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12《湖心亭看雪》導學案(含答案).doc
湖心亭看雪師生共用導學案學習時間: 班級: 姓名:【學習目標】1、掌握文中的實詞,通過誦讀,感悟文章的簡約之美。2、深入了解本文寫景的特點白描手法,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3、體悟作者曠達的志趣和故國之思。【學習重點 】1、感受雪后西湖凝靜清絕的意境之美。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學習難點 】體悟作者曠達的志趣和故國之思?!局R鏈接】1、白描。 白描原是一個繪畫術語,指在繪畫中只用線條勾勒,不著顏色的畫法。在寫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簡練的文字樸實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2、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蝶庵、天孫,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yōu)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曾定都于金陵),消極避居浙江剡(shn )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他繼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筆,寫國破家亡之痛,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于他明亡入山以后,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chuàng)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 趣,風格獨特。 特別提示:張岱乃異鄉(xiāng)之客;亡國之人?!绢A習導學】 1、給畫線字注音:更定( ) 拏( ) 毳衣( )霧凇沆碭( )( )( )一芥()更有此人( )喃喃( )長堤( )2、解釋句中畫線詞:(1)人鳥聲俱絕( )(2)是日()(3)更定( )(4)余拏一小舟( )(5)擁毳衣爐火( )(6)上下一白( )(7)霧凇沆碭( )(8)焉得更有此人( )(9)強飲三大白( )( ) 10莫說相公癡()(11)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3、解釋多義詞:(1)白:上下一白( )三大白( )(2)余:余住西湖( )上下十余里( )(3)大:大喜( )三大白( )(4)是: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5)絕:人鳥聲俱絕( )絕巘多生怪柏( )(6)更:時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 有癡似相公者()4、用原文回答問題:(1)文中寫看雪的時間、地點、天氣狀況的句子是:(在文中畫出)(2)文中具體描寫雪景的句子是:(在文中畫出)5、結合文意寫詩句:(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痛飲。 【合作探究】1、 作者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怎樣的天氣環(huán)境中去看雪的?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2、 作者的“癡”表現(xiàn)在哪里?3、令“相公”和湖中人癡情不已的西湖雪景究竟如何?(畫在書上)4、“獨往湖心亭”與“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語是否矛盾?5、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這一句是從什么角度寫雪的?如何體會句中的“絕”字?6、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币痪鋵懗隽耸裁匆饩常看司湓谌慕Y構上有何作用?7、 文中“獨往湖心亭看雪”的“獨”字用得好不好?為什么?8、 文章結尾舟子的話有什么含義?9、 對“一白”、“一痕”、“一點”、“一芥”中幾個“一”,結合文章內容,怎樣理解?10、 作者寫作此文時,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號,你能說出其中有何深意嗎?11、 問姓名答地點是何道理?為何不提及姓名?12、 為什么說湖中人比“相公”更癡?【拓展延伸】關于西湖的詩你還知道哪些,請寫出至少一首?!具_標檢測】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1、解釋句中畫線的詞。(1)湖中人鳥聲俱絕( )(2)擁毳衣爐火( )(3)與余舟一芥( )(4)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2、(1)概括畫線部分的內容 。這一部分采用了 和 相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2)作者寫雪景,為什么要著力去寫堤、亭、舟、人?(3)量詞“痕、點、芥、粒”的作用是: 3、王勃的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與本文“ ”有異曲同工之妙。【板書設計】湖心亭看雪張岱“癡行”-清高孤傲“癡景”-癡迷自然“癡遇”-思戀故國【教(學)后記】湖心亭看雪參考答案1、gngncusnghngdngjigngnnd2、(1)消失(2)這(3)更,古代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定:完了,結束。更定:大約是凌晨六點的時候。(4)撐,劃(5)毳,鳥獸的細毛。毳衣,毛皮衣(6)全,都(7) 霧?。核畾饽傻谋?。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冰花一片彌漫。(8)焉得:哪能。更:還(9)強飲:痛飲。白:酒杯。大白:大酒杯。(10)癡迷(11)是:判斷動詞。 客:客居,名詞用作動詞3、(1)白色酒杯(2)我整數(shù)后的零數(shù) (3)表程度,十分,非常跟“小”相對 (4)這,代詞表判斷,與今義相同 (5)斷絕非常,極 (6)古代夜間計時單位還還4、(1)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2)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5、(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2)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合作探究】1、時間是“崇禎五年十二月”,地點是“西湖”,天氣環(huán)境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作者是在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氣中去賞雪的,反映出作者此時的心態(tài)是孤獨的、傷感的。2、他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的情況下,在“更定”時分,劃一條小船,“獨往湖心亭看雪”。3、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湖中人兩三粒而已。4、在作者看來,蕓蕓眾生不可為伍,比如舟子,雖然存在卻猶如不存在,反映出他作為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5、這里作者是從聽覺和心理感受來寫雪景的?!敖^”字寫進了天寒地凍、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融進了作者的主觀感受,襯托了作者的孤寂,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6、路無行人,天無飛鳥,天寒地凍,萬籟俱寂的意境。作用:為下文“獨往湖心亭看雪”作鋪墊。 7、好。開頭用“獨”字,表明自己超凡脫俗的一面,更是在有意鋪墊,為下文湖心亭遇知音蓄勢,使文章波瀾頓現(xiàn)。8、借舟子的話,來點明自己看雪的癡態(tài)。一個“癡”字,似貶實褒,對作者到湖心亭賞雪這一行為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與贊賞,不僅如此,還包括了對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與贊賞。且用另一個更癡的人來做陪襯,顯得“吾道不孤”,天下還有不少這樣的高逸之士。9、“一白”寫出造化的神奇力量,天地間舉目皆白;“一痕”、“一點”、“一芥”則寫出人類的渺小和柔韌,可以從中領悟到作者那種滄海一粟的孤獨和自我陶醉的孤傲10、懷念故國的深情。11、都是客居他鄉(xiāng),勾起思鄉(xiāng)之情。寄托自己對故國的思念。12、比“相公”到得早;鋪氈對坐,準備久待;煮酒賞雪;見到“相公”甚為歡喜,拉著一起喝酒;更重要的是他們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時近年關?!具_標檢測】1、(1)全,都(2)鳥獸的細毛(3)小草。引申指細微的事物。這里指船。(4)罷了2、(1)具體寫看雪的時間、地點、裝備和雪景正面描寫側面烘托(2)側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層次清楚地描繪了一幅天地茫茫,渾然難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畫,情趣盎然。(3)寫出了視覺的移動,使人感嘆人在天地間,不過是滄海一粟。3、“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備課大師”全科【9門】:免注冊,不收費!http:/www.eyw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