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第1單元第3課 觀察身邊微小的物體 教案.docx
第3課觀察身邊微小的物體(教材P68)授課時間:______________累計____1____課時課題觀察身邊微小的物體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科學知識目標知道同一個微小的物體在肉眼、放大鏡和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圖像大小及視野是不同的。科學探究目標1.能正確使用顯微鏡觀察微小的物體。2.能利用放大鏡、顯微鏡等工具自主地觀察身邊的微小物體,并能用示意圖和文字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和描述出來。3.知道人類的很多發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能說出工程師利用科學原理發明創造的實例。科學態度目標1.對探索微小世界產生濃厚的興趣。2.能夠主動與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觀察結果和想法,積極參與小組討論。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1.了解當前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2.體會到科學知識可以用于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教學重難點重點:正確使用放大鏡、顯微鏡等工具觀察昆蟲的特點,觀察到昆蟲的細微構造,以圖文結合的形式記錄下來。難點:活動過程中將昆蟲的細微構造記錄下來。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昆蟲標本(蝴蝶、蝗蟲、蠶蛾、天牛)、放大鏡、顯微鏡、手持式簡易顯微鏡。教師準備:教學課件、圖片資料。流程教學設計二次備課聚焦1.提問:(教學提示:出示各種各樣的動物圖片。)圖片中哪些動物是昆蟲?你們是怎么分辨的?(預設:蜻蜓、螞蟻、蒼蠅、蚜蟲等是昆蟲,它們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一對觸角、三對足,一般有兩對翅。)2.追問:昆蟲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物,你們知道在放大鏡和顯微鏡下,昆蟲的身體是怎樣的嗎?(預設:有復眼、口器、翅膀上有鱗片)3.揭題:上一課我們學會了怎樣將微小的物體放大,今天我們就來觀察身邊這些微小的物體吧!(板書:觀察身邊微小的物體)【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導入,激發學生對身邊微小物體的好奇,順勢揭示課題,引導學生探索微小世界。探索與研討探索一:觀察昆蟲的方法1.過渡:現在每組同學的桌子上都有蝴蝶的標本,請同學們用肉眼觀察它的觸角、足、翅或其他某一部分,看看我們可以獲得哪些信息?探索與研討2.交流:指導學生組內討論。組內研討幫助卡主持人:用肉眼觀察蝴蝶的觸角、足、翅或其他某一部分,我們可以觀察到哪些信息?學生1:用肉眼觀察蝴蝶的足,我們可以觀察到足很小,能看清輪廓,看到全部,但看不清細節。學生2:用肉眼觀察蝴蝶的翅,能看到翅的形狀、顏色、花紋,看不清細節。主持人匯總大家的發言。3.研討匯報。集體匯報幫助卡主持人:請各小組代表匯報你們在用肉眼觀察蝴蝶的觸角、足、翅或其他某一部分時,有哪些發現?小組1:我們發現在用肉眼觀察蝴蝶的觸角、足、翅時,可以觀察到它們的形狀、顏色、花紋,但是因為它們很小,看不清細節。主持人:其他小組對小組1的匯報有什么補充或疑問嗎?小組2:我們有補充,我們發現在用肉眼觀察時,能看見物體的全部。主持人:謝謝大家的發言,匯報活動結束。4.小結:我們通過肉眼可以觀察昆蟲某一部分的大小、形狀、顏色、花紋等。5.提問:在觀察的過程中,有同學提到不能看清楚細節,你能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嗎?(預設:用放大鏡;用顯微鏡。)6.過渡:同學們的反應很快!用肉眼觀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們可以借助工具進行更深入地觀察。你們會使用顯微鏡嗎?7.布置任務:指導學生閱讀資料,了解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并填寫活動幫助卡。探索與研討探索二: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觀察昆蟲1.布置任務:指導學生分組進行觀察,并完成實驗幫助卡。2.交流:指導學生組內討論。組內研討幫助卡主持人:你們在觀察中發現了什么?讓你們最驚奇的是什么?學生1:我觀察了蝴蝶的翅,用肉眼觀察時,蝴蝶的翅比探索與研討較小,只能看到整體的顏色、形狀等,看不清細節;在放大鏡下,翅的圖像變大,能看到不規則的網格狀紋路;在顯微鏡下,蝴蝶翅膀的圖像變得更大、更清晰,能看到上面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鱗片。讓我最驚奇的是鱗片的數目很多,排布整齊,每個鱗片的形狀大致相同。學生2:我觀察了蝴蝶的足,用肉眼觀察時,蝴蝶的足是細細的,一節一節的;在放大鏡下,能看到圖像中足變粗了,邊緣有些毛刺;在顯微鏡下,圖像中蝴蝶的足變得更粗了,上面有很多毛。主持人: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觀察同一物體,圖像的大小和視野有什么不同?學生3: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觀察同一物體,圖像從大到小排列是顯微鏡、放大鏡、肉眼;視野從大到小排列是肉眼、放大鏡、顯微鏡。主持人匯總大家的發言。3.小結:通過剛才的探究,相信同學們對昆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們身邊其他的微小物體在放大鏡和顯微鏡的觀察下也會呈現不一樣的面貌。(教學提示:出示顯微鏡下的花粉、灰塵圖像圖片。)它們的顏色和形狀與肉眼觀察時有很大的不同。拓展與小結1.拓展:展示書上拓展部分內容,引導學生認真閱讀。2.小結:昆蟲頭上的觸角能分辨各種氣味,有的比人的鼻子靈敏得多;蠅的眼睛由許多小眼睛組成,這樣的復眼能看到周圍360范圍內的物體;蝴蝶的彩色翅膀是由許多細小的鱗片組成的,用顯微鏡可以觀察到,用肉眼卻完全看不出來。人類從昆蟲的身體結構中得到啟發,發明了“蠅式氣味分析監視儀”“蠅眼照相機”“蠅眼雷達”“蠅眼探測系統”“溫感百葉窗”等一系列儀器,給生產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板書設計1.3觀察身邊微小的物體觀察方式:肉眼放大鏡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圖像越大,細節越清晰,視野越小教學反思在之前兩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借助一定的工具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大。本課通過用肉眼、放大鏡和顯微鏡對身邊的微小物體進行對比觀察,引導學生進一步感知并領悟工具的放大倍數越大,物體圖像就越大,視野卻越小的特點。在探索與研討過程中,如果直接開展觀察活動,學生在觀察時觀察方向不明確,記錄比較雜亂,但如果先討論、預測觀察到的結果,則可以打開學生的思路,使他們在觀察、記錄時能明確目標,抓住重點,更容易獲得結論。課后作業課時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