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8 《世說新語》二則 教案一.doc
8 世說新語二則精彩開篇詞中華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因為有了論語,我們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求實精神;因為有了三國志,我們方知諸葛亮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神機妙算”;因為有了離騷,我們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赤誠走近古詩文,親近古詩文,讓我們跨越時空的界限,與古人交談。學習目標1.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匯。3.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詠雪一、新課導入同學們,下雪時你們最愛做的是什么呢,堆雪人?打雪仗?現在我們來看看古代文人家庭在雪天都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吧。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1.請給下面的加點字注音。驟(zhu) 絮(x) 奕(y) 謝道韞(yn)2.積累下面文言字詞。兒女:指家中年輕一代人。俄而:不久,一會兒。驟:急。欣然:高興地。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未若:不如。因:憑借。3.文體知識古代小說就是相對于非現代小說類而言的小說著作。它的特點:一是來自民間;二是內容龐雜,包羅萬象;三是形式短??;四是雅俗共賞。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胡應麟的少室山房筆叢將古代小說分為六類:志怪、傳奇、雜錄、叢談、辯訂、箴規。4.作家作品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Yn)州刺史。愛好文學,常招納文士集于門下。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世說新語:筆記小說。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主要記敘魏晉時期的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一)整體感知1.自由朗讀,將課文讀通讀順;然后聽錄音朗讀,注意朗讀節奏?!窘涣鼽c撥】謝太傅/寒雪日/內集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2.特殊句式。(1)賓語前置句:白雪紛紛何所似(疑問代詞“何”作“似”的賓語,原順序應為“白雪紛紛所似何?”)(2)狀語后置句:撒鹽空中差可擬即“(于)空中撒鹽差可擬”。(二)深層探究自由朗讀課文,參照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并思考下列問題。1.文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交流點撥】營造了和諧、溫暖、其樂融融的家庭氣氛。2.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交流點撥】表示一種贊揚和敬佩,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3.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么?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交流點撥】(1)各有千秋。有人認為“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有人認為“柳絮”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蘊。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2)可以用“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來比喻雪。(三)背誦課文四、板書設計詠雪道韞才氣欣賞贊揚交代背景: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點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詠雪:白雪紛紛何所似 兄子;撒鹽空中(笑)(考題) 兄女:柳絮因風起(樂)補充 謝無弈之女 身份之貴(側面襯托)王凝之之妻五、拓展延伸請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窘涣鳌堪籽﹨s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李白北風行)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高群對雪)第二課時 陳太丘與友期行一、新課導入看到同學們一雙雙充滿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詩:“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那細小的身軀里/含著偉大的靈魂/有著無窮的機智”。是啊,在我國古代文獻中就記錄著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他們的故事至今流傳。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1.讀準下列漢字的音。不(fu) 慚(cn)2.請你解釋下面這些文言字詞。期行:相約同行。舍去:顧而離去。去,離開。乃:才。則:就,便,那么。顧:回頭看。君:對別人的尊稱。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尊君在不:不,同“否”。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一)整體感知1.自由朗讀課文,將課文讀通讀順,然后聽錄音朗讀,注意朗讀節奏。2.補上句中省略的人物?!窘涣鼽c撥】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友)過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陳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二)深層探究自由朗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并思考下列問題。1.“日中”這個時間概念是否科學,古代沒有精確的定時儀,怎么判斷遲到?【交流點撥】古代的定時儀器較為簡陋,有木表、漏壺等,它不可能有精確的時段劃分。這里的“日中”是當時約定俗成的時間概念中午。這個友人錯過了雙方約定的時限,所以遲到了。2.友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交流點撥】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后,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得較為有禮;當得知陳太丘已先行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辭嚴的批評后,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得較為誠懇,有知錯能改的精神。3.元方的性格特點如何?【交流點撥】閱讀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表現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4.有人認為客人已經認錯,元方就應該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尷尬至極,無地自容,這的確有些失禮。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交流點撥】(1)不同意。元方當時才七歲,他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從容不迫地反駁一個成年人,使對方明理,并贏得對方的嘆服,維護了父親的名譽,這已屬不易。我們不能對一個七歲的孩子求全責備。(2)同意。父親的友人已經表示了歉意,應該給人改正過錯的機會。人沒有一生都不犯錯誤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總是抓住人的“小辮子”不放?!拘〗Y】文中友人無信無禮,七歲的元方卻誠實有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繼承發揚這一光榮傳統,為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天地為心,真誠為骨,做一個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們相信:誠信相伴,一生無悔!(三)背誦課文四、板書設計陳太丘與友期行開端 期行不至舍去乃至發展 父友:問 針鋒相對元方:答 據理駁斥高潮 父友:怒非人哉 正直不阿元方:曰無信無禮 聰慧明理尾聲 父友: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五、拓展延伸積累有關誠信的名言。【交流】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民無信不立。(孔子)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了生命。(大仲馬)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