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pptx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知識點一張騫通西域,1. 西域的地理概念:漢代人把今天甘肅陽關、玉門關以西,也就是現在新疆和更遠的廣大地區稱作西域。,2.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學思之窗】張騫在出使西域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我們應學習他的什么精神 (1)挫折:自然環境惡劣;在去時和歸途中皆被匈奴扣留過;食物匱乏等。 (2)精神:不怕困難,百折不撓,不忘使命,為國家民族利益不顧個人安危。,知識點二絲綢之路,1. 名字的由來:絲綢之路指起始于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商業貿易路線,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2. 路線 (1)陸上絲綢之路 長安河西走廊西域(今新疆地區)安息(中亞、西亞)大秦(歐洲),(2)海上絲綢之路的兩條主要路線 從山東沿岸出發,穿過黃海,可到達朝鮮、日本。 從東南沿海港口出發,經中南半島南下,繞過馬來半島,穿過馬六甲海峽,通往孟加拉灣沿岸,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南端和錫蘭(今斯里蘭卡)。,3. 交流的內容,4. 作用: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知識點三對西域的管理,1. 西域都護的設置 (1)時間:公元前60年。 (2)地點:烏壘城。 (3)管轄范圍: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 (4)職能:頒行漢朝的號令,調遣軍隊,征發糧草,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的管轄。 (5)意義: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誤區】張騫通西域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警示】公元前60年,西漢朝廷設置西域都護,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2. 班超出使西域 (1)時間:東漢明帝時。 (2)目的:恢復中原和西域的往來。 (3)結果:使西域各國重新與漢朝建立聯系。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達安息后受阻,未能繼續前行,但此行開辟了通往西亞的路線。班超去世后,他的兒子班勇繼承父業,再次出使西域。 (4)影響:西域和內地的聯系更加密切。,【知識結構圖解】,“問題思考”(教材第68頁) 提示:我們應當學習張騫不屈不撓、勇于探索和開拓的精神,在學習和工作中不畏險阻,勇于開拓進取,報效祖國。 “材料研讀”(教材第69頁) 提示:張騫第一次開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國有了第一次友好往來。,“課后活動”(教材第71頁) 1. 提示:一方面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來,密切了漢朝與西域的聯系,漢朝設置了西域都護,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管轄。另一方面開辟了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2. 參考答案:(1)“胡”其實代表著古代北方和西方的少數民族。他們的生活方式逐漸影響我們的餐桌、我們的口味和我們的生活。 (2)胡豆,今名蠶豆;胡麻,今名亞麻;胡桃,今名核桃。 (3)其他如胡瓜、胡椒、胡蔥、胡蒜、胡蘿卜等。,3. 提示:世界經濟全球化已是不可阻擋的潮流,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是對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決策。同樣也有利于全方位、多角度、寬領域對外開放格局的建設和完善,是對科學發展觀的深入貫徹和落實。在如今日漸增長的國際機遇和挑戰中,“一帶一路”是實現大國的和平崛起和迎接機遇和挑戰的一個適時、適地、適國情的倡議。歷史上,張騫通西域,促進了全人類的發展。而中國也在絲綢之路的建設和完善中使中國在古代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高,并在唐宋時期建立起以中國為核心的東亞文明圈。無論是從歷史還是從當下世界潮流的發展來看,“一帶一路”的實行都符合中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