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pptx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知識點一西漢的建立,1. 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2. 漢初形勢:由于秦朝的殘暴統治和秦末的戰亂,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人民流離失所,人口銳減,大片的田地荒蕪,人民得不到溫飽。 3. 面臨問題:如何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鞏固新的王朝,成為漢初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知識點二休養生息政策,1. 原因:為了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漢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 【誤區】西漢初年,統治者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是統治者愛惜民力。 【警示】西漢初年,經濟蕭條,如果統治者賦稅、徭役很重,必然會爆發農民起義,因此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實行休養生息政策。,2. 內容 (1)下令“兵皆罷歸家”,讓士兵還鄉務農。(解甲歸田) (2)將因戰亂、饑荒而成為奴婢的人釋放為平民,以增加農業勞動力。(釋奴為民) (3)鼓勵人民致力農業生產,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減輕農民的賦稅,相應地減免徭役及兵役。(輕徭薄賦) 3. 影響:漢初的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學思之窗】與秦朝的統治政策相比,漢初實行的休養生息政策對社會的安定和發展有怎樣的好處 有利于農民安心從事農業生產,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逐步恢復起來,從而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發展,進而有利于鞏固漢朝的統治。,知識點三“文景之治”,1. 出現的原因 (1)漢文帝、漢景帝繼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他們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并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把田賦降到了三十稅一。 (2)文帝和景帝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了一些嚴刑峻法。 (3)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 2. 表現: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當時的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國庫錢糧充盈。 3. 結果:歷史上把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的統治局面稱為“文景之治”。,【知識結構圖解】,“材料研讀”(教材第55頁) 提示:由于秦朝暴政以及多年戰亂,西漢剛建立時,人民流離失所,大片土地荒蕪,戰亂使人口銳減,社會不穩定。 “課后活動”(教材第56頁) 1. 提示:一方面,農業是主要生產部門,為當時社會之根本,農業收入是國家主要財源。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蕪,人民得不到溫飽,國庫虧空。為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條件和社會安定,必須實行以農為本的政策。,2. 提示:能與民休息,使人民安居樂業,提高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逐步恢復起來,糧價大大降低,農民能夠穩定地提供賦稅徭役,也促進了其他行業的發展。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漢朝統治進一步鞏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