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pptx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知識點一秦的暴政,1. 秦始皇的貢獻:完成了統一中國的事業;實行了各項鞏固統一的措施;創立了郡縣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2. 秦始皇的統治特點:急于求成和暴虐。 3. 秦朝的暴政 (1)沉重的賦稅:對農民征收沉重的賦稅,迫使農民將三分之二的收獲物上繳國家。 (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連年在全國大規模地征調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驪山陵、阿房宮、長城等。,(3)法律非常嚴苛:民眾稍有不慎即觸犯法律;當時的刑罰極其殘酷。 (4)為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下令燒毀民間收藏的諸子百家書籍;又將460多個儒生和方士活埋。 【誤區1】秦滅六國后采取的鞏固統一的措施中,統一文字使春秋以來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到致命的打擊。 【警示】使春秋以來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到致命打擊的是焚書坑儒。而統一文字則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5)秦二世的統治更加殘暴。,4. 影響:秦朝的暴政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和苦難,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學思之窗】有人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說秦始皇是暴君。你是如何認識的 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首先,一分為二,從其功、過兩方面去評價。要看他的主要活動是否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發展。其次,論從史出。 (1)秦始皇的功績: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的混亂局面,統一了全國;創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影響中國2 000多年;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和車軌,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修長城,抵御匈奴;修靈渠,便利了南北的水運交通等。 (2)秦始皇的過錯:修建驪山陵、阿房宮等,濫用民力;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法律嚴苛,引發農民起義,導致秦朝短命而亡。 (3)結論:功大于過。,知識點二陳勝、吳廣起義,1. 原因 (1)直接原因:遇雨誤期,按律當斬。 (2)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 爆發:公元前209年夏,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率眾起義。 3. 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4. 經過:陳勝稱王,建立了“張楚”政權,向西進攻,直逼咸陽。 5. 結果:起義失敗。 6. 歷史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誤區2】陳勝、吳廣之所以起義,是因為在前往漁陽戍邊的途中遇雨誤期,按秦律當斬,才揭竿起義的。如果沒有遇到大雨,秦末農民戰爭就不會爆發了。 【警示】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是遇雨誤期,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知識點三楚漢之爭,1. 項羽和劉邦起義 (1)項羽:在巨鹿之戰中以少勝多,將秦軍的主力殲滅。(成語:破釜沉舟) (2)劉邦:直抵秦都咸陽。公元前207年,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成語:約法三章) 【誤區3】陳勝、吳廣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它推翻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警示】陳勝、吳廣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但起義最后失敗了,沒有推翻秦朝的統治。推翻秦朝統治的是劉邦領導的農民軍。,2. 楚漢之爭 (1)時間: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 (2)雙方: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 (3)目的:爭奪帝位。 (4)結果:劉邦勝利。 (5)劉邦勝利、項羽失敗的原因:項羽剛愎自用,一味依賴武力,失去民心;劉邦注重收攬民心,善用人才。根本原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重要提示】與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之爭相關的成語:破釜沉舟;約法三章;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楚河漢界;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等。,【知識拓展】項羽和劉邦進行的戰爭的性質變化,【知識結構圖解】,“材料研讀”(教材第51頁) 參考答案:說明秦朝的刑罰非常殘酷。 “問題思考”(教材第51頁) 參考答案:秦的暴政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吳廣起義是對秦朝暴政的反抗。 “材料研讀”(教材第53頁) 提示:劉邦重視人才,善于用人,得到張良、蕭何、韓信的輔佐。項羽剛愎自用,不重視人才,不采納范增的建議。,“課后活動”(教材第53頁) 1. 參考答案: 行郡縣制統一文字 焚書坑儒統一貨幣 修建長城強征賦稅 嚴刑苛法開拓交通 修驪山陵,2. 提示: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