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成人在线_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狠狠干狠狠干香蕉视频_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九九热欧美,天天干天天射天天操,日本精产品一二三产品区别

歡迎來到叮當云教育! | 幫助中心 教學備課就來叮當文庫!

叮當云教育

換一換
首頁 叮當云教育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2021新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全冊(Word文檔共131頁).doc

  • 資源ID:42315       資源大小:498.33KB        全文頁數:133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權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150金幣 【人民幣15元】
快捷注冊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150金幣 【人民幣15元】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統會自動生成賬號(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下次登錄下載和查詢訂單;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加入VIP,下載更多資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2021新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全冊(Word文檔共131頁).doc

2021新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全冊(Word文檔,共131頁)目錄:第1單元 光與色彩1 光源2 光的傳播3 光的反射4 七色光第2單元 熱傳遞5 熱傳導6 熱對流7 熱輻射8 物體的傳熱本領第3單元 地球的表面和內部9 地球的表面10 火山和地震11 地球的內部12 地表雕刻師第4單元 水在自然界的循環13 云和霧14 露和霜15 雨和雪16 水滴的“旅行”第5單元 人體“司令部”17 刺激與反應18 從刺激到反應19 我們的大腦20 大腦的開發與利用本單元綜合與測試專項學習 像工程師那樣第一單元 光與色彩1.光 源【教材分析】光源是新版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光與色彩”的第一課。本單元由四節課組成,前三課按遞進關系設計,是對“光”的生成、傳播、遇到不同物質時行進方向改變等光現象的認識。本課立足于觀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見的光,認識他們的形成特征與性質,圍繞物體自己是否能發光,也就是鑒別光源這一主題展開。本課教學內容主要有三個部分組成:1、分析呈現的發光現象,知道發光的物體分為兩類:光源與反光物體,學會判斷物體是不是光源。2、根據光源概念與生活經驗,討論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進而學會給光源分類。3、通過“點燃蠟燭”“給金屬絲通電”兩個活動,了解物體的發光過程,認識發光需要能量。【主要概念】光源:它們自己能發光。物體在發光的過程中需要能量?!旧婕罢n標】6.2.1 有的光直接來自發光的物體,有的光來自反射光的物體。6.6.2 一種表現形式的能量可以轉化為另一種表現形式?!緦W情分析】五年級學生具有較豐富地生活經驗,對光源和反光物體的認識比較豐富,對光源的概念學習較容易。在三年級的時候學過天然材料與人造材料,對用一定的標準將光源分類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學生也能較容易完成。五年級學生的思維正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發展,對觀察實驗當中的現象能做到細致觀察, 但由于能量是看不見摸不著,是比較抽象的概念,且之前的學習中未涉及過能量,所以對五年級的學生而言,將觀察到的現象跟能量聯系具有較大的困難,在施教的過程中要降低難度,不必提及化學能、電能等概念?!窘虒W目標】1、通過觀察各種發光的物體,能指出哪些物體是光源。2、會按照光源的特征給發光物體分類。3、樂于研究光現象,樂于分享與發現?!窘虒W重難點】重點舉例說明發光物體的特征,鑒別光源與非光源物體。難點觀察某些物體的發光過程?!窘虒W準備】火柴、蠟燭、鋼絲、電池盒、帶導線的鱷魚夾、裝有細沙的托盤【教學過程設計】一、課堂導入,感受光的世界(8分鐘)(出示典型的發光與反光,配以背景音樂)1、談話:同學們,今天啊我們一起來研究大自然當中一種非常有趣的現象。你看,清晨的時候第一縷陽光緩緩地從地平面升上來;湖面上波光粼粼,閃著無數的亮點,像一片璀璨的星空;高聳入云的的摩天大樓光芒萬丈,熠熠生輝。到了夜晚的時候,皎潔的月光灑在大地上。夜晚的世界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豐富, 看,遠處的煙花正綻放著七彩的美麗,大橋上的路燈像訓練有素的衛士,堅定的站在兩旁,守護一片光亮;而仲夏夜的螢火蟲正翩翩飛舞,熒光閃爍、蔚為壯觀。2、同學們,美嗎(美)是光給我們帶來了這個美妙的世界。那我要考考你們,剛才的視頻當中,你看到了哪些物體?(太陽、月亮、蠟燭、波光粼粼的湖面配合打在 PPT 上)這些物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們都與光有關 都在發光)同樣都在發光,那他們又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你能將它們分成 2 類嗎?(發光的、反光的)是的,像太陽、螢火蟲、點亮的路燈,它們都能自己發光, 我們把他們叫做光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光源。3.交流:生活中還有哪些也是光源呢?設計意圖通過精美的視頻,給學生創造情景,將學生帶進光的世界感受光帶來的美好。二、認識光源、區分人造光源與自然光源(20分鐘)1、很多的物體看上去在發光,但并不是所有看上去在發光的物體都是光源,你會判斷嗎?(PPT 展示)你認為中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想一想為什么。(獨立思考,記錄單)請同座位兩個同學互相檢查一下,如果他都判斷對了, 你就給他點贊。如果有異議的地方,把你的觀點說給他聽,達成共識。2、匯報,你的小伙伴說的都對嗎(都對)那我來考考你。(不是)那他哪一個說的有問題,你是怎么跟他說的。3、同學們已經能判斷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了。哎呀,大自然當中的光源還有很多很多,比如說(閃電、火炬、油燈等,PPT 輔助一個個打出來)同樣是光源,也有所不同,現在老是展現的這六種光源,如果將他們進行分成 2 類嗎你會怎么分呢?自然光源,人造光源??焖龠^一遍。設計意圖該活動讓學生認識能夠發光的物體并不都是光源,有些看起來閃光的物體本身是不發光的。初步認識反光的物體,為后續認識光的反射做鋪墊。通過觀察光源,能夠判斷某種發光體是否經過人類的加工與改良。三、感受光源發光需要能量(10分鐘) 活動一:觀察蠟燭的發光過程1. 剛才呀我們已經認識了光源,我們知道同樣是發光的物體,有的物體不是自己發光的,它是反射別的物體的光;自己發光的物體我們稱之為光源,有的光源是自然的,有的光源是人造的。你知道嗎,在物體發光的過程中,如果你仔細地去發現,發光的同時還會觀察到一些有趣的現象,它有助于我們揭開物體發光的秘密。2. 比如說,老師給每個組發一根蠟燭,點燃這根蠟燭他就成了一個光源,仔細地觀察,在蠟燭發光的同時你還看到了什么現象。(蠟燭消耗掉了)3. 匯報交流活動二:觀察鋼絲的發光過程1. 老師這里還有一個有趣的實驗,我這里有一根鋼絲,它是從我們生活中沖用的鋼絲球上剪下來的,它是光源嗎?(不是)2. 提問:那它有沒有機會成為光源呢?(學生困惑)我們一起來試試。3. 介紹所需要的材料:電池盒、鱷魚夾導線、沙、鋼絲。4. 實驗步驟: 關閉電池盒的開關,將鱷魚夾分別夾到電池盒兩端,另一頭夾鋼絲; 將鋼絲的部分放在沙上; 打開電源開關,觀察實驗現象。5. 實驗過程中有沒有要注意的地方呢? 不要用手觸碰鋼絲; 如果鋼絲沒有發光,關掉電源檢查裝置。6.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7.學生匯報實驗現象??偨Y提升1. 比較剛才兩種發光的現象,在發光的同時,你有沒有找到他們相同的地方呢? 仔細想一想,和你的小伙伴說說看。(蠟燭燒沒了,鋼絲發光時電沒了)2. 是的,同學們觀察的非常仔細,在發光的同時,蠟燭被消耗掉了,電池里的電被消耗掉了,這兩個有趣的實驗告訴我們,發光也是需要消耗的。3. 想一想,這些光源在發光時又消耗什么呢?(有油燈、篝火、燃燒的書)4、通過這些例子我們發現,發光也是需要能量的哦。(不解釋能量,只要學生能建構能量的概念)設計意圖通過這兩個小實驗和生活中一些例子,讓學生初步意識到物體在 發光時需要消耗能量。四、總結拓展(2分鐘)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感受了光帶來的美,你有哪些收獲呢?(學會了如何辨別物體是不是光源,認識到光源可以分為自然光源與人造光源。還知道了在物體發光的時候需要消耗能量)誒呀,今天這節課過得可真快,關于光的其他秘密我們下節課再來揭曉?!窘虒W后記】2.光的傳播【教材分析】光的傳播是新版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光與色彩”的第2 課,本單元通過一系列既貼近生活,又引人入勝的科學探究活動,引領學生去探索光與色彩的秘密,課程的設置是逐層遞進,不斷加深的。因此本課是在學生了解了光源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光的傳播特點,為后面的光的反射、色散等內容打下基礎。本課從觀察一些生活現象中光的傳播路徑入手,通過一系列探究活動認識光如何傳播,教學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認識光的直線傳播現象。教材以密林的陽光、夜間的車燈、烏云間隙透出的陽光、廣場的霓虹燈光這四幅喚起學生過往的知識與經歷,圍繞光在各種情境中傳播路徑上的共同特點進行討論,提出問題。第二,研究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通過多個探究活動,觀察與發現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并根據光的這一特征,解釋有關的自然現象,說明生活中人們對于這一特征的利用。第三,制作小孔成像。制作一套簡單的裝置,通過細致的操作說明小孔成像現象,進一步證明光沿直線傳播,印證我國古代學者墨子關于小孔成像的發現。【主要概念】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旧婕罢n標】6.2太陽光包含不同顏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6.2.2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行進中的光遇到物體時會發生反射,會改變光的傳播方向,會形成陰影。知道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知識儲備和科學探究方法技能, 光的傳播現象很常見,因此他們很容易從生活現象中推測出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而如何驗證這一猜想相對較難,雖然學生往往能想到一些粗略的辦法,但不夠嚴謹和全面,因此老師要在學生的實驗設計上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改進,能更嚴謹地驗證光的確沿直線傳播。此外,小孔成像對學生來說是個新鮮有趣的內容, 學生容易只顧制作而忽略它與光沿直線傳播的聯系,因此在制作之后,要通過討論、畫圖、觀看視頻等不同方式,讓學生了充分解到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窘虒W目標】1.在觀察活動中,發現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2.在教師的指導下,初步學會設計、安裝和制作適宜的實驗裝置,觀察與發現光在空氣中的行進路徑。3.通過對光在空氣中傳播現象的研究與發現,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樂趣,樂于跟同伴分享與合作?!窘虒W重難點】重點認識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的特征。難點設計實驗,觀察與發現光在空氣中的行進路徑。【教學準備】教師玻璃水槽、加濕器、激光筆、課件、相關和視頻資料等。學生手電筒、帶孔塑料板、塑料光屏、貼好膜的圓筒紙盒、大頭針、蠟燭、相關軌道底座等?!窘虒W過程】一、認識光的傳播路徑1.談話:上節課我們一起走進光的精彩世界,認識了各種各樣的光源,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光。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光的現象,隨著攝像機的鏡頭,讓我們再來看看,清晨,溫暖的陽光斜斜地穿過美麗而神秘的樹林;雨后,太陽終于沖破烏云,燦爛地灑向大地,給云層鍍上了一層淡色的金邊,格外好看;夜間的車燈沖破黑暗照亮前方,讓行駛的人們不再害怕;舞臺上,五彩的聚光燈映照出人們心中的熱情。(課件動圖播放密林的陽光、夜間的車燈、烏云間隙透出的陽光、廣場的霓虹燈光,配上音樂和解說,最后四幅圖定格)。2. 提問:仔細地觀察,在生活中這樣有趣的光的現象比比皆是,同學們, 在這四種光的現象中,你們有沒有發現,它們有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光的傳播3.提問:由這些景象,你能不能猜猜看,光是怎樣行進的呢?喊學生回答前先提示:別急說,自己想一想,怎么解釋你的猜想。設計意圖通過生活場景導入,既將學生繼續帶入光的世界,又引導學生從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象中歸納共同特點,作出光沿直線傳播的猜想,這是學生自己作出的猜想,而不是教師直接給出的,更能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習慣與能力。二、研究光在空氣中的傳播(一)實驗探究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1. 談話:(幾個學生回答之后)看來,你們都比較贊同光是沿直線行進的, 你們有沒有辦法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你們的觀點呢?2. 談話:喲,看來這個實驗還不太好設計,黃老師這兒有一組材料,(出示材料并介紹:1 個手電筒、3 張帶小孔的塑料板、一張光屏塑料板),仔細地觀察這組材料,想一想,你們能用這組材料設計一個實驗嗎?3. 小組討論:不著急說,先想一想你們準備怎么做,再說說看為什么這樣做可以證明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組成員討論討論。4. 小組匯報,注意追問:你們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認為這樣做可以證明光沿直線傳播5. 教師補充實驗注意事項。(出示 4 個底座和一個能支持底座前后移動的軌道)6. 學生小組實驗并記錄,教師巡視指導。7. 小組匯報現象。(匯報時追問:為什么這種現象就能證明光沿直線傳播)8. 總結結論:通過這個實驗,你們可以得到什么樣的結論?生: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設計意圖教師不急著告訴學生實驗方法,而是先讓學生自己思考。根據課標的要求,五年級學生應要初步學習設計實驗,但這課屬于五年級第一單元, 學生初步接觸設計實驗,需要教師耐心指導,因此教師提供有結構的器材,以及設置腳手架問題,幫助學生分步思考如何設計實驗方案,這也是思維訓練的契機。(二)激光筆光束演示實驗,直觀看到光在空氣中的直線傳播1. 談話:是不是這樣呢?老師這兒還有個有趣的實驗。2. 談話:這是一個激光筆,(往側面墻上照射),光到哪里去了?(學生指墻上的光點),光是怎么走過去的?(生:沿直線傳播的,復習剛剛得到的結論)。你看到這條直線了嗎?想不想看?老師請來了一個好幫手。3. (搬出事先設置好的玻璃容器,里面陸續有水霧,蓋上蓋子防止水霧散出)。請一名學生上臺幫忙打開激光筆,從各個方向射入玻璃容器,提問:你觀察到了什么?4. 小結:多么神奇啊,我們看到了,真的像我們所說的那樣,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設計意圖這部分通過水霧中的丁達爾現象演示出激光筆的光束在空氣中如何行進,讓學生在教室里直觀地看到光線的直線傳播路徑,再次驗證上個實驗得到的結論: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三、研究小孔成像1. 談話:剛才啊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光的美景,以及同學們進行的實驗,我們發現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行進的。其實啊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中國人的祖先就已經發現了這個規律,戰國時期的學者:墨子。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一起來看看墨子的故事。2.學生觀看小孔成像動畫視頻。3. 談話:哎?有意思吧?人們把這個現象叫小孔成像。視頻最后提到,如果中間的擋板上戳個小孔,蠟燭火苗的光照到光屏上會是什么樣呢?你想不想親自試一試?4. 教師出示材料,并結合課件圖文邊演示邊講解制作方法和觀察方法:今天我們來做一個小孔成像盒,老師事先已經幫你們在盒子上把光屏做好了,并且為了觀察的像更清晰,在光屏后還加了一段通道,讓周圍環境更暗一點。給你們提供了一個大頭針,在底部中央戳一個小孔,要注意安全,并且這個小孔不能太大,像大頭針這么粗就行。這樣,一個小孔成像盒就做好了。怎么觀察呢?我們將做好的小孔成像盒放到這個支架上,這樣它就跟蠟燭差不多高了,小孔對著蠟燭,我們蹲下來在另一端觀察,可以前后移動小孔成像盒直到看到一個較為清晰地像,仔細觀察觀察,這個像是什么特點?5. 學生制作,并用制作好的小孔成像盒觀察蠟燭火苗,教師巡視指導。6. 匯報交流:你觀察到什么?7. 提問:你有什么疑問嗎?(生:為什么會成倒立的像?)8. 談話:這個問題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哦,先自己想一想怎么解釋,然后小組內部討論討論。9. 小組討論,匯報看法。10. 談話:好像有點道理,但老師還是聽得不太明白,這樣,我們把復雜的圖形先簡化成幾個點,在你們的記錄單上,老師標出了火苗最上面和最下面兩個點,根據今天學的知識,你能不能找到這 2 個點的光通過小孔之后,到達光屏上的位置?然后根據這兩個點的位置大致畫出火苗的像。11. 學生畫圖活動。12. 學生投影下展示匯報。13. 提問:我們畫出了火苗最上面和最下面通過小孔后到達的位置,現在你能結合這兩個點的位置,再來說說為什么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嗎?14. 談話:那是不是同學們說的這樣呢,我們繼續看完這個故事。播放后半段視頻。15. 提問:同學們說的非常好,那反過來想,小孔成像是倒立的這一現象能說明什么呢?(生:光沿直線傳播)哦,再一次驗證了我們剛剛得到的結論,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由故事導入,再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觀察一番,引起學生興趣,主動提出疑問:為什么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像。而清晰完整地解釋小孔成像為什么是倒立的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這里運用畫圖的方法更形象,也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但如果直接要求畫出火苗的像,一是比較難,二學生也很難將這個圖與光沿直線傳播聯系到一起,因此我在記錄單的火苗中選取上下 2 個關鍵位點,先根據光沿直線傳播,找到這兩個點的光透過小孔之后在屏幕上的點,再完成火苗的像,更好地為學生解釋小孔成像為什么是倒立的提供了腳手架。四、總結拓展1. 總結:今天我們一起探究了光在空氣中的傳播路徑,你能回憶一下,說說光在空氣中是如何傳播的?我們是如何發現并驗證的?2. 拓展:那光在水中是如何傳播的呢?課后可以繼續探究。設計意圖下課了,但探究沒有結束,學生可以借鑒課堂上探究光在空氣中傳播的方法,繼續探究光在水中又是如何?還可查找相關資料,也是認識事物的方法。【教學后記】3.光的反射【教材分析】光的反射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光與色彩”的第三課, 本單元以光學知識為探究主題,按照由淺至深的遞進關系進行編排,先認識光源、光的直線傳播,在此基礎上認識光的反射、光的色散等現象。因此,本課是在學生認識光的直線傳播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光的反射現象。教學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用小鏡子把陽光照到背光的墻上,利用該現象開展游戲,認識光的反射。第二部分,觀察光照射到不同物體表面時發生的現象,了解不同物體表面反光效果不同,歸納出反光效果好的物體表面的特點。第三部分,通過玩鏡子和制作潛望鏡,了解平面鏡中物體的像與物體之間的關系以及平面鏡反射光的特點?!局饕拍睢抗馐悄芰康囊环N表現形式。光遇到不同的物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旧婕罢n標】6.2.2 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行進中的光遇到物體時會發生反射,會改變光的傳播方向,會形成陰影。知道行進中的光遇到物體時,會發生反射現象,光的傳播方向會發現變化。【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平面鏡的反射現象很常見,因此,學生可以在生活中發現光遇到平面鏡時,傳播方向會發生變化??墒?,其他物體是否可以反射光呢,學生在生活中并沒有仔細地觀察。另外,反光效果好的物體表面有什么特點呢,學生對此也不是很了解。此外,五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也能夠進行比較和歸納的思維活動。因此,學生可以在觀察的基礎上,歸納出反光效果好的物體表面的特點。也能夠利用鏡子控制光的反射,在制作潛望鏡的過程中,通過操作和調整, 感受光的反射特點?!窘虒W目標】1. 通過打靶游戲,觀察并描述光在物體表面的反射現象。2. 能夠比較不同物體表面的反光情況,知道幾乎所有的物體都可以反射光, 歸納出反光效果好的物體表面的特點。3. 通過對光在鏡子表面反射現象的發現與運用,激發對科學實踐活動的好奇心,樂于跟同伴分享與合作。【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打靶游戲和比較不同物體表面的反光情況,認識光的反射現象與特征。難點能夠比較不同物體表面的反光情況,知道幾乎所有的物體都可以反射光,歸納出反光效果好的物體表面的特點。【課時安排】共兩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教學準備】教師強光手電筒、鐵架臺、畫架、大標靶、課件。學生小鏡子、小黑板、粉筆、黑板擦、手電筒、白屏(KT 板)、五種身邊的物體、五塊記錄卡(KT 板)、記號筆。【教學過程】一、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初步認識光的反射現象。(3 分鐘)1. 出示情境、聚焦問題: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光。前幾天,李老師去逛公園,看到了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拍下了一張照片。你們看,這個叔叔在干嘛呀?你能解釋一下嗎?2. 學生回答。(預設:陽光照這個板上,可以照得阿姨更亮。因為光照到板子上后,板子可以反光。)3. 教師談話:也就是說這塊板子可以反光。設計意圖從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入手,啟發學生思考。初步認識行進中的光遇到物體時,光的傳播方向會發生變化。二、通過游戲和比較不同物體表面的反光情況,認識光的反射現象與特征?;顒右唬捍虬杏螒颍?3 分鐘)1. 談話:在生活中像這樣的現象還有很多,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游戲挑戰一下,好嗎?2. 學生回答。(預設:好)3. 游戲要求:(老師打開一個強光手電筒)你們看,這是手電筒發出的光。墻上還有你們每個小組的標靶(指給學生看)?,F在啊,不能移動手電筒,利用一個小鏡子,你能把光射到你們小組的標靶里去嗎?4. 學生回答。(預設:能)5. 操作要求:待會呢,教室的四個角落一共有四個手電筒,你們可以選擇其中的一束光,小組合作,要求每個人都把光射到自己小組的標靶里。能成功嗎?6. 學生回答。(預設:能)7. 記錄要求:如果小組全部成功了就舉手告訴老師,然后回到座位上,把你們剛才做的用示意圖畫下來(小黑板),討論一下你們是怎么做到的,準備在全班交流分享。8. 學生分組實驗、畫圖、討論。9. 學生大組分享。(預設學生說到反射、光線改變方向等關鍵詞)。10. 教師總結:通過剛才的游戲和同學們的解釋,我們發現,光線照射到鏡子表面后,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這種現象叫作光的反射(課件展示并板書課題)。設計意圖“打靶游戲”是個有趣的聚焦活動,也具有挑戰性,學生在游戲中不斷嘗試,游戲后進行畫圖、討論和交流解釋,進一步認識光的反射現象。活動二:比較不同物體表面的反光情況(19 分鐘)1. 提問:剛才啊,我們發現鏡子可以反射光,那其它的物體也能反射光嗎?2. 選擇實驗對象:請你仔細觀察一下周圍,你想檢驗一下教室里的哪個物體?每個小組討論一下,從身邊選擇五種不同材料做的物體,分別寫在五張小卡片上。提醒你哦,表面太小的物體就不要選了,因為待會你操作起來會比較困難。3. 學生小組討論并寫卡片。4. 談話:你們小組選擇的是哪五種物體?5. 學生回答。(預設:桌面、地面、玻璃、水池、水龍頭、窗簾、衣服、書本、皮膚、筆袋、尺子、門、門把手、瓷磚、墻面、黑板、黑板邊框等。)6. 實驗設計:怎么檢驗它們能不能反射光呢?怎么判斷它們的反光效果好不好呢?老師給你們提供一個手電筒、一個白屏,想一想這個實驗怎么做呢?7. 小組討論并匯報。(預設:用手電筒照物體,把白屏放在旁邊,看白屏亮不亮。教師追問:具體怎么做?要求學生演示并提示學生,手電筒可以稍微傾斜,白屏豎直放在旁邊。教師提問:我們要比較五種物體表面的反光情況,它們放置的距離有沒有要求?預設:手電筒和物體之間的距離應該是差不多的,物體離白屏的距離也應該差不多。教師提問:看到什么現象,就證明它可以反射光?預設:白屏上亮了。教師提問:怎么判斷反光效果好不好呢?預設:越亮越好。)8. 明確判斷標準并提出實驗要求:好的,按照大家的說法,我們就這樣來判斷如果白屏上變亮了,就證明這個物體可以反射光。白屏上的亮度越亮, 就證明這個物體的反光效果越好。待會做完了以后,請你們把這五種物體按照反光效果從好到差的順序進行排序,做好全班交流的準備。9小組實驗、討論并排序。10. 學生大組分享:你們是怎么排序的呀?帶著你們的卡片來講一講。(預設反光效果好的,排在每個組第一物體可能有:水龍頭、門把手、瓷磚、黑板邊框、玻璃等。預設排在最后的物體可能有:窗簾、衣服、書本、皮膚等。)11. 教師小結:是的,幾乎所有的物體都可以反射光(板書)。12. 提問:我們來看看,這幾個是反光效果最好的物體(往左移),這幾個是反光效果最差的物體(往右移),請你們比較一下,反光效果好的物體表面有什么共同特征?13. 小組討論并回答。(預設:反光效果好的物體表面比較光滑和平整)14. 教師小結:越光滑的表面,反光效果越好。15. 談話:你們知道嗎,當我們把物體的表面打磨的光滑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就可以用來照鏡子啦。在中國的古時候啊,人們就把銅打磨的非常的平整和光滑, 用銅鏡來照鏡子。我們一起來看一看。16. 學生觀看銅鏡的。17. 談話:現在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制造出了各種各樣表面非常光滑的鏡子,用它們來照鏡子,感興趣的可以去找來看一看哦。18. 提問:在離我們非常遙遠的地方啊,還有月球。你現在知道,月光是從哪兒來的嗎?19. 學生回答。(預設:太陽光照射到了月球上,月球反射了太陽光到地球。)設計意圖學生自主選擇物體,利用教師提供的手電筒和白屏自主設計實驗,對實驗結果進行排序、在對比、分析和歸納的思維活動中,發現幾乎每種物體都會發射光,而且,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三、通過學習潛望鏡和萬花筒的制作過程,激發對科學實踐活動的好奇心。(5 分鐘)1. 談話:今天,我們一起探究了光的反射現象。其實啊,光的反射現象特別好玩,我們可以用反射的現象來做一個小玩具。李老師今天教你們兩種方法,你們可以任選其中的一種方法,回去做一個萬花筒或者做一個潛望鏡。2. 談話:下面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萬花筒和潛望鏡怎么做?要用到哪些材料?3. 學生觀看視頻。4. 課后制作要求:看看,這是做萬花筒和潛望鏡用到的材料,課后,請用你靈巧的雙手做一個萬花筒或者潛望鏡,請你在做的過程中思考:光線是怎么傳播的?下節課帶到教室里,我們來一起來進行交流。設計意圖觀看制作萬花筒和潛望鏡的制作方法,激發對科學實踐活動的興趣。將探究延伸至課外,并為下一節課玩鏡子的活動做鋪墊?!窘虒W后記】4.七色光【教材分析】本課是蘇教版新版科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 4 課內容。在前面三課對“光”的生成、傳播、遇到不同物質時行進方向改變等光現象的認識基礎上,本課將關注點放在了對光本體性質的認識上。以太陽光為載體,通過科學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認識作為能量形式之一的光的種類及層次性,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建立對光譜的初步認知,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光現象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學生對雨后彩虹有部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利用不同方法制造“彩虹”,了解彩虹形成的特征與性質,進而知道太陽光是由多種色光混合而成的。教學內容圍繞著對太陽光是由多種色光組成這一現象的觀察了解展開,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指導學生分別利用鏡子、水霧、三棱鏡來制造“彩虹”,體驗、了解太陽光可以分解為幾種不同顏色的光,進而知道雨后彩虹的形成與陽光的關系。第二部分,根據科學史中科學家牛頓對色散現象研究的過程描述,認識白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光組成,了解牛頓對光學研究的貢獻。第三部分,分別使用手電筒、分色圓盤陀螺觀察幾種不同色光混合時顏色發生的變化,了解、體會色散現象的逆過程?!局饕拍睢抗馐悄芰康囊环N表現形式。太陽光是由多種色光混合而成的復合光?!旧婕罢n標】6.2.3太陽光包含不同顏色的光。描述太陽光穿過三棱鏡后形成的彩色光帶,知道太陽光中包含有不同顏色的光?!緦W情分析】學生在生活中見過彩虹現象,也知道彩虹有七種顏色,大多屬于無意識狀態的觀察,比較感興趣,也很好奇,但對彩虹的七種顏色和太陽光的關系不清楚,無法將兩者建立起聯系。本課就是要通過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彩虹,在科學實踐活動中來發現“太陽光由七種顏色混合而成”這一奧秘。同時再通過將不同的色光混合成白光的活動從反面進一步驗證之前的結論。無論是制造彩虹實踐活動還是色光的混合實驗,對于學生來說都有一定的挑戰,需要教師一定的指導, 在實驗和操作前后,要引導學生對活動進行思考,發展其思維能力?!窘虒W目標】1. 會用多種方法制造彩虹,能在共同現象中發現陽光能分解成多種顏色的光。2. 通過科學史的學習,了解牛頓發現“白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光組成”的過程。3. 會用手電筒做色光混合實驗,從反面進一步了解白光是由多種色光組成的。【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制造彩虹和色光混合實驗認識白光由多種顏色的光組成。難點使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彩虹”?!窘虒W準備】教師噴霧器,彩虹視頻,牛頓研究光的色散現象的視頻,PPT。學生鏡子,水槽,三棱鏡,白面板,三只彩光手電筒、記錄單。【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出研究話題(7 分鐘)1.談話:同學們,前段時間,我們南京下了一場大雨,雨過天晴,天空中出現了一種非常美麗的現象,都成網紅了,你們想不想看看? 2.播放彩虹視頻,學生觀看。3. 提問:是什么現象啊?(彩虹)4. 追問:你還在哪里見過彩虹呀?(學生說自己的經歷,副板書:時間、地點、樣子)5. 再問:今天這個時候能看到彩虹嗎?(不能)現在想不想看到彩虹?(想)老師現在就可以制造出彩虹,你們相信嗎?(相信)你們覺得需要什么呢?(陽光、水等)6. 講述:好,下面,張老師就帶著大家到室外去現場制造彩虹,出示課件現場站位照片:張老師站在前面噴水霧,同學們沿著半圓形站在后面觀察,聽明白了嗎?7. 師生到室外制造彩虹。8. 提問:大家都看到了嗎?(可能有的站位角度不同,看不到,讓看不到的同學和看到的同學互換位置,再觀察)現在看到了嗎?(看到了)追問:看不到的原因是什么?(引出角度)設計意圖: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見過彩虹現象,通過播放真實的視頻調動起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回憶,從而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聚焦到對彩虹的顏色組成和樣子的描述,并到室外去進行“實戰”造彩虹,引發學生對彩虹出現條件的思考,為后面研究彩虹的奧秘打下基礎。二、制造“彩虹”,初步發現白光可以分解成多種不同顏色的光(20 分鐘)1. 回到教室,談話:彩虹漂亮嗎?是什么樣子的???(副板書:紅、橙、黃、綠學生說多少就寫多少)2. 提問:你們想不想也制造出這樣漂亮的彩虹呢?(想)不過,張老師也沒有那么多水管,再說,噴那么多水也浪費啊!我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其他材料,一起來認識下,看看怎么來造彩虹?3. 出示課件,介紹操作方法:方法一:出示材料:鏡子、裝有水的水槽、石塊、白色面板。出示步驟:(1) 讓水槽中的水保持平靜,斜著插入一面鏡子,用石塊抵住,不讓鏡子滑入水中,在水槽前豎直放一張白色面板;(2) 讓鏡子朝向太陽,不斷調整鏡子的角度,使陽光反射到白色面板上,直到看見“彩虹”方法二:出示材料:三棱鏡(第一次見到,要簡單介紹一下)。出示步驟:(1)將三棱鏡豎直立在地面上,讓陽光能照射到三棱鏡上; (2)不斷調整三棱鏡的角度,使透過三棱鏡的陽光投射到白面板上,直到看見“彩虹”;友情提醒:完成實驗記錄單,兩種方法都完成后,整理器材回教室,準備匯報。4.學生分組到室外制造彩虹,教師適時做指導,并拍下制造成功的彩虹。5. 學生回教室,進行交流匯報。(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出示拍到的彩虹)6. 講述:大家可真了不起,都能制造出五顏六色的彩虹了。(課件出示照片)提問:彩虹由哪幾種顏色組成啊?(板貼:紅、橙、黃、綠、藍、靛、紫)這七種顏色我們也稱作七色光。(板貼課題)7. 追問:我們通過怎樣的方法讓陽光變成彩虹的呀?(根據學生的回答板貼:水霧、插入水中的鏡子、三棱鏡)8. 小結:我們通過向空中噴水霧、將鏡子插入水中、轉動三棱鏡的方法都能把陽光分成了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板書: 通過、分成)設計意圖:學生自己是不能獨立想到如何設計實驗來制造彩虹的, 需要教師必要的介紹和指導,但也不能重操作輕思維,只是體驗性的操作活動,因此需要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及時記錄自己的操作和發現,引發學生對活動進行深度的思考,在不同的實驗方法獲得相同現象的過程中,體會到科學規律的存在。三、觀看牛頓與七色光的科學史故事視頻,進一步明晰白光可以分解成多種不同顏色的光(5 分鐘)1. 談話:其實我們剛才所做的活動,早在 300 多年前,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就已經做過類似的活動了,讓我們一起來觀看一段牛頓和七色光的故事吧!2. 學生觀看視頻。3. 小結:牛頓用三棱鏡可以將陽光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光,用實驗證明陽光是由多種色光組成的。同學們,你們也很了不起哦!用不同的方法也把陽光分成了七種顏色。其實我們在雨過天晴能看到彩虹,就是因為空中的小水滴就像一個個三棱鏡, 把陽光分解成了七色光。設計意圖:將科學史以視頻動畫的形式呈現,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讓學生了解牛頓發現陽光是由多種顏色的光組成的研究過程,和自己的探究做比較,發現有相似之處,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時也滲透堅持不懈的科學研究精神。四、做色光的混合實驗,從反面驗證白光是由各種顏色的光組成的(7 分鐘)1. 談話: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牛頓在做實驗的過程中,他還試著將白光通過三棱鏡分解成的七色光再合成了白光,大家想不想也來試試,看看不同的色光混合到一起又會有怎樣的變化呢?(想)2. 介紹實驗方法:張老師這里有三種顏色光的手電筒,在黑板上演示照出:紅光、綠光、藍光。如果把它們重疊到一起,PPT 展示:紅光和綠光重疊,紅光和藍光重疊,綠光和藍光重疊,紅光、綠光和藍光一起重疊,重疊的部分還會是原來的顏色嗎?會是怎樣的顏色呢?想不想試試?3. 小組領取材料,開展觀察記錄活動,教師及時拍下學生做出的光的混合照片。4. 匯報交流發現,展現學生做的結果。(補充: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光就可以混合成白光,我們也稱它們為“光的三原色”)5. 小結:白光不僅可以分解成不同顏色的光,不同顏色的光也可以混合成其他顏色的光或者合成白光。設計意圖:本環節只讓學生做用手電筒做色光混合的實驗,有兩點考慮:一是兩個混合實驗活動是同質的,課堂容量有限,時間是個問題;二是手電筒彩光的混合和前面光的分解能相互對應,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接受,而圓盤的快速轉動,學生不太能容易理解,并且實驗現象容易產生誤差。記錄單的填寫讓學生的觀察更有序,有利于作比較, 發現規律。五、總結鞏固,拓展延伸(1 分鐘)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制造了彩虹,研究了彩虹,你們有什么新的收獲?2. 學生談收獲感受。3. 課外拓展:看似簡單的陽光能分解成七色光,那看起來很艷麗的色光是否能再分解呢?課后大家可以繼續研究。設計意圖:本課的學習顛覆了學生的原有認知,他們的腦海中一定會產生這樣的問題:顏色豐富的色光是不是也是由其它的光組合而成的呢?產生了新的問題,從而又開啟了新的研究,始終保持一顆好奇心,讓科學探究繼續下去,這才是科學的本質所在。【教學后記】第二單元 熱傳遞5.熱傳導【教材分析】熱是學生較為熟悉的一種現象,教材通過生活中熱傳導事例的再現,在實驗觀察的基礎上,揭示熱傳導的過程和特點,認識熱傳導的概念。本課內容由三個活動構成:活動一,調動學生已有經驗再現生活中的熱傳導現象,讓學生了解固體、液體、氣體都能通過直接接觸高溫物體的方式讓低溫物體熱起來;活動二,觀察熱在金屬、熱水和冷水之間的傳遞過程和方向,在此事實基礎上,學生能認識熱可以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到低溫部分,還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到溫度低的物體;活動三,分析生活中應用熱傳導的具體事例,強化學生對熱傳導概念的理解?!局饕拍睢繖C械能、聲、光、電、熱、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旧婕罢n標】6.3熱可以改變物質的狀態,以不同方式傳遞,熱是人們常用的一種能量表現形式。6.3.3熱可以在物體內和物體間傳遞,通常熱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5-6年級:說出生活中常見的熱傳遞的現象,知道熱通常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舉例說明影響熱傳遞的主要因素,列舉它們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緦W情分析】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生活

注意事項

本文(2021新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全冊(Word文檔共131頁).doc)為本站會員(備課啦)主動上傳,叮當云教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叮當云教育(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經營許可證編號:魯ICP備09030270號-2   魯公網安備 37011602000151號 copyright@ 2019-2022

網站大部分作品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站整理編輯的作品外,版權歸上傳者所有,如您發現上傳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權,請立刻聯系我們并提供證據,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予以改正。

1
收起
展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牟定县| 瑞金市| 虹口区| 凤台县| 平潭县| 平顺县| 阜南县| 正宁县| 顺昌县| 菏泽市| 交城县| 河曲县| 磴口县| 峡江县| 兴化市| 眉山市| 克拉玛依市| 绥阳县| 当雄县| 布尔津县| 镇沅| 西和县| 桑日县| 城固县| 玉树县| 威宁| 曲麻莱县| 腾冲县| 仁化县| 荣成市| 砀山县| 乌恰县| 同仁县| 开封市| 梁山县| 大名县| 庆阳市| 商水县| 江阴市| 华宁县| 宜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