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15《雨和雪》教案.doc
15.雨和雪【教學內容】 本課與前兩課是并列關系,將雨、雪這兩種天氣現象放進一課是因為它們都是云中的水點或是冰晶降落所致,也是水在地球上的循環產生的天氣現象。教材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觀察比較雨和雪的異同,是一種經驗層面的認知,聚焦研究的主題,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也是對接下來探索雨雪形成的原因作鋪墊。第二個活動是模擬雨的形成,是本課動手實踐的一個主體活動,為雨和雪的形成原因的解釋提供直觀感性認識。第三個活動是根據示意圖描述雨和雪的形成過程。這是抽象概括的學習,是一種圖表學習方式。模擬實驗與抽象概括的示意圖兩者結合,能更好地揭示事物內在的聯系。第四個活動是觀察雪花的形狀,說說不同的降水形式的特點。這些都是直觀的圖片觀察,是對學生知識面的拓寬。【教學目標】 能夠比較雨和雪的異同,知道雨和雪是常見的降水形式。 做模擬雨的形成實驗,并能夠結合示意圖,描述雨和雪的形成過程。了解更多的降水形式,描述不同降水形式的特點。【教學重難點】重點做模擬雨的形成實驗,結合示意圖描述雨和雪的形成過程。難點根據示意圖描述雨和雪的形成過程。【教學準備】 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燒杯、培養皿、熱水、冰塊、火柴。【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1.通過上兩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水在大自然中的4種表現形式,分別是云和霧、露和霜,了解了云和霧以及雪和霜的形成。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索水在大自然中的另外兩種表現形式雨和雪。2.板書課題:15.雨和雪二、教學新課 活動一:比較雨和雪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1.教師引導:在日常生活中,雨和雪是司空見慣的兩種東西。雨和雪有什么不同之處?又有哪些相同之處呢? 2.出示課本42頁上面的兩幅圖片,學生觀察這兩幅圖片,并想一想雨和雪的相同和不同之處。預設: 不同之處:雨是液態水、雪是固態水;雨是云層中的小水點降落或是小冰晶在降落過程中融化形成,雪則是云層中的小冰晶降落所致;形成雪的氣溫要更低,所以一般是在冬季,而雨水春夏秋冬都有。 相同之處:都是云層中的水汽變化而成,本質都是水,是降水的兩種基本形式。活動二:模擬雨的形成 1.雨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但是雨是怎樣形成的呢?雨的形成又需要哪些條件呢?下面我們通過模擬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 2.出示課本42頁下面的三幅實驗圖片,學生觀察這三幅圖片,并且讀一讀相應的文字,初步了解模擬雨的形成實驗所需的材料以及方法。全班交流 3.所需材料:燒杯、酒精燈、火柴、三腳架、石棉網、自來水、培養皿、冰塊等等。4.實驗方法: 加熱燒杯里的水直至沸騰。 用一個熱培養皿蓋住燒杯,觀察培養皿底部是否有水珠。在培養皿中加冰塊,觀察底部有什么變化。5.實驗要求: 在實驗中,仔細觀察培養皿底部是否有水珠,然后在培養皿中加進冰塊,再觀察培養皿底部有什么變化。 6.學生分小組進行活動,按照實驗步驟進行操作,仔細觀察培養皿底部的變化。7.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情況,提醒學生使用酒精燈時要按照正確步驟進行操作,同時在加熱過程中不要用手觸摸這些器皿,防止燙傷。8.全班交流 (1)指生說一說,在加熱的過程中,用一個熱的培養皿蓋住燒杯,培養皿底部是否有水珠? 培養皿底部沒有水珠。因為培養器皿是熱的,所以在培養皿底部沒有水珠。(2)在培養皿中加進冰塊,培養皿底部又有什么變化? 在培養皿中加進冰塊,發現培養器皿底部有水珠,出現這些水珠越聚越多,最終會滴落下來。 (3)為什么培養皿底部會形成小水珠? 因為加熱燒杯中的水直至沸騰,會產生大量的水蒸氣,燒杯上面的培養皿中加進冰塊,這些水蒸氣遇到冰塊就會迅速凝結成小水珠附著在培養皿底部。(4)在培養皿中放進冰塊起什么作用? 在培養皿中放進冰塊是為了降低溫度,使水蒸氣迅速凝結。活動三:根據示意圖說說大自然中的雨雪形成過程 1.出示課本43頁的示意圖,學生仔細觀察示意圖,想一想大自然中的雨雪是怎么形成的? 全班交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大自然中的雨和雪是怎樣形成的。 2.出示課本43頁下面的一段文字,學生認真讀一讀這段文字,進一步了解大自然中的雨和雪是怎樣形成的。 不是所有的云都會產生降水,只有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上升氣流托不住時,才會掉下來,從而產生降水。水滴直接落下或冰晶在下落過程中融化,就成了雨。冰晶在下落過程中沒有融化,就成了雪。雪也是降水的一種形式。3.教師小結:雨和雪都是一種自然現象,都是通過大氣循環形成的,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發成水蒸氣,水蒸氣不斷上升,達到一定高度后,遇冷變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成了云,一片片云互相碰撞,讓水滴越來越大,大到空氣承受不住的時候就下落變成了雨。雪花是由水蒸氣直接凝結而成的,空氣中的小冰晶在下落的過程中沒有融化,就成了我們看到的雪。 活動四:觀察雪花的形狀,說說他們有什么相同的特點 1.教師引導:雪花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大家有觀察過他們的形狀嗎? 2.出示課本44頁上面6幅圖片,學生觀察這些雪花的形狀,說一說他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預設: 雪花的形狀極多,有星狀、柱狀、片狀等,但基本形狀是六邊形。 3.出示各種各樣的雪花形狀圖片,學生繼續觀察,進一步了解雪花基本上都是呈六角形的形狀。 4.為什么雪花大多數成六角形呢? 雪花之所以多呈六邊形,是因為水分子形成冰的過程中是按六方晶系排列的。活動五:這些降水形式有什么特點 1.教師引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很多不同類型的降水形式,大家見過哪些降水形式呢? 2.學生說一說自己見過的降水形式。 3.出示課本44頁下面的雨夾雪、冰雹和凍雨的降水形式圖片,學生觀察這些圖片,想一想這些降水形式有什么特點?預設: 冰雹是一種固態降水,同雨和雪一樣,是從云里掉下來的。它是從發展強烈的積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堅硬的球狀、錐狀或形狀不規則的固態降水物。多發生在夏季或春夏之交。凍雨由冰水混合物組成,由雨滴與溫度低于0C的物體碰撞立即凍結而成,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時節見到的一種災害性天氣。 雨夾雪是雨水與部分融化的雪混合并同時降落而形成的一種特殊降水現象。這種天氣現象的發生過程是比較短暫的,常處于由雨轉變為雪的階段,或者是相反的階段。4.教師相機出示一些雨夾雪、冰雹和凍雨的圖片,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這些降水形式的特點。三、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雨和雪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并且通過模擬雨的形成實驗和觀察示意圖的方式,了解了大自然中的雨和雪是怎么形成的。還知道了除了降雨、降雪之外,我們還了解了雨夾雪、冰雹、凍雨這些特殊的降水形式,了解了這些降水形式的特點。課后,同學們可以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的有關雨和雪的知識。【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