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五年級下冊書法《第八課 纟(糹、糸)部》教案.doc
8.纟(糹、糸) 部 教學設計 一、教材內容“纟(糹、糸)”部及“經”、“編”的寫法。二、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了解歐體楷書“纟(糹、糸)”部做左偏旁時的形態特征,掌握其正確的書寫步驟及部件寫法。(二)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交流、練習實踐等過程掌握“經”、“編”例字的字形特點及書寫要領。(三)通過“名作欣賞”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人文素養。三、教學重點和難點(一)重點:讓學生掌握“纟(糹、糸)”部的寫法。(二)難點: 準確把握“經”、“編”例字的結構和寫法。四、教具準備筆、墨、紙、硯、字帖、課件五、教學過程(一)名作欣賞,導入新課(課件)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永和九年(公元353),王羲之與一群文人集會于蘭亭,飲酒作詩中趁興寫下蘭亭序。此篇是唐代馮承素摹蘭亭序。 從局部上觀察每一字在大小、長短、用筆輕重變化豐富。我們把其中“之”字放大來觀察,可以看到重復出現的字大小不同,形態各異,有的輕靈飄逸、有的挺拔有力、有的穩健端莊。相同的字有不同的寫法,我們看,相同的部件絞絲旁在書寫時也有不同的寫法,我們來觀察歐體字中絞絲旁在筆畫上有哪些不同?(板書8.纟(糹、糸)部)生:回答師:絞絲旁有的下面是三個點,有的下面中間的點變成豎鉤,整體比較窄。接下來我們來學習歐體字中絞絲旁的第一種寫法。(二) 探究學習,發現規律1.纟(糹)部的書寫特點(課件)師:觀察絞絲旁第一種寫法,外形有哪些特點?生:長方形師:誰能來說說筆畫的名稱?生:第一筆是短撇,第二筆是右點,第三筆是短撇,第四筆是提,第五筆是右點,第六筆左點,第七筆是右點,第八筆是右點。師:在書寫時要注意什么?生:提與右點留空隙,三點之間也要留空隙。小結纟(糹)部的書寫特點(課件):(1) 兩筆撇起筆位置在同一斜線上(2) 第一筆撇與中間點對正(3) 下面三點呈弧形(4) 提與右點要留空隙,三點之間留空隙,還要注意點的形態不同。2.教師范寫,邊書邊講解書寫技法:第一筆,撇起筆向右下方按筆,調整筆鋒向左下方行筆,第二筆,提變為右點。第三筆,撇起筆在第一撇起筆右下方,在同一斜線上。第二撇比第一筆撇長。第四筆,提向右下方按筆,右上方提筆出鋒。第五筆,右點與提留空隙第六筆,左點在提起筆左下方起筆寫提。第七筆,右點與第一筆撇起筆處上下對正。第八筆,右點起筆比第二筆點略高,三點呈弧形。3. 學生練習,師巡視指導。指出問題并改正。(播放音樂)4. 講解例字“經”師:我們一起讀帖,整體觀察“經”外形特點?生:正方形師:在書寫時要注意什么?生: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左右兩部分的高矮變化上面是左低右高,下面左高右低。師:我們從局部來分析“經”的特點?生:回答師:右側部件哪些筆畫發生了變化?生:橫撇變成兩筆書寫師:撇的起筆與橫的關系?生:留空白師:在書寫時,即要注意黑的部分,即筆畫的部分,同時也要注意筆畫與筆畫、部件與部件之間的空白關系。(板書:空白)師:撇的收筆與左側部件的關系?生:避讓師:左右結構的字,相鄰部分的筆畫可以縮短,以求相互避讓。(板書:避讓)5.師:剛才我們練習了絞絲旁的第一種寫法,觀察絞絲旁的第二種寫法,誰能說一說每個筆畫的名稱?生:第一筆是短撇,第二筆是右點,第三筆是短撇,第四筆是提,第五筆是豎鉤,第六筆左點,第七筆是右點。師:接下來我們來觀看視頻,看看絞絲旁的寫法。(播放視頻)6.學生對照字帖臨寫(播放音樂),先臨寫2個。對比調整后臨寫1個。7.例字“編”師:我們利用色塊及輔助線觀察“編”的書寫特點?小組討論。(課件)生匯報:(1)結構:左右結構(2)寬窄比例:左窄右寬(3)高低變化:上:左低右高下:左高右低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觀察局部的寫法生:回答師:右側部件在書寫時要注意什么?生:“扁”部第一筆點變成橫師:“扁”部中的橫有哪些特點?生:橫左低右高,向右上方傾斜,橫與橫平等等距。師:觀察“扁”部的撇收筆位置?生:撇伸展到“糸”部下方,托住“糸”部。師:撇收筆的位置穿插到左側部件下方,使整個字更加有整體感。(板書:穿插)8.教師示范“編”的寫法,邊寫邊講解運筆方法。9.學生臨寫2個,教師巡視指出優點和不足。與字帖比對,觀察找出問題再臨寫1個。(三)展評師:寫完的同學可以把你的作品拿到前面來展示。并說一說你喜歡誰寫的字?評一評:1.結構準確 2.運筆到位 3.粗細變化得當 4.筆畫間空白、位置關系。(四)拓展(課件)不同的人,寫出的字也是千姿百態、富于變化的。不同的書法家所寫經字也是不同的,如隋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經字,由于書寫速度和節奏的不同,筆畫出現干、濕、濃、淡的變化。宋黃庭堅龐居士寒山子詩中的經字,因為書寫力度的不同,筆畫出現了輕重粗細的變化。書法家們用變化的筆法、墨法向我們傳達著內心的情感及漢字的美。書法的美正體現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