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19 青山不老 教案含教學反思.docx
19*青山不老教學導航教學目標1.理解本課“盤踞、歸宿、如臂如股、勁挺、蕩漾、領悟、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風雨同舟”等詞語的意思,并讀讀記記。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感受老農(nóng)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3.理解老人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領悟老人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教學重點結(jié)合重點句段,體會老人以老弱之軀在這窮山惡溝里創(chuàng)造奇跡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窮山溝信念之真、決心之大、意志之堅、品格之高。教學難點體會“青山不老”的含義,理解文章主旨。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查找資料;搜集“晉西北”“晉西北老人”“晉西北風沙防治”“晉西北綠色生態(tài)治理工程”等圖片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播放課件,導入新課。1.播放我國晉西北地區(qū)土地沙化的課件資料(或出示相關圖片資料),引導學生暢談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指名回答)2.結(jié)合學生回答,教師小結(jié):這些資料告訴我們晉西北地區(qū)的沙化是很嚴重的,水土流失面積擴大、生態(tài)環(huán)境總體惡化,有大片荒山荒地亟待綠化。今天我們就走近一位81歲的老人,去傾聽他從65歲開始在晉西北這塊土地上創(chuàng)造的“青山不老”的故事。3.板書課題,齊讀。4.讀了課題,你會有什么疑問?(為什么“青山不老”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起開始今天的新課。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1.初讀課文,要求:(1)認真速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畫出你認為比較難理解的詞和句子。(2)說說課文主要寫了誰,講述的是什么地方的什么事。(3)讀了課文后,你對“青山不老”這個題目又有什么新的認識?同時又有了哪些問題?2.檢查自讀情況。(1)出示詞語,指名認讀并解釋:盤踞、治理、歸宿、如臂如股、勁挺、蕩漾、領悟、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風雨同舟。(2)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3)小組交流對“青山不老”的新認識。(因為老人在晉西北地區(qū)用十五年的時間植樹造林,創(chuàng)造了綠洲,所以青山年年綠,青山不會老。)三、再讀課文,感受環(huán)境之惡、青山之美。過渡:同學們,本文中所講的這位老人,是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開始植樹,綠化荒山荒地的呢?除了我們從晉西北沙化的圖片和相關的資料中了解到的情況,課文也有專門的介紹。請同學們讀一下第2、3自然段。討論:老人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奇跡的?1.小組討論交流。師生評議,隨機出示:(1)“大環(huán)境”險惡:輕聲讀課文第2自然段,說說你從哪里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用課件介紹晉西北的地理環(huán)境:西伯利亞大風、干旱、霜凍、沙塵暴。結(jié)合注釋理解“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的意思。(2)“小環(huán)境”艱苦:體驗老人生活條件的艱苦和年紀的老邁。(學習第3自然段)快速默讀課文,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老人確實年歲大了、老了?用“”畫出句子,并用“”標出重點詞語。小組匯報,品讀句子。隨機出示:第一處:六十五歲那年,他組織了七位老漢開始治理這條溝,現(xiàn)在已有五人離世。第二處:他可敬的老伴,與他風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樹回來時,發(fā)現(xiàn)她已靜靜地躺在炕上過世了。第三處:他已經(jīng)八十一歲,知道終有一天自己也會爬不起來。第四處:老人拄著拐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蕩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后就再也出不來了。(3)教師小結(jié):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這個手端一桿旱煙袋的瘦小老頭卻創(chuàng)造出了這樣一個奇跡,真是不簡單呀!2.過渡: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就是這樣的一位年邁的老人十五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樹造林,創(chuàng)造出這座青山,創(chuàng)造了奇跡。3.老人植樹造林,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1)小組交流,指名回答。教師隨機出示:“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了漫山遍野綠意盎然、林間松濤陣陣、葉間微泛綠波的畫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為改造山溝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十五年啊,綠化了八條溝,造了七條防風林帶,三千七百畝林網(wǎng),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去年冬天,他用林業(yè)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老人不僅綠化了大山和土地,還綠化了人們的心。)課文的哪些部分還具體寫到了這一奇跡?(學生自讀課文第15自然段。)(2)小結(jié):這一奇跡,除了上面兩處,還有第5自然段中所述的“楊樹、柳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這確實是“了不起的奇跡”。板書:了不起的奇跡。四、感受老人的精神,領悟“青山不老”。1.交流: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引導:從貧瘠的山溝到如今蔥郁的青山,老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在青山中得到無限擴張,而且隨著青山永垂不朽,與日月同輝,與山川共存,所以“青山是不會老的”。2.指導:“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是什么意思?老農(nóng)能和山川共存,像日月一樣永放光輝嗎?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作者為什么這樣說?3.教師小結(jié):老農(nóng)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更為寶貴的東西與環(huán)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huán)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這一切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帶著這份感動,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描寫作者感受的話。五、總結(jié)全文,感情升華。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2.談收獲。同桌交流,指名答。3.教師總結(jié):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chuàng)造了這片綠洲,有限的生命創(chuàng)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這茫茫青山中得到無限擴張,而且將隨青山永垂不朽,這是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老的。六、布置作業(yè)。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找一找有關綠化荒漠與荒山的先進事跡進行閱讀。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成功之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抓住關鍵詞句,不僅能深入領會課文內(nèi)容,還能結(jié)合現(xiàn)狀舉一反三,效果較好。不足之處:對老人所處的大環(huán)境和小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學生不能把環(huán)境與人物描寫融為一體進行理解。教學建議:在理解大環(huán)境的險惡的時候,給學生出示一些相應的環(huán)境圖片,會給學生很直觀的印象,學生可以更快地理解險惡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