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16 盼 教案含教學反思.docx
- 資源ID:43083 資源大小:707.53KB 全文頁數:5頁
- 資源格式: DOCX 下載權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20金幣 【人民幣2元】
下載資源需要20金幣
【人民幣2元】
| |
溫馨提示: |
支付成功后,系統會自動生成賬號(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下次登錄下載和查詢訂單;
|
支付方式: |
![]() ![]() |
加入VIP,下載更多資源 |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16 盼 教案含教學反思.docx
16盼教學導航教學目標1.會寫“袖、篷”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斗篷、情況”等13個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故事情節,理清行文思路,感受小主人公因新雨衣而產生的“盼”。3.通過捕捉環境、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描寫,來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變化。4.把握文章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的。教學重點通過捕捉環境、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描寫,來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變化。教學難點抓住文章中心,學會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的方法。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摘抄本;搜集作者的有關資料教學課時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著眼課題,導入新課。1.“盼”是什么意思?“盼”就是盼望,每一個“盼”的背后都有一個愿望,那么本文的小主人公蕾蕾,她“盼”的是什么呢?(板書:盼)2.教師小結:盼望就是在等待得到一件美好的事物或要實現一個美好的愿望時的心理活動,是一種心理的感受或者心情的變化。今天我們要學習課文“盼”,讓我們去看看“我”最盼望的是什么,其中又有怎樣的心理變化。3.簡介作者。小組結合預習情況,派代表發言。4.結合學生回答,教師小結。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自讀課文,讀準并畫出生字詞,注意把課文讀通順。邊讀邊想: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學生讀書、思考,教師與個別學生交流。) 2.學生讀后交流,教師引導概括。 3自學檢測。4.理清脈絡,交流情感。(1)指名讀課文,邊讀邊想,主人公蕾蕾“盼”的是什么呢?(盼下雨、穿雨衣)為什么會如此熱切地“盼”?文章是通過哪些事情來寫“盼”的?按照這個思路,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每部分主要講了什么?(2)默讀課文,給課文分段。(3)小組交流,討論,指名答。(4)結合學生回答,師生評議,教師小結。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媽媽給“我”買了一件新雨衣,“我”愛不釋手。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寫“我”開始盼著雨天,可是一連好多天,天空都是晴朗的。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寫一天放學后,果然掉了雨點兒,“我”找了許多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沒有實現。第四部分(第1820自然段):第二天早晨突然掉下了雨點兒,“我”興奮地跑回家讓媽媽幫“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讓“我”欣喜不已。三、研讀文本,加深感悟。1.研讀第一部分。(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1、2自然段,思考:媽媽給“我”買的雨衣是什么樣子的?從哪里能看出“我”對這件雨衣的喜愛?(2)小組合作交流(出示交流提示):那是一件什么樣的雨衣?除了雨衣本身的漂亮外,還有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十分喜歡新雨衣?“我”對雨衣的喜愛從哪些文字可以看出來? (3)教師巡視,與個別小組交流指導。(4)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 “是一件淡綠色的、透明的新雨衣。”“雨衣上竟然還長著兩只袖筒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過“淡綠色”“透明”等詞,可以看出這件雨衣是漂亮的。“長著兩只袖筒”“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件雨衣還有神奇的功能,“我”十分喜歡。)“我立刻就抖開雨衣往身上穿。”(動作描寫,“立刻、抖開、穿”,表現了“我”迫不及待的興奮心情;“走來走去、戴上雨帽、抖抖袖子”,從這幾個動詞可以看出“我”對雨衣十分喜愛,迫不及待想穿上。)2.小結:這兩個自然段寫出了雨衣的樣子,以及“我”對雨衣的喜愛之情,為下文寫“我”對雨天的渴盼做了鋪墊。3.有感情地朗讀第1、2自然段。四、布置作業。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抄寫本課生字詞。第二課時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我”對新雨衣的喜愛之情,誰能再來讀一讀你喜歡的句子?(指名讀)2.接下來,讓我們看看課文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這節課,我們繼續研讀課文。二、研讀課文,加深感悟。(一)研讀第二部分。1.讀課文第3自然段。2.小組交流(出示閱讀提示):(1)這一個自然段主要寫的是什么?(2)“我”為什么盼著變天?(3)感悟重點句子: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靜靜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靜靜地躺在衣柜里。思考:這句話中兩個“安安靜靜”蘊含著“我”怎樣的情感?每天放學路上我都在想:太陽把天烤得這樣干,還能長云彩嗎?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氣預報就總是“晴”呢?3.教師巡視,與個別小組交流指導。4.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1)寫“我”開始盼著變天,可是一連幾天都是晴天;(2)因為媽媽給“我”買了一件新雨衣,“我”盼望著早點穿上新雨衣;(3)寫雨衣、盒子“安安靜靜”,更襯托出“我”盼望下雨的焦急心情。表現了“我”內心急迫而又無奈的心情。5.指名朗讀。(二)研讀第三部分。教師過渡:接下來,課文又是通過哪些事來寫“盼”的?讓我們繼續研讀課文的第三部分。指名讀,抓住關鍵句,思考:天氣是怎樣變化的?“我”的心情是怎樣的?1.請同學們自由默讀第417自然段,思考:(1)作者在這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寫方法突出“盼”?(2)這部分,三處雨景的描寫寫出了“我”怎樣不同的心情?2.小組合作交流(出示交流提示):作者在這一部分主要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突出“盼”?(主要通過對雨前、雨中、雨后的場景描寫,心理、動作描寫以及人物的語言描寫來突出“盼”。)3.重點句段分析。(1)雨前場景的描寫。指名朗讀第4自然段。問題1:“路邊的小楊樹忽然沙啦啦地喧鬧起來,就像在嘻嘻地笑”,從擬人的手法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什么?(這句話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小樹的動態,烘托了此刻“我”開心、興奮的心情。)問題2:作者在寫景的同時,也穿插著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比如: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卻放慢了腳步,心想,雨點兒打在頭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從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這句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了“我”對雨天的喜愛和對雨天的期盼。)問題3:找出這一個自然段中動作描寫的句子,說說作用是什么。教師:這一段既是對雨前的場景描寫,中間又穿插著對“我”的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讓我們來仔細地品讀一下這段文字。指名朗讀:我又伸手試了試周圍,手心里也落上了兩三個雨點兒。我興奮地仰起頭,甩打著書包就大步跑進了樓門。(動詞:伸、仰、甩打、跑,動作描寫也襯托出了“我”此時興奮的心情。)教師:下面誰能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一下這一個自然段?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一下這段文字,體會“我”興奮的心情。(2)人物語言描寫。教師:指名分角色朗讀第417自然段。教師:找出“我”的語言反復研讀,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從“我”的話中能看出“我”多么盼望穿上雨衣到街上去啊!甚至向媽媽撒謊,從中可見“我”渴盼的心情。)(3)雨中場景的描寫。指導學生朗讀(出示):吃過晚飯最好還是留到明天吧。教師:這段是對雨中的場景描寫,中間同樣穿插著對“我”的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讓我們來仔細地品讀一下這段文字。問題1:作者為什么說雨點兒“逗引”我出去呢?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想穿新雨衣出門的急切心理。)問題2:找出心理描寫的句子,想想從中你能體會到什么。(望著望著又擔心起來: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還有雨可下嗎?最好還是留到明天吧。從這一段話中體會到了:“我”擔心今天雨下得太大會導致明天不下雨。從側面烘托出“我”對下雨的渴望,對穿新雨衣的渴望。)(4)雨后場景的描寫。指導學生朗讀(出示):我推開窗子那一定比珍珠瑪瑙還好看。問題1:作者運用什么修辭手法寫出了雨后的場景?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雨后的美景,從中體會出了作者對雨天的喜愛。)問題2:“我”的心理描寫說明了什么?(“我”的心理描寫寫出了“我”對雨點兒打在雨衣上的憧憬,烘托出了“我”對雨天穿雨衣的渴盼。)(三)研讀第四部分。1.出示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我幾步跑回家,理直氣壯地打開柜門,拿出雨衣沖媽媽說:“媽媽,下呢,還在下呢!”(這句話運用動作和語言描寫寫出了“我”終于可以穿上新雨衣的激動心情。)2.結尾處又提到雨點兒在“我”頭頂和肩膀上起勁地跳躍,發出滴答聲。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是環境描寫,既突出了“我”穿上新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樂,又在結尾營造了美好恬淡的氛圍,引發人們無盡的想象。)三、回歸整體,歸納寫作特點。1.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課文學到這里,你覺得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蕾蕾是一個純真可愛的小女孩,她喜歡新鮮的事物,喜歡想象和憧憬。)2.閱讀這篇課文,你在寫作特點上受到什么啟發?學生發言,教師梳理歸納:(1)圍繞中心意思來組織材料:圍繞中心意思來組織材料:課文緊扣“盼”字,具體寫了“我”有了一個新雨衣,大熱天在屋里試雨衣,并開始天天盼著下雨;放學后好不容易等到了雨,興沖沖地跑回家,想借買醬油的機會穿上新買的雨衣,卻未能如愿;“我”希望雨停下來,留著明天再下,雨竟然真的停了;第二天真的下雨了,“我”理直氣壯地拿出新雨衣,穿上新雨衣去上學這些具體生動的描寫,讓我們見證了作者“盼”下雨的心情歷程。(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通過對天氣和環境的描寫,烘托出蕾蕾在下雨前、下雨時不同的心情。(3)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相結合。作者通過對蕾蕾的心理、動作、語言等描寫,刻畫了一個純真可愛的小女孩形象。(4)語言淺顯精練,通俗易懂,生動活潑,情節有趣。3.請同學們再次朗讀課文,體會蕾蕾的心情和作者匠心獨運的表達方法。四、布置作業。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完成課后練習。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成功之處:通過對重點句段的研讀,學習圍繞中心意思來組織材料的方法,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有利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掌握研讀文本的技巧,繼而達到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目的。不足之處:由于生活環境的差異,學生對抓住重點句段深刻地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中的“我”對下雨天穿上新雨衣的渴望這部分的理解不透徹,需要身臨其境去體會。教學建議:選擇生活中類似的情境,比如買了新衣服要立馬穿上,但家人不同意,要求在某個節日才能穿,再結合文中具體事例,抓住動作、語言、心理描寫進一步去體會人物的情感,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
- 注意事項
-
本文(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16 盼 教案含教學反思.docx)為本站會員(陽光男孩)主動上傳,叮當云教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叮當云教育(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