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12 古詩三首 教案含教學反思.docx
12 古詩三首教學導航教學目標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示兒。3.了解三首詩的內容,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教學重點在誦讀的基礎上,理解詩意,體會情感。教學準備學生預習課文,了解作者生平和寫作背景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課時 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1.教師: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間簡陋的茅草屋里,燭光閃爍,忽明忽暗。床上躺著一位頭發花白、奄奄一息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兒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聲音交代遺囑。這位老人就是我國南宋著名愛國志士、大詩人陸游。(板書:陸游)他的遺囑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示兒。(板書:示兒)2.誰了解陸游?簡單地說一說。(指名介紹)教師:陸游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那他在臨終那夜交代兒子的到底是什么呢?就讓我們打開課本,一起去了解陸游臨終的遺囑。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讀順。2.指名讀課文。3.教師結合朗讀指導生字:“祭”“乃”。師板書:祭乃 (提醒兩個字的寫法,“祭”的上部是“”,不是“”;“乃”的筆順是先寫橫折折折鉤,再寫撇。)指名把這兩個生字放回詩句中再讀一讀。4.教師:大家知道“家祭”和“乃翁”是什么意思嗎?“家祭”就是祭祀家中的先人?!澳宋獭本褪悄銈兊母赣H?!澳宋獭痹谠娭衅鋵嵵傅木褪牵▽W生:陸游自己。)5.下面就讓我們一齊來讀一讀這首古詩。(齊讀古詩)三、再讀古詩,了解詩意1.教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請同學再讀讀這首詩,一邊讀,一邊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2.教師:對于這首詩的理解,老師來提兩個問題:詩人陸游在臨終之前最遺憾的是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不見九州同)他交代兒子在家祭時一定要告訴他的消息是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王師北定中原)3.了解歷史背景。教師:讓我們把歷史的車輪倒退到八百多年前,看看當時詩人生活在一個怎樣的時代?誰找到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學生介紹收集到的資料)【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可以適時補充:公元1126年,也就是陸游出生的第二年,金軍占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次年,金人把北宋的兩個皇帝太上皇宋徽宗和當朝皇帝宋欽宗擄去,北宋亡國。宋欽宗的弟弟趙構逃到南方,在臨安建立南宋。但是南宋小朝廷卻偏安一隅,不思收復中原的領土。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中原的老百姓被金人奴役。直到陸游85歲去世時,南宋也沒有恢復對中原的統治。詩人在臨終時提筆寫下了示兒這首詩。】4.教師范讀全詩。問:聽了老師的朗讀,你們感受到了什么?(悲涼、憂傷、期望)5.指導朗讀。(1)指導朗讀第一句。詩人本來知道什么?人死后哪些東西都成空了?那怎樣才能把這句詩讀好呢?誰來試一試?(指導學生把“空”字讀好)教師范讀。(讀出陸游臨終前豁達的生死觀)教師引讀:人死之后,一切財產都已成空人死之后,一切煩惱都煙消云散人死之后,一切牽掛都一了百了(學生齊讀)(2)指導朗讀第二句。詩人面對死亡從容淡定,但他心中卻有一件事始終放心不下,那是什么?你能從這句詩中體會到陸游此時此刻的心情嗎?用詩中的詞形容就是悲。(板書:悲)詩人為什么感到悲傷?(不見九州同)陸游出生第二年,金兵就占領了中原地區,他和家人只能過著逃亡的生活。在少年時代,他就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抗金志向??墒侵钡剿?5歲去世,也沒能看到國家的統一,他的心怎能不悲傷呢?你能把詩人心中的悲傷讀出來嗎?(3)指導朗讀第三、四句。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書:盼)你是從哪個詞語感受到的?(無忘)陸游念念不忘統一中原,他對自己的兒子說: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當陸游擔心大兒子會忘記統一中原的事,他又對自己的小兒子說: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當陸游千叮嚀萬囑咐時,他會說: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當陸游只剩最后一點力氣,但還是費盡力氣說: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當陸游離他的兒子而去,我們再次吟誦這首絕筆詩時: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墒顷懹芜€能聽到嗎?(不能)聽不到還要聽,盼不到還要盼,這都源于他那一顆拳拳的愛國之心。教師補充介紹陸游生平:陸游從小就受到家中愛國主義思想的熏陶。(課件出示陸游坎坷經歷)但他的一生,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未變,請看(課件出示,并引讀)早年他在夜讀兵書中寫道:戰死士所有,恥復守妻孥。中年他在枕上中寫道:報國計安出,滅胡心未休。到了晚年80多歲時,他又在老馬行中寫道: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教師:詩人80多歲仍然盼望著跨上戰馬,上陣殺敵!此時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師板書:愛國至死不渝)四、總結全詩1.同學們,示兒讓我們走進了詩人的后半生,聆聽了他后半生的心聲。但,我還是要告訴你們一個殘忍的事實:陸游一生的收復失地、洗雪國恥、統一中原的夢,在他去世后的第69年,徹底破碎了。2.齊聲朗讀示兒。五、布置作業1.背誦、默寫示兒。2.背誦積累陸游的其他愛國詩篇。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1.指名背誦示兒。2.說一說示兒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兩首愛國詩。(板書課題)二、悟情誦讀,激發情感(一)學習題臨安邸。1.了解背景。(1)教師:示兒是南宋詩人陸游在臨終的時候寫下的,從詩中可看出,詩人最盼望的是收復被金軍占領的中原失地。(課件出示地圖)早在北宋時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占領,包括北宋的都城汴州。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國的統治之下過著怎樣的悲慘生活,他們痛失親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2)自己的國家被別人占領,南宋的王師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權貴都干什么去了?(板書:權貴)南宋的皇帝都干什么去了?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位南宋愛國詩人林升(板書:林升)寫在旅店的墻壁上的一首詩題臨安邸。(板書詩題)學生齊讀。2.初讀課文,讀通讀順。(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讀順。(2)指名讀課文。(3)教師結合朗讀指導生字:“熏”“杭”的讀音和結構。(4)齊讀古詩題臨安邸。3.走進詩文,理解品悟。(1)出示題臨安邸,指名介紹當時的歷史背景。(2)同學們,聽了介紹,你認為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首詩?指名答。教師:那么我們就用憤怒、責問的語氣來朗讀這首詩吧!對照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自由讀詩。(3)詩人把那些“王師”“權貴”“皇帝”都看成了什么人?你如何理解“游人”?(游山玩水的人)這里的游人和我們平時說的游人一樣嗎?(不一樣,我們平時出去旅游,不是天天都玩,只是偶爾的,而這里的游人卻是天天如此,不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眼里。)(4)他們玩得都怎么樣了?(醉了)這里的“醉“和“喝醉酒”的“醉”意思一樣嗎?(不一樣?!昂茸砭啤笔亲砹诉€會醒過來,只是偶爾的,而這里的“醉”卻是天天如此,永遠也醒不過來。)(5)讀一讀“暖風熏得游人醉”。(想象說話)透過這個“醉”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仿佛看到了那些權貴們喝著美酒,吃著山珍海味;歌女們為他們唱歌、舞女們為他們跳舞的畫面。)教師:是啊,他們只知道吃喝玩樂,歌舞升平,醉生夢死(板書:醉生夢死),下面我們來看看當時這些權貴們吃喝玩樂的一幅圖畫。(課件出示)透過這個“醉”字,你仿佛聽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他們在那里高談闊論,卻什么也不去做。仿佛聽到了被金兵占領地區的老百姓在說:“朝廷什么時候才能收復失地,讓我們不再受苦??!”)(6)教師:可是暖洋洋的春風把這幫只知道游山玩水的人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樣。在他們的眼中,杭州還是杭州嗎?(不是)那他們把杭州當成了哪里?(汴州)教師:是啊,他們簡直把杭州當成了故都汴州。(7)誰能解釋一下“直把杭州作汴州”這句詩?杭州只是他們逃難到此,暫且落腳的地方,是不是他們真正的家?這些人簡直把臨時避難的杭州當作了故都汴州。他們還想要他們的家嗎?教師:也就是說這些人早已忘記了故都汴州,忘記了被金兵占領的半壁江山。教師解說:據史書記載,汴州當時的人口超過10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最繁華的城市。北宋畫家張擇端曾經把當時汴州的繁華景象畫了出來,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圖,請大家看一看畫中的部分景象。4.誦讀想象,體悟詩情。(1)出示清明上河圖,教師:同學們看到了什么?的確是這樣,街道縱橫,店鋪林立,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景象??!但是這一切的一切,從金兵攻破城門起,從兩個皇帝淪為金人的階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麗的河山就斷送在這些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家伙手中。汴州的繁華已經不復存在了。我們再來看看杭州,這些權貴們逃到杭州后,杭州又成了什么樣子的呢?誰能用一句詩來回答?(山外青山樓外樓)(2)教師:你怎樣理解這句話?(西湖周圍的青山樓閣重重疊疊,風光極其美麗。)(3)這些樓是誰建的?(皇帝、大官們)他們建樓為了什么?(為自己享樂)教師:是啊,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焙贾荻嗝腊?!他們已經斷送了一個美麗的汴州,難道就不會再斷送一個錦繡如畫的杭州嗎?(4)看到這么美麗的杭州,面對這群只知道享受,而不顧老百姓死活的酒囊飯袋,你們著急不著急?你著急什么?(著急他們這樣吃喝玩樂,金兵會把杭州又占領了。)我們一起問問他們西湖歌舞幾時休?想到這里,我們擔憂不擔憂?我們和詩人一起問問他們西湖歌舞幾時休?想到這里,我們憤怒不憤怒?我們再和詩人一起指著他們的鼻子問一問他們西湖歌舞幾時休?是?。∧切┙y治者在西湖邊上聽歌賞舞,這種尋歡作樂的生活要到什么時候才停止呢?(5)有感情地朗誦全詩。(出示全詩課件)(二)學習己亥雜詩。1.解詩題,知背景。談話:我們將學習一篇距今僅100多年的清代龔自珍的一首詩。仔細看老師寫課題。教師板書:己亥雜詩(教師講述:“亥”的字形)這一年,正是鴉片戰爭的前一年,曾經強盛的清政府行將沒落。腐朽的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對內大肆打壓,官吏貪污腐敗,百姓民不聊生。這時候,龔自珍寫下了這首詩。2.讀詩句,解詩意。(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停頓正確地讀順詩句。借助注釋或工具書,聯系課前收集的資料,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纯赐ㄟ^自學,能讀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記號,一會兒提出來,大家共同研究。(2)指名讀,評讀,練讀。(教師指導“恃”“拘”的字音和結構;糾正字音與停頓)(3)匯報交流。學生自由交流,相機解決以下內容:九州生氣恃風雷:“生氣”真的是指中國“發脾氣”嗎?在這里用“朝氣蓬勃的局面”這種說法更符合前文“九州”這樣的語言環境。萬馬齊喑究可哀: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讓人覺得悲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重抖擻”指再次振作精神?!安痪幸桓瘛笔鞘裁匆馑?在那個年代“拘”著什么“格”嗎?(清朝用死板、單一、陳舊的八股科舉制度來選拔人才,用“四書五經”禁錮人們的思想。)這“不拘一格降人材”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陳舊的科舉制度,選拔任用各個方面的人才。(4)初步理解詩意能幫我們更好地讀書。讀全詩,說說這首詩大概講了什么。教師梳理歸納:通過自學,大家初步明白了詩句的意思,也都覺得對“萬馬齊喑”“風雷”這些詞的理解有些模糊。我們就從第一句開始,深入讀書,共同學習。3.讀詩句,悟詩情。(1)教學第一、二句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讀一讀,透過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第二行詩)“萬馬齊喑”。a.結合注釋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b.一提到“萬馬”,你想到了什么詞?(萬馬奔騰、萬馬齊鳴)那是何等熱鬧、壯觀的景象!而這“萬馬齊喑”呢?看到這個詞語,你眼前出現的是怎樣的場面?c.這里龔自珍說的真是大清朝的馬嗎?他指的又是什么?從哪里讀出來的?聯系上文“九州”知道“萬馬齊喑”說的是“舉國上下死氣沉沉的局面”。d.這“舉國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樣的死氣沉沉呢?結合課前收集到的資料說說。(出示課件)(圖片1)英法聯軍打到家門口的時候,皇帝居然帶著親眷、軍機大臣、王公貴族,逃之夭夭。(圖片2)這是大清朝的官員們。面對趾高氣揚的列強,大氣都不敢出。只顧得貪污腐敗,剝削欺壓人民?。▓D片3)這是當年外國人拍攝中國煙民做成的明信片,“東亞病夫”的形象傳遍世界。“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e.看到這一切,用一個詞說說你此刻的心情。(悲哀、憤恨)這萬千情緒同樣也翻滾在龔自珍的心中,他選擇了最能表達他此刻心情的一個字:“哀”。齊讀第一句詩。正因為哀、恨,所以詩人盼望著一場大的變革的風雷來喚醒這九州的生氣?。≡娙讼M摹熬胖萆鷼狻笔窃鯓拥??用平時積累的詞語說說。(國泰民安、生機勃勃、安居樂業)剛才同學們說到“風雷”是指巨大的社會變革,你希望這風雷滌去什么?炸醒什么?詩人希望那如風雷一般強大、迅疾的變革的到來啊!這滿心期盼你能讀出來嗎?(讀第一句詩)讓這場變革來得更快些!讓這場變革來得更猛烈些吧!(小結第一、二句詩)(2)教學第三、四句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皠瘛钡脑竿悄菢用篮茫F實卻又是那么可悲。那巨大的變革不是我們可以左右的?。∵@“萬馬齊喑”、死氣沉沉的局面再不改變,就要亡國了??!大家讀讀這兩句詩。詩人勸誰?勸什么?怎樣勸?(課件出示圖片,說、讀)這首詩寫下后不到一年,英國的大炮轟開了國門,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硝煙讓這個本已貧困的國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齊讀!龔自珍在這首詩里表達了怎樣的愿望?有感情地朗誦全詩。(出示全詩課件)三、拓展延伸,布置作業1.面對醉生夢死的南宋權貴,面對水深火熱的北宋遺民,面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你想說些什么?可以寫成一篇現代文,也可以是對題臨安邸這首詩的改寫。2.課下大家還可以讀讀龔自珍其他的詩或文,更真切地感受他的情。(拓展己亥雜詩第5首和第45首)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成功之處:在教學中,以學生的自主誦讀為主,淡化教師的講解;重視學生對課文的誦讀;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使課內誦讀與課外誦讀相結合;對教材進行適度拓展。不足之處: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課外閱讀記誦古詩的情況關注不夠,沒有對誦讀過程和結果進行科學的檢測與評價。教學建議:學習古詩,課外閱讀記誦是一個重要的積累過程,學生通過在課外誦讀中不斷積累,可以提高對古詩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古典文化修養,使心靈得到陶冶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