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18 古詩二首 教案含教學反思.docx
- 資源ID:43146 資源大小:708.92KB 全文頁數:4頁
- 資源格式: DOCX 下載權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20金幣 【人民幣2元】
下載資源需要20金幣
【人民幣2元】
| |
溫馨提示: |
支付成功后,系統會自動生成賬號(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下次登錄下載和查詢訂單;
|
支付方式: |
![]() ![]() |
加入VIP,下載更多資源 |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18 古詩二首 教案含教學反思.docx
18 古詩二首教學導航教學目標1.認識“宿、寺”等12個生字,會寫“危、敢”等8個生字,理解“蒼蒼、茫茫”等詞語的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3.通過圖文對照、想象畫面等,大致理解詩意,感受山寺的高聳入云和草原的高遠遼闊。教學重點1.掌握本課生字詞。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兩首古詩。教學難點 理解詩意,感悟詩情。教學準備教師 多媒體課件學生 讀熟古詩教學課時 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故事創境,導入課題1.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學了一首靜夜思,你們還會背嗎?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呢?介紹:李白一生游覽過許多名山大川,也寫了許多贊美祖國山河的詩句,他的詩歌中常用大膽的數字制造夸張離奇的意象,描繪出瑰麗動人的意境。他被人們稱為“詩仙”。2.這一天,李白來到一座大山前,這是一座高高的山,云霧繚繞。山上有一座寺廟。李白要去山上的寺廟,山實在太高了,爬了一天才到山頂,晚上他就住在寺廟里。夜深了,李白站在寺院的樓臺上,仰望滿天的星星,覺得美麗極了。于是,他展開美妙的想象,寫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詩夜宿山寺。(板書:夜宿山寺)3.理解題意。夜宿山寺中的“宿”是住的意思。“寺”是指寺廟、廟宇。那么“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呢?”(晚上住宿在山中的寺廟里)二、初讀古詩,認識生字1.播放動畫課文夜宿山寺,學生形象感知詩句內容。2.指名讀古詩,課件出示: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1)教師范讀。(2)指名讀,讀出詩的節奏。(3)全班齊讀。3.課件出示生字:(1)自己拼讀。 (2)去拼音識讀。(3)交流識字方法。(4)游戲鞏固生字。(5)生字組詞交流。4.指導書寫。課件出示:危 敢 驚(1)學生觀察生字字形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教師范寫,學生書空。注意“危”字第三筆是橫;“敢”要與“取”區別開來;“驚”字豎心旁的筆順是“點、點、豎”。(3)學生描紅,臨寫。(4)展示評議,評選書寫小能手。三、細讀古詩,理解詩意(一)朗讀古詩,找出“詩眼”。1.朗讀這首詩,你對這座山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2.總結:這首詩歌的“詩眼”(指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是哪一個呢?(高)其余詩句是怎樣表現的? (二)理解詩意。1.請你小聲讀讀古詩,你從哪句話看出山寺很高?(“危樓”指高樓,“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實數。“星辰”是星的總稱)課件出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1)看課文插圖,你們能找到山寺在哪里嗎?(2)你會有什么感覺?(驚奇、贊嘆)帶著這種感覺讀一讀。(3)連起來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學生說出大意即可)(4)指導朗讀。讀出山寺的高,“危、高”重讀。2.在這山頂寺廟的高樓上,我們的大詩人李白在想什么?課件出示: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1)指名讀這兩行。(2)“恐”是“害怕”,“語”是“說話”。李白這時候不敢干什么?(大聲說話)他害怕什么呢?(怕驚動了天上的神仙)(3)誰能連起來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4)夜已經很深很深,天上的神仙都睡著了,那么,我們該怎么讀才不把他們吵醒呢?(小聲讀)我們一起小聲地讀一讀,小心別驚動了仙人。(5)同學們,山寺的高樓真的高到一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高聲說話就會驚動天上的仙人嗎?(這是詩人的大膽想象)他為什么會這樣想呢?(因為這座樓太高了。這是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美妙的詩句呀!)(6)指導朗讀這兩行。四、布置作業1.背誦夜宿山寺。2.搜集李白其他的詩讀一讀,背一背。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李白的一首古詩,誰能給大家背誦一下?(配樂,指二到三名學生背誦。)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這一課中的第二首詩,它是一首北朝時期的樂府民歌敕勒歌。(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讀好“敕勒”二字。)3.背景資料:敕勒歌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收錄在樂府詩集中。二、 感知古詩,學習生字1.播放動畫課文敕勒歌,學生感知課文內容。2.學生自讀古詩:讀準生字,讀通詩句。做到不錯讀,不漏讀,不重讀。3.認識生字詞。(1)指名讀、去拼音讀。(2)正音。多音字:似、籠4.指名讀全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三、理解詩意,熟讀成誦1.學習前半部分:“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1)出示詩句,老師示范讀。(2)指導學生朗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準平舌音“似”。(3)男女生比賽讀。(4)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川:平地。敕勒川就是敕勒族居住的大草原。似:好像。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空仿佛圓頂帳篷,廣闊無邊,籠罩著四面的原野。(看插圖理解。)(5)整句詩的意思連起來理解。自己試著說一說。(美麗富饒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陰山腳下鋪展。天空仿佛圓頂帳篷,廣闊無邊,籠罩著四面的原野。)(6)看著課文插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意,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兩句。2.學習后半部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1)老師范讀。(2)學生自己練習讀。注意“見”同“現”。(3)齊讀,讀好節奏。(4)理解關鍵詞語的意思。(出示相關的圖片。)天蒼蒼,野茫茫:天空藍藍的,原野沒有邊際。(根據圖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5)補充拓展。讀一讀下面的詞語,說說意思。(出示相關圖片。)白發蒼蒼(頭發白白的) 松柏蒼蒼(松柏綠綠的) 大海茫茫(大海無邊無際) 云海茫茫(云霧濃厚得看不清)(6)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描述的畫面。(藍藍的天空下是遼闊的大草原,一陣陣微風吹過,使草兒低伏,顯露出一群群肥壯的牛羊。)(7)展開想象,感受著草原壯美富饒的景象,體會牧民的自豪之情。四、朗讀全詩,讀出節奏1.敕勒歌這首民歌歌詠了大草原蒼茫遼闊、壯麗富饒的風光,抒發了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開頭寫了敕勒川的草原和天空,后面寫了水草豐茂、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非常美。配上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著草原的美圖,教師范讀。2.學生自己練習讀,注意體會感情,把握語氣語調。3.男女生分讀,師生簡單評議。 4.全班配樂齊讀。讀出詩中草原的高遠遼闊和宏大的氣勢。5.練習背誦整首詩敕勒歌。五、拓展延伸這首古詩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據說,在公元546年,統治中國北部的東魏和西魏兩個政權之間爆發一場大戰,東魏折兵數萬。軍心渙散,主帥高歡為安定軍心,在宴會上命大將斛律金唱敕勒歌,安定軍心。敕勒歌雖然篇幅短小,只有27個字,但它卻是一首草原的贊歌,“天蒼蒼,野茫茫”是靜態描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動態描寫,“吹、低、見”讓原本安靜的畫面一下子鮮活起來。一直到現在,人們還在演唱它。(播放音樂敕勒歌)六、認讀生字,指導書寫1.學生認讀生字,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教師范寫,重點指導:“茫”是上下結構,三點水在草字頭下面;“蒼”上窄下寬,撇、捺相交于豎中線的左側,收筆時撇低捺高。3.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注意糾正握筆姿勢。4.展示評議,評選書寫小能手。七、布置作業把敕勒歌背誦給家人聽。板書設計18古詩二首教學反思成功之處:補充拓展詞語:白發蒼蒼、松柏蒼蒼 、大海茫茫、云海茫茫。在教學環節中,借助圖片,從不同的角度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蒼蒼、茫茫”在形容不同的事物時,有不同的含義。不足之處:書寫生字的環節給學生的時間過少。教學建議:這節課的設計主要是集中在這二首古詩詩意的理解、體會和朗讀上,沒有無限地拓展、延伸,也是想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讓學生學得實在一些、輕松一點。在朗讀古詩的環節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詩歌的語感和把握節奏的能力,利用好文中插圖和視頻資料,通過反復朗讀來幫助學生把握詩句的意思
- 注意事項
-
本文(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18 古詩二首 教案含教學反思.docx)為本站會員(陽光男孩)主動上傳,叮當云教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叮當云教育(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