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8 賣火柴的小女孩 教案含教學反思.docx
8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導航教學目標1.會認“舊、餓”等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掙、幾、晃、噴”,會寫“柴、舊”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火柴、圍裙”等15個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小女孩在一次次擦燃火柴時看到了什么,表達出了她怎樣的愿望。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1. 認識小女孩現實生活的悲慘和痛苦,設身處地地引導學生走進文本。2.通過討論交流、對比朗讀的方式,知道作者運用了虛實結合的表達方法,知道這樣的表達效果好在哪里。教學難點 讓學生體會當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小女孩的悲慘辛酸。課前準備 教師 多媒體課件學生 預習課文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競猜謎語,激趣導入1.教師導言: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同學們不僅愛猜謎語,而且想象力特別豐富。今天,我們不僅要猜謎語,還要比一比,看誰的想象力最豐富?大家有沒有信心?2.課件出示謎語。滿屋娃娃,圓圓腦瓜,出門一滑,開朵紅花。3.學生猜一猜,教師相機出示謎底。(板書謎底:火柴)4.教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和火柴有關的童話故事,它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寫的。安徒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作家,被譽為“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安徒生的代表作有堅定的錫兵海的女兒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皇帝的新裝等。(課件出示安徒生簡介)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欣賞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 5.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多讀幾遍生字。邊讀邊在文中畫出生字,標出不理解的詞句,然后給田字格里的生字注音。(2)想一想文中小女孩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達了她怎樣的愿望。2.把自己喜歡的語句讀給同桌聽,請同桌評出讀得最好的語句。3.檢查學生自學情況。(1)課件出示帶有認讀生字的詞語。破舊 又冷又餓 卷發 幾乎 擦燃 火焰 蠟燭 富人 明晃晃 劃過 噴香 (2)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開火車”讀,并說出識字方法。(3)講解多音字“掙、幾、晃、噴”。指導正音。 翹舌音:燭;前鼻音:燃、焰、噴;后鼻音:晃。 識記字形。 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嗎?形近字比較:焰掐燭濁蠟臘餓鵝熟字加熟字:“火+然=燃”“日+光=晃” (4)鞏固記憶。男女生讀、分組比賽讀、齊讀。三、規范寫字,書寫指導1.課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柴 舊 裙 憐 餓 焰 蠟 燭 伸 忽 板 富 2.交流如何識記這些生字。(1)熟字加部件(偏旁):“此+木=柴”等。(2)組詞擴展:破舊 3.學生觀察生字的位置和本身的結構,說說書寫這些生字時要注意什么。4.練習寫字,教師指導。(1)學生練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2)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生字,引導學生相互借鑒。(3)小結:書寫美觀、正確的,請為自己加上兩顆星。沒有得到星的同學可要加油了!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1.略講第14自然段。(1)教師:什么時候小女孩在哪里賣火柴?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快速默讀課文的第14自然段,邊讀邊將有關的詞句做上記號。(2)指名回答:誰能夠用“什么時候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來告訴大家第14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大年夜一個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教師相機板書:賣火柴(大年夜)。故事中的小女孩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學生匯報。教師:剛才有幾位同學交流時都用到了“可憐”“悲慘”這些詞,你們和安徒生的感受是一樣的,看看課本,哪個句子寫出了作者的感受?誰來讀一讀?學生:“可憐的小女孩”。教師:“可憐的小女孩”。哪些句子描寫了她的可憐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14自然段,結合課文中的句子來談一談作者是如何寫出小女孩的可憐的。學生交流匯報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環境的惡劣襯托出小女孩的可憐。(環境描寫)小女孩只好赤著腳走,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抓住小女孩的外貌體會到她的可憐。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她在一座房子的墻角坐下來,蜷著腿縮成一團。動作描寫寫出了小女孩的可憐。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硬幣。指導朗讀(強調三個“一”,抓關鍵詞。)(強調“誰也沒”,讀起來體會不一樣的感覺。)教師總結:通過交流,我們發現作者通過外貌、動作、環境和一些小細節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小女孩是如此可憐,然而,同學們,在這篇課文中,偉大的童話大師安徒生還想用他獨特的表達方式來詮釋小女孩的可憐。(3)創設情景,打開配樂,教師激情描述第14自然段的內容。教師:大年夜,在雪花漫天飛舞的街頭,一個小女孩赤著腳在街頭賣火柴。可憐的小女孩由于一整天沒賣掉一根火柴,不敢回家,就孤零零地坐在冰冷的墻角。此時,她又冷又餓,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已的小手嗎?(學生:敢!)教師:對,在饑寒交迫的情況下,小女孩勇敢地擦燃了火柴來取暖,借著微弱的亮光,她進行了美好的幻想。教師相機板書:擦火柴(美好的幻想)下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一下第511自然段,思考回答:小女孩一共幾次擦燃火柴?(設計意圖:第14自然段內容較淺顯易懂,教師通過簡練的語言提問,如“通過朗讀你知道了什么?你還知道了什么”去檢驗學生是否讀懂課文,同時配樂也有效地幫助學生進入課文學習情境。)(4)學生帶著問題再次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小女孩幾次擦燃了火柴?每次擦燃后她看到了什么?2.學生在小組內討論。3.交流討論結果。預設圖表:擦火柴看到了(虛)火柴滅后(實)愿望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五、作業布置,鞏固知識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完成預設圖表。2.練寫本課生字并組詞。第二課時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1.課件出示詞語,指名讀。破舊又冷又餓卷發幾乎擦燃火焰蠟燭富人明晃晃劃過噴香 2.指名“開火車”朗讀課文。3.教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起去看看小女孩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最后小女孩怎么樣。(板書: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研讀課文,讀中感悟1.讓我們先來走進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情景。大屏幕出示:來,請你來讀。(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情景)(大屏幕出示:“多么溫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支小小的蠟燭。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火爐裝著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指名回答: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大火爐)相機出示大火爐的畫面。教師:討論一下,她為什么會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大火爐?學生討論后匯報交流。學生:(因為小女孩覺得太冷,渴望得到溫暖。)2.指導朗讀。教師:哧!火柴燃起來了,飽受風寒的小女孩看到暖和的火爐時,她的心情怎么樣?感覺怎么樣?(喜悅、舒服)教師: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驚喜、興奮)你能把描寫當火柴燃起來后小女孩喜悅、舒服的句子讀一讀嗎?(指名讀“哧!火柴燃起來了多么舒服啊”后評議讀。)教師:火柴滅后,小女孩的心情又怎樣?(痛苦)用什么語氣來讀?(失望、悲傷)誰能用失望的語氣讀一讀表現火柴滅后小女孩心情痛苦的句子?(指名讀“唉燒過了的火柴梗”后評議讀,齊讀。)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第5自然段。(教師讀火柴燃之前的句子;女生讀火柴燃時的句子;男生讀火柴滅后的句子。)3.小結學法,指導學習。用課件出示本自然段學法提示:“邊讀邊思考:小女孩擦燃火柴幻想到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這一自然段為精講,主要以指導朗讀為主,通過指名讀、評議讀、齊讀以及師生合作朗讀等多種方式去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而這些朗讀方式的轉換也是精心設計的,體現了由個體向群體變化的過程,在反復的指導朗讀中,學生會漸入情境,會從內心處體會和品味小女孩擦燃火柴過程中的一喜一悲。學法環節的設計為學生梳理了學習思路,是為下一步的自學做準備。)4.自主學習。指導學生用第5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學第611自然段。過渡語:同學們,小女孩第二(三、四、五)次擦燃火柴分別看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用學習第5自然段的方法自學第611自然段。(1)學生自由讀,教師提示:喜歡怎么讀就怎么讀,邊讀邊用筆將有關詞句做上記號。(2)檢測自學情況。指名回答: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教師相機用課件出示烤鵝畫面,教師追問:她為什么會在亮光中幻想到烤鵝?同時課件出示圣誕樹、奶奶、奶奶抱著她飛走的畫面。(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8自然段。教師:假如你們就是文中凄苦的小女孩,當那么溫和、那么慈愛的奶奶出現在你眼前時,你會怎樣情不自禁地叫起來,又會怎樣急切地祈求奶奶把你帶走呢?課件出示第8自然段語句:“奶奶,就會不見的!”(自由讀;指名讀;全班分角色讀)討論:小女孩為什么接連不斷地擦燃火柴?(5)課件出示重點句:“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地方去了。”理解感受重點句。教師:讀后你體會到了什么?(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讓小女孩的幻想畫面再現,指導學生讀懂課文,這幾個自然段的教學采用粗線條的處理,兩處重點句段的指導做到粗中有細,老師的激發性語言對調動學生的情緒起到了促進作用,學生的朗讀感受、討論等學習方式的運用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得到了培養。)5.指導讀好第10、11自然段。(1)教師:一盒小小的火柴,在如今生活富裕的年代是多么微不足道,甚至找不到地方買,可是,就是這樣一盒小小的火柴,曾經給小女孩帶來那么多快樂,那么多幸福!同學們,課文學到這里,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預設:小女孩很可憐!我很同情她!跟小女孩比,我們真幸福啊)教師相機板書:同情(2)教師:請帶著對小女孩的同情齊讀第10、11自然段。(3)讀了這兩個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教師板書:凍死街頭(悲慘結局)(4)教師:她死時的面部表情是怎樣的?為什么會這樣?用第11自然段中的一句話回答。課件出示重點句:“她曾經幸福中走去。”(5)指導理解兩個“幸福”,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相機板書:不滿6.小女孩經歷的現實就是這樣,可是作者為什么要寫上這么多想象的畫面呢?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學生體會:幻想越美好,現實就越殘酷,這就是童話的特點,通過想象和現實的對比更讓我們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憐。7.那么帶著你的新感受,再來讀一讀描寫小女孩的幻想的句子,找出你最想讀的一次想象情景,讀一讀。讀完這些對幻想的描寫,你得出了什么結論?學生交流。(這些幻想都是美好的,而現實是殘酷的,用幻想來襯托現實的殘酷。這樣寫,讓我們更感覺到小女孩的可憐。)三、體會作者情感,引起共鳴那么同學們,小女孩的境遇為什么會如此可憐,為什么她會有這么悲慘的命運?聯系社會背景(出示資料)你還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學生交流 同情 憎恨過渡:小女孩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了: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同學們來看,小女孩死了,嘴上還帶著微笑,你是怎么理解的?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讓我們對小女孩的死不再那么悲傷,有了一絲的安慰。所以課文的結尾寫道(學生齊讀):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福中走去。教師: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嗎?學生交流。現在,你讀懂了安徒生的情感了嗎?那就是對社會底層人們的同情,對貧富不均現象的憎惡。四、拓展延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故事感動了每一個讀者,安徒生一生寫下了一百余篇童話,像(出示課件)。今天學習完賣火柴的小女孩,再來品讀這些作品時,你又會有怎樣的收獲呢?希望同學們課外用心去閱讀,相信你們一定會受益匪淺。五、布置作業,學以致用1.讀安徒生其他兩篇童話。2.小練筆:假如小女孩沒有被凍死,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把你想象的內容寫下來吧! 板書設計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成功之處:教學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讓他們從文中感受句、段,談自己的體會。在交流中,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在引導中不僅注重了對小女孩的可憐與悲慘生活的理解,更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失時機地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烘托出當時那種凄涼的氛圍,激發同學們對小女孩的同情。 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引導學生自主質疑,使他們帶著疑問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的學生在比較中品讀,在品讀中有所感悟,形成見解。不足之處:有些學生只能淺顯地感悟句子的意思,卻不能由課文內容想得更深。對學生的回答沒有及時進行有效、巧妙的評價和引導,缺少激勵性評價。教學建議: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練習說話,指導學生展開想象說話,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