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四年級上冊數學第7課時相關鏈接《商不變的規律》2-教案.docx
寧津縣新城實驗學校課時教案 第 42 次年級 四 學科 數學 授課人張俊強授課班級四3班授課時間20201119課題相關鏈接商的變化規律2教學目標理解掌握商的變化規律,會用規律口算相關除法;引導學生經歷計算、觀察、比較、分析、舉例驗證等探究活 動,體會“變”與“不變”的數學現象。培養學生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探究商不變的規律和運用規律進行一些除法運算難點自主思考探究,發現歸納商不變的規律方法合作探究手段多媒體板書設計相關鏈接商的變化規律2在有余數的除法中,被除數與除數乘或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商不變,余數也隨著被除數和除數一樣變化。教學反思本人認為,探索規律時不在于題目的多少,而在于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同時還要注意節約時間,減少繁鎖。敘述模式的調整是為了降低教學難度,只有在明確了教學模型的基礎上,再舉例驗證就容易得多。教學過程師生互動一、 復習引入上節課我們探究了商不變的規律,請同學敘述一下。在除法中,是不是所有的除法都這樣?你們曾經學過的有余數的除法也是這樣嗎?二、新授出示算式,小組討論:25641125304525060410師:比較這三個式子,你發現什么?生1:有余數,所以商不同。生2:商不變,余數變了。生3:余數也隨著被除數和除數一樣變化。師:把三道算式的商寫成小數形式都是等于4.166(PPT顯示),所以在有余數的除法中,被除數與除數乘或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商不變,余數也隨著被除數和除數一樣變化。(補充板書)師:請同學們再讀一讀商不變的規律。(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比較、綜合、歸納、概括,學生能較清楚的建立數學模型,有利于實際應用。讓學生舉例驗證規律,使學生對建立的數學模型有一個清晰的思路。通過質疑,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1、商會變嗎?為什么?被除數 除數 商2 23 34 4a a學生通過第二問商為什么會變,第四問商為什么無法確定的互動交流,加深對“同時”、“零除外”、“a可以是整數或小數”的理解。2、算一算65040(1) 學生獨立完成(2) 展示學生算法師:兩種算法對嗎?第二種算法根據什么?商是10還是1呢?生1:第二種算法是對的,根據商不變的規律。生2:被除數及除數去掉一個0,表示被除數及除數同時除以10。生3: 余數1在十位上,表示10.3、利用規律計算。師:與同桌說一說怎樣計算簡便?商是多少?生1:被除數4800與除數400都去掉2個0,看作48除以4商是12。生2:9600與80都去掉1個0,看作960除以8商是120。師:把9600去掉2個0,80去掉1個0,可以這樣計算嗎?生:不行。被除數與除數除以相同的數,商才不變。4、運用你剛學會的方法想一想這道題。(設計意圖:通過第1題的練習,鞏固學生發現的規律,加深印象。通過第2題的計算,找出計算規律,提高計算能力;通過第3、4題的計算,使學生懂得利用商不變的規律,可以使一些除法計算簡便,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數學模型的理解,達到用數學模型解釋一些現象和解決一些問題的目的,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學有所用,提高能力。) 四、拓展延伸。15025(1504)(254)60010061、可以這樣算嗎?根據什么? 2、這樣算簡便嗎?請你計算:40025200025 (設計意圖:通過自我總結,讓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體驗收獲,從真正意義上建立數學模型。通過拓展練習,使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五、出示PPT,古時候,有一個貪財的地主,到了給長工發工錢的時候,他對長工們說,你們的工錢一共是170兩銀子,60個長工平均分,每人應得2兩,還余下5兩。就請大家喝茶吧!有的長工高興地走了,有的長工心有疑惑?疑惑什么呢?師:長工疑惑什么呢?答案就在這節課的學習內容里,你能幫長工解開疑惑好嗎?師:長工疑惑什么呢?聽了這個故事有什么感想?生1:余下的銀子不5兩,應該余下50兩銀子才對。生2:地主不誠信。生3:要讀好書,沒知識容易受騙上當。六、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生1:學習了商不變的規律及應用。生2:學會了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簡算。生3:懂得了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