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二年級上冊美術6《好看的器物》教案(北京省級優課).doc
教學基本信息課名好看的器物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本課以美術課程標準為精神指導,學生通過學習泥塑造型的設計及揉、按、搓、捏等制作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在設計教學實施方案時,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中,教師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維和表現,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逐步形成對知識的認識與理解以及技能的掌握,啟發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本課以體現美術課程的價值為指導思想,以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和教學觀作為本課教學設計的理論支撐,著力體現以下基本理念:(1)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多樣的課堂實踐活動,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徒手捏制小器皿的樂趣,同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2)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通過觀看鷹形陶鼎的作品中,感受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的寓意。 (3)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感知覺是思維的必然前提。通過對器物之間的對比,使學生將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從而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4)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對材料自主探究和體驗,是學生在游戲中進一步感受泥的可塑性和塑造的樂趣。2、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好看的器物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試驗教材美術學科第三冊 “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中的內容。學生將學習一些簡單的陶藝制作方法,及容器的捏制方法。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還能了解古今陶藝作品,引導學生發現古老的藝術形式美。本課在本冊書中自成一單元,與玩泥沙、小花墊、多樣的小餅干、民間泥玩具、我喜歡的動物、面塑、泥條造型造型各異的建筑動態之美(三)泥塑-古代建筑構成了這一套教材的泥塑知識。在全套教材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本課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側重于學生體驗、探究,從而設計出具有造型新穎、形態各異的器皿。學情分析:本課注重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通過闖關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欲望,啟發學生運用基本技法塑造自己喜歡的小器皿。以小組比賽和小組合作的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分工合作能力。教學方式:1. 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能擴大學生的審美視野:(1)演示法:通過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學生增加感性認識,加深印象,了解制作方法。(2)觀察法:通過有目的、有選擇、比較獲得審美感受和審美評價,進而發現問題,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方法。2.微視頻嵌入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制作器物的方法。教學手段:1.下發學習單: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由淺入深,自主合作探究,發現本課重難點,解決本課重難點。2.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通過微課學習,主動探究器物的制作方法。3.教具示范:課前制作六組表現成語故事的立體紙造型作品,開闊了學生們的視野,豐富了學生們的表現方法,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技術準備:微課視頻、ppt課件、器物示范作品、任務單。3、教學目標(含重、難點)知識與技能:知識:(1)學習感受泥塑的基本方法徒手捏制法。(2)學習搓、壓、捏、粘、拉等基本技法。技能:能運用搓、揉、按、壓、捏、粘拉等基本技法捏制小小器皿。過程與方法:通過用泥塑型過程的體驗與研究,促進學生對造型媒材的感知能力,培養學生的立體造型能力,在學習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體驗用泥進行塑造的樂趣,在生活中感受到美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發現美、探究美、創造美的意識。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探究捏泥的方法,并能制作一兩件器皿難點:創造出形態各異、造型新穎的器皿形象教學流程示意4、教學過程教學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組織教學一、導入檢查學生佩戴各自的選手號碼及學具準備情況今天這節美術課我們來玩個闖關游戲!請同學們拿出這張粉色游戲規則卡,請同學讀一讀游戲規則!同學們,那你們準備好了嗎?第一關:比眼力(看陶器作品)教師出示圖片,老師這里有3張器物的圖片,仔細觀察你都看到了什么?它都有哪些作用?1、猜一猜他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2、那你們發現它了嗎?3秒鐘的時間用你的食指按一按,3、2、1,說一說它給你什么感受?請你們看一看桌子上這些器物好看嗎?那么今天咱們就用陶泥來制作好看的器物!板書課題好看的器物學生佩戴號碼牌并檢查學習用具學生閱讀游戲規則:學生讀完第一條游戲規則后,教師隨機叫幾個參賽號讓學生起立。學生回答:準備好了第一關:比眼力(看陶器作品)學生觀看三張圖片并仔細觀察它們都有哪些作用:學生觀察并回答:圖一:茶具喝茶圖二:花瓶裝飾圖三:筆筒放筆學生回答:1、圖片上的器物是陶泥制作出來的。2、我們在桌面上發現了陶泥,陶泥是軟的。學生總結出:通過我們的觀察與觸摸,發現陶泥是軟的,所以它具有可塑性!學生回答:好看學生把書翻開第六課并欣賞古人用陶泥制作的鷹形陶鼎。課前給每位學生一張游戲闖關卡,讓學生了解游戲規則,并創設情境。運用趣味游戲法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游戲的設計,以學生和老師的互動為主,側重于學生的大面積的輸入,以全班參與,分組競賽的方式進行。引導學生練習生活實際常見的器皿造型,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基本的器皿造型形象。二、新授第二關:欣賞新石器時代的鷹形陶鼎鷹形陶鼎是我國古代的雕塑珍品。 第三關:聽一聽欣賞了這么多好看的器物,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嗎?讓我們探究小水杯的制作方法。請你們仔細聽,認真觀察老師制作小水杯的過程,我用了哪些方法?教師展示教師播放視頻引導學生用小水杯的主體一型多變請同學來讀一讀闖關問題!小水杯的主體都發生了哪些變化?誰能用一個詞來描述這些好看的器物看一看、猜一猜(欣賞器皿圖片)1、學生猜測這件鷹形陶鼎有多高?A 35.8cm B 10CM2、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了?A 500-1000年 B 5000-7000年學生進行猜測,激發學生學習氛圍。第三關:聽一聽學生探究小水杯的制作方法并觀察教師示范:1、取出泥,揉成團2、用大拇指向中心壓一個坑,并用四拇指輕輕的捏。3、搓泥條4、粘把手教師示范過程中重點讓學生說出制作的方法:揉、壓、捏、搓、粘、按通過學生們的觀察,學會制作小水杯,并思考小水杯的主體還可以怎樣變形。學生一起看第四關的闖關卡,并讀一讀第四關:變!變!變!仔細觀看視頻并小組討論以下問題:(視頻僅播放一次)1、 視頻中小水杯的主體變了幾次形?2、 說一說都變了哪些造型?學生觀看并討論8次學生總結:造型、大小、裝飾造型各異、裝飾美觀通過分析了古代工藝者將鼎形器物特征與鷹這種美感融為一體的巧妙,體會古代勞動人們的聰明才智,增強自豪感,并從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觀察,感受泥的可塑性,初步了解立體的造型。學生通過討論發現用泥塑成型的基本制作方法。引導一型多變,啟發學生思維,能夠引導學生常作多種造型的小器皿。三、藝術實踐 教師輔導第五關:(一)做一做習要求:造型新穎、裝飾美觀學生制作一件或者一組自己喜歡的小器物培養學生立體造型的能力。為學生體驗玩泥巴的創作樂趣提供了自主選擇的空間。四、展示評價 欣賞評述(二)評一評1、學生評價2、教師評價總結給小組一分鐘時間進行評價,并選出造型新穎、裝飾美觀的陶藝作品。學生自評、互評在欣賞。評價中學習,有利于學生互相學習,借鑒提高。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心,激發長久喜愛之情。五、課后拓展今天的闖關游戲到此結束,誰贏得了比賽呢?恭喜這位同學贏得了神秘大獎!教師總結:傳統文化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各組組長統計印章數量,讀出印章數量最多的參賽選手號。學生通過這堂課主要是用捏制成型的方法來捏制自己喜歡的小器物,在以后的課堂中,還會學習到泥條盤筑、泥板成型、拉坯成型的方法來做出更多精美的陶藝作品!了解泥塑成型的其他方法,鼓勵學生多嘗試。5、學習效果評價設計學習效果評價設計(一) 評價方式本著“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評價”的原則。 學生學習效果評價設計:主要采用學生自我評價和互評結合的方式。鼓勵學生大膽地向大家介紹自己作品的得意之處,體驗自己實踐中的成功,從而激勵他們樹立自信心并發展學生的興趣。課堂學習評價表姓名評價要素我真棒我能行再努力學習過程課前參與搜集相關資料課上積極進行實踐活動與同學合作、探究學習知識技能運用捏制方法作品造型新穎、形態美觀情感態度課堂活動有興趣愿意在課下繼續研究常規能夠注重好習慣的培養6、板書設計6、 好看的器物可塑性 方法:揉、壓、捏、搓、按、粘造型各異、裝飾美觀7、本課教學設計與以往教學的不同之處本課教學設計與以往教學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 趣味美術游戲教學的方法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馬克思干脆把想象稱為“促進人類發展的偉大天賦。”因此,我在課前給每位學生一張游戲闖關卡,讓學生了解游戲規則,教師并創設情境。運用趣味游戲法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游戲的設計,以學生和老師的互動為主,側重于學生的大面積的輸入,以全班參與,分組競賽的方式進行。在第三關:聽一聽中,學生通過觀察,感受泥的可塑性,初步了解立體造型,并發現用泥塑成型的基本制作方法。2、 微課嵌入,解決本課技術難點在本課的教學前我錄制了一段視頻,視頻更直觀的展現出不僅用小水杯的制作方法還可用相同的制作方法做出造型各異、裝飾美觀的器物,解決學生的重難點。人民美術出版社 美術 二年級上冊第6課好看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