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3《測量質量》教案設計.docx
3.測量質量【教材簡析】本課以學生的認知過程為主線設計了兩個主要活動。活動1“猜體重”,目的是引導學生利用感官初步判斷物體的輕重,進而明確比較物體的輕重就是比較物體的質量。活動2“稱量水果的質量”幫助學生認識天平的結構和功能,學會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質量的方法。應用與拓展“稱量水的質量”,主要是引導學生設計稱量一杯水的質量的方案,并用改方案完成稱量任務。【學情分析】學生在二年級的數學學習中已經對臺秤的使用方法和質量的計量單位等有了初步認識,但對于實驗室常用測量質量工具托盤天平尚不熟悉。在本單元前兩課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已經對測量物體的基本屬性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本課將繼續引導學生通過測量活動認識物體的另一個物理屬性質量。 三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由具體形象性向抽象邏輯性過渡,本課的教學活動將幫助學生初步體會物質的守恒,即物體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和空間位置而改變。【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說出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質量的基本方法。2.準確說出托盤天平各組成部分的名稱和功能。3.舉例說明使用工具測量質量更精準、便利和快捷。科學探究目標1.使用托盤天平和電子秤測量物體質量。2.根據被測物體特點選擇合適的工具測量其質量。科學態度目標 1.在探究過程中樂于合作與分享,協助同學完成測量物體質量的任務。2.有根據地對他人的測量結果提出質疑并進行討論,愿意改進自己的測量方法。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測量工具的使用為人類生活提供的便利。【教學重難點】重點:學會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難點:學會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幾種水果、托盤天平、砝碼、燒杯、水等。學生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筆、水果等。【教學過程】一、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媽媽買來的水果有蘋果、橘子、香蕉等,請同學們猜猜哪個重。學生觀察并猜測。提出問題:怎樣比較物體的輕重?二、探究發現,形成新知1.觀測比較,判斷輕重。引導: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水果,想一想,用哪些方法可以比較它們的輕重?學生思考交流。(1)比較大小不同,形狀、種類相同的水果。學生直接僅靠“看一看”、比較、分析,并不接觸物體,就基本判斷出“大”蘋果重一些。(2)比較大小、形狀相同,種類不同的水果。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即“掂一掂”, 能夠判斷出哪種水果重一些,如橘子松弛、柔軟,可能輕一些,但是僅憑感官容易存在誤差。(3)比較大小、形狀、種類都不同,且質量相近的水果。學生綜合利用上述方法做出判斷。(4)記錄結果。將自己的比較方法、判斷依據等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3頁中。(5)形成問題。兩種輕重相差不多的水果,怎樣比較它們的輕重?2.使用儀器,測量質量。(1)認識托盤天平。引導:天平是稱量物體質量的工具,請大家觀察它們是什么樣的。學生觀察天平和砝碼的外觀和結構。集體交流,匯報觀察結果。提問:托盤天平是實驗室常用的測量質量的工具,它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它所配備的砝碼有什么特點?讓我們看一段視頻,一起來了解托盤天平吧。播放視頻:關于托盤天平、砝碼的結構及各部件名稱的視頻。學生觀看后進行思考。出示圖片引導學生回憶托盤天平結構和各部分名稱。學生交流,識記天平和砝碼的名稱。(2)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引導:初步了解了天平的各部分名稱和結構后,如何用天平來測量物體的質量呢?講解: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課件出示:將托盤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將天平的游碼撥至零刻度線處;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央刻度線處(可記住調節方法口訣:指針左偏,螺母右旋;指針右偏,螺母左旋) ;稱量時,待測物體應放在左托盤上,估計待測物體的質量,用鑷子向右盤加減砝碼(加砝碼時注意大后小,減砝碼時注意先小后大),并調節游碼的位置,至指針指向分度盤的中央;讀數時,左盤中待測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在標尺上對應的刻度值;稱量完畢,將物體取下,用鑷子將砝碼放回砝碼盒內,并把游碼移回“0”刻度處。學生閱讀并識記天平的使用方法。(3)觀測物體質量。學生小組合作,稱量出幾個水果的質量。學生將稱量結果和發現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3頁中。展示對比結果,交流評價。(4)認識更多的質量測量工具。播放課件:臺秤、電子秤、桿秤、磅秤、案秤等圖片。三、實踐運用,拓展延伸布置任務:請大家設計“稱量水的質量”的方案。設計思路: .1.測量空水杯的質量;測量加水后水杯和水整體的質量;計算出水的質量。2.測量有水的水杯質量;測量倒出水后空水杯的質量;計算出水的質量。3.將空水杯放在天平左盤;調節天平,使其達到平衡狀態,此時杯子的質量設為“0”;加水,測出水的質量。思考:哪種方法更準確,更便于操作? 學生思考交流,并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3頁中。教師小結:下節課,利用選出的最佳方案,一起稱量一杯水的質量吧。【板書設計】3. 測量質量天平是稱量物體質量的工具認識天平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