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2.8《服裝材料》教案設計.docx
8.服裝材料【教材簡析】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人造材料以及塑料的性能后,進一步探究不同服裝材料的性能。活動1“認識服裝材料”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一定的方法來識別服裝材料。活動2“比較棉布衫和橡膠雨衣的滲水性”意在讓學生通過實驗認識不同的服裝材料其滲水性不同。活動3“比較羊毛衫和棉布衫的保溫性”旨在通過實驗認識不同服裝材料的保溫性不同。應用與拓展“了解不同功能材料的服裝”主要是引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了解人們不斷利用新材料和新技術制作出不同功能的服裝,認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學情分析】學生在前面已經認識了身邊常見的一些材料,具備了區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及研究不同材料的性質的探究能力。同時,學生對常見的服裝材料比較熟悉,這為學生進一步認識服裝材料提供了知識和能力基礎。【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能說出常見服裝材料的名稱。2.能描述某些服裝材料的滲水、保溫等性能,說出它們的主要用途。科學探究目標1.能從不同服裝材料的滲水性、保溫性等性質,提出探究性的問題。2.能通過觀察、實驗、閱讀等獲取服裝材料性能等科學事實。3.能用科學語言、記錄表等記錄整理信息,表述結果。4.能用分析、比較等方法得出實驗結論。5.能對探究活動過程和結果做出評價。科學態度目標 1.能在好奇心驅使下,對服裝材料的性能表現出探究的興趣。2.能在探究過程中實事求是,準確記錄數據,尊重觀察結果。3.能與他人合作,愿意溝通交流;能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意見,形成集體的觀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能說出服裝材料對生活的重要性,體會到不同服裝材料有不同的用途。【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一些服裝材料的性質差異。難點:如何正確比較服裝材料的吸水性。【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棉布、橡膠雨衣布、羊毛衫、溫度計、燒杯、膠頭滴管等。學生準備:每人準備12件不同材料的衣服、科學學生活動手冊 、筆。【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1.引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參加不同的活動、在不同的場合會穿不同類型的衣服,比如,運動時穿運動服、出席宴會時穿禮服、下雨天穿雨衣等。我們穿的服裝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服裝材料吧!2.提問:你認識哪些服裝材料?不同的服裝材料有什么性能?3.出示觀察方法:(1)查看衣服標簽。(2)觀察纖維的孔隙。(3)觸摸衣服的表面來識別服裝材料。4.交流: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發現。二、觀察現象,獲取事實1.比較棉布和橡膠雨衣的滲水性。(1)提問:棉布和橡膠雨衣的滲水性哪個好?(2)掌握實驗方法。出示實驗方法。A.準備大小相同的棉布衫和橡膠雨衣材料各一份。B.用滴管分別在它們 表面滴相同滴數的水。出示注意事項。A.每次滴水的位置保證在同一個地方。B.用膠頭滴管滴水時,要與桌面保持45度夾角。(3)學生分組實驗,并將實驗現象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9頁中。教師巡回指導,提示學生注意安全。(4)得出實驗結論。組織學生交流實驗結果。教師小結:棉布滲水性強,橡膠滲水性弱。2.比較羊毛衫和棉布衫的保溫性。(1)提出問題。羊毛衫和棉布衫哪個保溫性好呢?(2)猜想假設。學生進行猜想后,交流猜想結果。(3)掌握方法。實驗方法。A.向兩個杯子中加入溫度、體積相同的水。B.一個水杯用羊毛衫,另一個杯子用棉布衫分別包裹起來。(注意: 羊毛衫和棉布衫的厚度要相同。)C.每隔2分鐘用溫度計測量杯中水的溫度。溫度計的使用方法。A.在測量之前要先估計被測液體的溫度。B.根據估計的溫度選用量程合適的溫度計。C.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沒在待測液體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D.玻璃泡全部浸沒在待測液體中要稍候一會兒, 等它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E.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量液體中。F.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相平,正確記錄測量結果,要有數字和單位。(4)實驗觀察。學生分組實驗,將實驗現象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 手冊第9頁中。教師巡回指導,提示學生注意安全。(5)得出結論。匯報:說一說你們組的實驗數據。討論:這些數據說明了什么?總結:羊毛衫比棉布衫的保溫性強。引導:生活中還有很多服裝材料的保溫性很好,說說你都知道哪些。三、聯系生活,實踐運用1.引導: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不斷利用新材料和新技術制作功能的服裝,你還知道哪些多種功能的服裝?2.閱讀:學生閱讀資料,了解不同功能材料的服裝。3.交流:將整理的資料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總結并與同學交流。(要求從服裝名稱、用到的材料、具有的功能三個方面進行概括總結。)4.教師總結與評價。【板書設計】8.服裝材料 比較棉布和橡膠雨衣的滲水性棉布滲水性強,橡膠滲水性弱比較羊毛衫和棉布衫的保溫性羊毛衫比棉布衫的保溫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