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3.9《固體、液體和氣體》教案設計.docx
9.固體、液體和氣體【教材簡析】本課是本單元的起始課。教材按照物體的不同狀態設計了三個活動。活動1“研究固體的主要性能”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固體的性質,建構固體的概念。活動2“研究液體的主要性質”意在引領學生通過實驗認識液體的性質,進而建構液體的概念。活動3“研究空氣的主要性質”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建構氣體的概念。應用與拓展“比較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性質”引導學會對物質的三種形態進行比較 ,從而對物質三種形態產生更加理性的認識。【學情分析】在生活中,由于學生已經接觸了多種多樣的物體,積累了一些與物質狀態有關的感性知識,對固體、液體和氣體這些詞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學生在一年級下冊教材的學習中已經認識了水是沒有顏色的。沒有氣味、沒有固定形狀的液體;空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固定形狀的氣體;在本冊第一單元已經學會使用簡單的測量工具來測量物體,這些都為學生研究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性質奠定了基礎。【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能說出固體有確定的形狀、體積和質量;液體有確定的體積和質量,液體表面在靜止時一般會保持水平。2.能說出空氣沒有確定的形狀和體積,但有質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間,空氣總會充滿各處。科學探究目標1.能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可以探究的問題。2.能對空氣是否有質量進行假設。3.能設計空氣是否有質量的實驗方案。4.能按照實驗方法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5.能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綜合得出實驗結論。科學態度目標 愿意與同學合作完成對多種物體共同性質的探究。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能分別舉例說出固體、液體和氣體在人類生產生活中的用途。【教學重難點】重點:固體和液體的主要性質。 難點:固體、液體與氣體之間的性質比較。【教學準備】教師準備:積木、尺子、電子秤、水、牛奶、醬油、量簡、透明玻璃杯、水盆、氣球、籃球、與本課有關的圖片和視頻等。學會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筆。【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1.引導:我們身邊的物體多種多樣,它們形態各異,但彼此又有很多共同之處。看,這些物體你都認識嗎?2.教師出示課件,組織學生觀看,也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教材上的圖片。3.提問:這些物體有哪些共同性質呢?二、探究發現,形成知識1.研究固體的性質。(1)提出問題:同學們,積木、尺子和凳子有什么性質呢?讓我們用觀察的方法來研究它們吧!(2)掌握方法:教師講解觀察的方法。用眼睛看一看它們是什么形狀和顏色的。用手壓一壓,觀察它們的軟硬。用尺子或其他方法量一量,并計算出它們的體積。用電子秤或托盤天平稱一稱它們的質量。(3)觀察記錄:學生觀察,并將觀察到的結果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11頁中。教師巡回指導,適當給予幫助。(4)分析比較:組織學生匯報觀察結果。比較積木、尺子和凳子的相同點。(5)歸納總結:像積木和尺子一樣,具有一定質量、體積和形狀的物體被稱為固體。2.研究液體的主要性質。(1)提出問題:同學們,現在我們知道了固體的主要性質。那么,牛奶、水和醬油又有什么性質呢?(2)掌握方法:教師講解觀察的方法。將液體倒入量簡中,觀察它的體積。用手將水槽中的水攪一攪,觀察有什么現象。用電子秤稱有稱液體的質量是多少克。將水倒進不同形狀的杯子里,觀察是什么形狀的。將水倒入玻璃碗中,靜止后觀察水面,將碗底的一邊墊上一塊橡皮,靜止后再觀察水面,發現了什么?(3)觀察記錄:學生觀察,教師巡回指導,提示學生將觀察結果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11頁中。(4)分析比較:組織學生分析觀察結果,比較有什么相同點。(5)歸納結論:像水和牛奶一樣,有一定的質量和體積,沒有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的物體稱為液體。液體在靜止的時候液面保持水平。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舉例說出生活中的固體和液體。第二課時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1.引導: 上節課,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固體和液體的主要性質,那么氣體有哪些性質呢?2.提問:我們已經知道空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空氣還有哪些性質?3.記錄:引導學生把想知道的問題列舉出來,并記錄在“我的問題卡”上。二、探究發現,形成知識1.探究空氣是否占據空間。(1)掌握實驗方法。教師播放課件,學生觀看并識記。實驗方法:將紙團緊緊地塞到杯子的底部,壓實。將杯子倒立豎直壓入水中,水面要漫過杯底。將杯子豎直提起,離開水面,用抹布將燒杯的內壁、外壁輕輕地擦干。從杯子底部取出紙團,用手摸一摸,觀察濕了沒有。將杯底塞有紙團的杯子,再次壓入水中,然后將杯子傾斜,觀察有什么現象。將杯子豎直提起,離開水面,用抹布將杯子的內壁。外壁擦干。從杯子底部取出紙團,用手摸一摸,觀察濕了沒有。(教師畫出關鍵詞,讓學生利用關鍵詞記憶。)注意事項:小組同學分工合作(包括觀察、記錄、收拾等)。實驗過程中要安靜有序。(2)實驗觀察。學生分組實驗,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下來。(3)分析現象。討論:第一次實驗中紙團沒有濕說明了什么?第二次實驗中紙團濕了又說明了什么?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然后匯報討論結果。(4)得出結論。空氣占據空間,將得出的結論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11頁中。2.探究空氣的其他性質。(1)掌握實驗方法。擠壓氣球不同的部位,觀察4氣球的形狀會怎樣。將充滿氣的氣球沖著臉部吹氣,有什么感受。先稱量充滿空氣的籃球或氣球的質量,然后給籃球或氣球放掉氣再稱量,并記錄示數。(2)學生分組觀察,教師巡回指導。(3)組織學生匯報觀察結果,并引領學生得出實驗結論,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11頁中。(4)演示:在燒杯底部點燃一炷香,把泡沫板蓋壓進燒杯三分之一處,讓煙霧充滿泡沫下面的空間,然后向上拉泡沫板至杯口處,觀察煙霧的變化。提問:實驗現象說明了什么?總結:空氣會充滿各處。三、綜合概括,得出結論通過以上活動,綜合得出活動結論:空氣具有一定的質量、 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會流動、能占據一定的空間、 會充滿各處等主要性質。四、實踐運用,拓展延伸1.引導:通過本課學習,我們知道了固體、液體和氣體的主要性質。下面讓我們通過實驗,比較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性質有哪些相同與不同。2.教師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固體、液體和氣體的相同與不同。【板書設計】9.固體、液體和氣體固體:具有質量,體積和形狀液體:有質量和體積,沒有固定形狀,具有流動性空氣:有質量,沒有固定形狀和體積,無色無味,占據空間,會流動,會充滿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