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全冊共100頁).docx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全冊,共100頁)目錄:第一單元 動物大家族1 給動物分類2 魚類3 鳥類4 哺乳類第二單元 物體的運動5 運動與位置6 不同的運動7 運動的快慢第三單元 常見的力8 力與運動9 彈力10 摩擦力11 浮力第四單元 簡單電路12 點亮小燈泡13 導體和絕緣體14 電路暗箱15 生活中的電第五單元 巖石與礦物16 常見的巖石17 認識礦物18 礦物與我們的生活專項學習 像工程師那樣1.給動物分類【教學目標】1.懂得生物學家根據(jù)動物是否有脊椎,將它們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并引導學生根據(jù)是否有脊椎這一標準給動物分類。2.引導學生通過摸脊椎、做脊椎模型等活動,探究脊椎的特點,研究脊椎的作用。3.能夠根據(jù)脊椎動物的特點,找出一些動物的脊椎。4.知道我國自然環(huán)境多樣,動物資源豐富,是世界上擁有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教學重點】了解什么是脊椎動物,通過摸脊椎、做脊椎模型等活動研究脊椎的特點和作用。【教學難點】了解脊椎動物的特點,能夠學會給動物分類,畫出脊椎動物的脊椎。【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一些動物的圖片、做脊椎模型的一些材料、學生活動手冊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出示課本第1頁上的小詩。遙遠的天空中,舉行著一場飛行賽,猜猜,誰的耐力最強?茂密的雨林里,舉行著一場音樂會,猜猜,誰的歌喉最美?廣闊的草原上,舉行著一場運動會,猜猜,誰的速度最大?2.自己讀一讀這首小詩,猜一猜,飛行賽中誰的耐力最強?音樂會中誰的歌喉最美?草原的運動會上,誰的速度最大?3.教師小結:這首小詩描述的是動物王國中的情景,三個小節(jié)分別描述了飛行的動物、昆蟲、草原上的動物三大類。對于動物,我們有哪些了解呢?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探究動物大家族的秘密。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會給動物分類。4.板書課題: 1.給動物分類。二、學習新課活動一:認識動物園中的動物。1.出示課本第2頁的上面一幅插圖,引導學生看一看,了解動物園中的動物有哪些?它們分別住在哪個區(qū)?預設:食肉動物區(qū)老虎、獅子、熊、狼。靈長類區(qū)一一猩猩、猴子等。食草動物區(qū)一一斑馬、長頸鹿、大象等。海洋動物區(qū)企鵝、海豹等。珍禽區(qū)鸚鵡、孔雀、老鷹等。2.動物園將這些動物分別放置在不同的區(qū)域,其實是按一定的標準將這些動物分成了各種類別,很明顯,動物園是按照動物的類型給動物分類的。同學們,你們能夠按照不同的標準給動物分類嗎?3.出示課本第2頁下面9種動物的圖片,學生仔細看一看,了解這九幅圖片中分別是什么動物?這些動物有哪些特點?們可以按照什么標準進行分類?預設:分類標準一:按照活動區(qū)域分為三大類。天上飛的一一大雁。水里游的一一小丑魚、海豚。地上跑的孔雀、螞蟻、蝸牛、長頸鹿、貓、大象。分類標準二:按照鳥類、昆蟲類、魚類、獸類分為四大類。鳥類大雁、孔雀。昆蟲類一一螞蟻、蝸牛。魚類一一小丑魚。獸類一一長頸鹿、海豚、貓、大象。4.教師引導:如果是生物學家來給這些動物劃分的話,他會根據(jù)這些動物是否有脊椎,將它們劃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請大家學著生物學家的分類標準,按照這些動物是否有脊椎,將它們劃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一一大雁、孔雀、小丑魚、長頸鹿、海豚、貓、大象。無脊椎動物螞蟻、蝸牛。活動二:摸脊椎,了解脊椎的特點。1.教師引導:脊椎動物都有脊椎,我們人類也屬于脊椎動物。那么脊椎有哪些特點呢?下面我們就來相互摸一摸我們的脊椎,初步了解脊椎的特點。2.同學之間相互摸一摸脊椎,初步了解脊椎的特點。預設:脊椎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脊椎是連起來的,不是分開來的。脊椎是彎曲的。3.出示課本第3頁上面的脊椎模型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進一步了解脊椎的特點。引導:這些一節(jié)一節(jié)的脊椎連起來以后,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們進一步探究脊椎的作用。活動三: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的作用。1.教師引導:要想研究脊椎的作用,我們還是通過動手做一個頸椎的模型來研究吧。2.出示課本第3頁下面的做脊椎模型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看一看,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初步了解做脊椎模型所需的材料及制作方法等。制作材料:線軸6個、圓紙片5張、棉線、膠布、剪刀等。制作步驟:第1步:在圓紙片的中心位置打孔。第2步:在相鄰線軸之間墊一張圓紙片,用棉線把這些線軸和圓紙片穿起來。第3步:拉直棉線,用膠帶將兩端的線頭固定住。3.學生按照操作步驟制作脊椎模型。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模型的制作情況,并相機指導。4.全班交流,各小組展示本小組制作的脊椎模型。5.教師引導:同學們,脊椎模型做好了,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脊椎的作用。操作方法:第1步:將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讓上面的線軸,向一側傾斜,看看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第2步:讓上面的線軸向不同的方向傾斜,看看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6.學生按照要求操作,并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思考脊椎的作用。7.全班交流,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操作,我們發(fā)現(xiàn),當我們把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用手指將上面的線軸向一側傾斜時,脊椎模型就順著手指的方向向一側傾斜。當我們將上面的線軸向不同方向傾斜的時候,脊椎模型就順著手指的方向,向不同的方向傾斜。在脊椎運動結束之后,稍一用力,脊椎又可以恢復原狀。這說明,脊椎有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及左右旋轉的運動能力。活動四:找一找動物的脊椎。1.同學們,剛剛我們了解了脊椎的特點,研究了脊椎的作用,下面讓我們來找一找動物的脊椎。2.出示課本第4頁上面的五幅插圖,了解這五幅插圖中的動物,然后用筆把這些動物的脊椎描畫出來。學生動手尋找這些動物的脊椎,并且將脊椎描畫出來,然后全班交流。3.教師引導:剛剛,同學們把書本上5種動物的脊椎都描畫了出來,下面,我們再來看幾種動物,請大家也把這些動物的頸椎描畫出來。出示學生活動手冊上的第一道題目,引導學生找出這些動物的脊椎,并且用彩色筆把它們描畫出來。4.脊椎動物是有脊椎的,而無脊椎動物是沒有脊椎的,當我們看到一種動物的時候,首先要區(qū)分它是否屬于脊椎動物。5.出示課本第4頁下面9種動物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了解這些動物的名稱及特點,再看一看它們是否有脊椎,然后將它們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這9種動物分別是: 蚊子、蝸牛、水母、河蚌、青蛙、小鳥、猴子、鯊魚、蚯蚓。脊椎動物一一青蛙、小鳥、猴子、鯊魚。無脊椎動物蝸牛、蚊子、水母、河蚌、蚯蚓。活動五:我國的動物資源。1.教師介紹:我國自然環(huán)境多樣,動物資源豐富,是世界上擁有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擁有哪些野生動物嗎?2.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我國的野生動物。其實,我們國家的野生動物種類非常豐富,其中聞名世界的珍稀動物有幾百種,如大家熟悉的大熊貓、東北虎、揚子鱷等。3.出示課本第5頁下面的七幅插圖,引導學生看一看,了解這幾幅圖中的動物。4.對于大熊貓、金絲猴、東北虎、揚子鱷,同學們都比較熟悉,而其他三種動物,有的同學不太熟悉,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介紹鸚鵡螺、寬尾鳳蝶、朱鹮三種動物,引導學生初步了解這三種動物的有關知識。鸚鵡螺基本上屬于底棲動物,平時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層用腕部緩慢地匍匐而行。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形似鸚鵡嘴,故此得名“鸚鵡螺”。通常夜間活躍,日間則在海洋底質上歇息,以觸手握在底質巖石上。生活在海洋表層一直到600米深,適應不同深度的壓力。鸚鵡螺是肉食性動物,食物主要是小魚、軟體動物、底棲的甲殼類,特別以小蟹為多。寬尾鳳蝶是鳳蝶科,寬尾鳳蝶屬昆蟲。翅展115130毫米。體、翅黑色,翅面散生黃色鱗片。寬尾鳳蝶一般在林緣及開闊地活動,喜歡滑翔飛行,飛行時后翅不扇動。喜歡訪花與吸水,分布于中國四川、陜西、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朱鹮,古稱朱鷺、紅朱鷺,朱鹮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后枕部有長的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露,呈鮮紅色。棲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 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圍游蕩; 45月開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布于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于環(huán)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shù)量急劇下降,后經人工繁殖,種群數(shù)量已達到200只。5.同學們,這些動物都是我國的珍稀動物,它們都是脊椎動物嗎?請同學們根據(jù)脊椎動物的特點判斷一下。脊椎動物大熊貓、金絲猴、東北虎、朱鴨、揚子鱷。無脊椎動物一一鸚鵡螺、寬尾鳳蝶。三、課堂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初步認識了脊椎動物,了解了脊椎的特點和作用,學會了按照是否有脊椎將動物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并且認識了一些脊椎動物。課后,請大家仔細觀察周圍的動物,想一想它們是脊椎動物還是無脊椎動物。【板書設計】1.給動物分類脊椎動物給動物分類無脊椎動物摸脊椎做脊椎模型脊椎的特點及作用我國的動物資源2.魚類【教學目標】1.說一說我們見過的魚的種類,了解它們有哪些共同的特點,知道魚類也屬于脊椎動物。2.認識魚的鰓和鰭,了解魚鰓和魚鰭的作用。3.通過觀察,了解魚在前進、拐彎的時候,各部位的魚鰭是怎么動的。4.通過研究水進出魚身體的情況,了解魚是怎么呼吸的,探究魚鰓的作用。【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魚鰓和魚鰭是怎么工作的,了解魚鰓和魚鰭的作用。【教學難點】探究魚鰓和魚鰭是怎么工作的,了解魚鰓和魚鰭的作用。【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魚的圖片、學生從家中帶來的魚、紅墨水、學生活動手冊等。【教學過程】活動一:認識常見的魚1.同學們,魚是我們經常見到的一種動物,請大家回憶一下,你見過哪些魚?它們又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學生說一說自己見過的魚。教師出示一些魚的圖片,引導學生了解更多的魚。2.全班交流,指生說一說魚的共同特征。預設:生1:魚的身體分為頭、軀干和尾巴三個部分。生2:魚的身體呈梭子形。生3:魚的體表大多數(shù)都有魚鱗,魚鱗上有粘液。生4:魚是靠魚鰓呼吸的。3.剛剛我們提到的都是常見的魚,在水中還有一些外形比較奇特的魚,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課本第6頁下面的海鰻、鰩、河豚三種魚類,引導學生看一看,了解這三種魚的外形特點,并請一些了解這三種魚類的同學,簡單介紹一下。海鰻是海鰻科、海鰻屬魚類。體延長,軀干部近圓簡狀,尾部側扁。頭大,錐狀。海鰻為兇猛的底層魚類,游泳迅速,常棲息在水深50 80米底質為沙泥或巖礁的海區(qū)。肉食性,以蝦、蟹、魚、烏賊、章魚等為食,攝食強度在79月份較高,食物組成隨魚體體長增加而有不同,蝦、蟹類所占的比例隨體長的增加而逐漸減少。分布于印度洋至西太平洋,由紅海、波斯灣、印度西岸及斯里蘭卡至斐濟及圖瓦盧、北至日本與韓國、南至阿拉弗拉海及澳大利亞北部等。在中國廣泛分布于各海區(qū)。鰩,軟骨魚綱。一群鰓孔腹位、尾部較粗大的板鰓魚類的通稱。體平扁,呈圓形或菱形。口及鼻孔均腹位。棲息海底,食小型魚、蝦及貝類。廣泛分于三大洋各海區(qū),也見于中國沿海。全世界約380余種。世界鰩的年產量為16萬20萬噸,肉供食用,肝制魚肝油,具一定經濟價值。河豚,其肉味鮮美、營養(yǎng)豐富,是一種名貴的高檔水產品,被譽為“菜肴之冠”,但其卵巢、肝臟、腎臟、眼睛、血液中含有劇毒,處理不當或誤食,輕者中毒,重者喪命。因其外形似“豚”,又常在河口一帶活動,江、浙一帶俗稱河豚,而山東則稱艇巴,河北叫臘頭,廣東稱乖魚或雞抱,廣西則叫龜魚。.4.教師小結:同學們,雖然海鰻、鰩、河豚這三種魚類長得比較奇特,但是它們也屬于一類,并且都是脊椎動物。活動二:認識魚鰓和魚鰭1.出示課本第7頁上面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初步了解魚的外形結構。從外形上看,魚有魚鰓和魚鰭,想一想魚鰓和魚鰭各有什么作用呢?2.學生進行猜測:魚鰓呼吸。魚鰭保持平衡,前進和拐彎。3.下面我們就來驗證一下,大家的猜測,具體了解一下魚鰓和魚鰭各有什么作用?活動三:觀察魚是怎么游動的1.提出要求: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魚缸里的魚,看一看,魚游動時各部位的鰭是怎么動的?前進時哪些鰭在動?拐彎時哪些鰭在動?2.學生按要求仔細觀察魚的游動,全班交流,預設:魚鰭,保持魚體平衡,若失去,魚體會左右搖擺不定。對魚類具有運動、平衡和掌握運動方向的機能。當魚停止前進時,胸鰭用于控制魚體的平衡;緩慢地游動時,胸鰭又起著如同船槳的作用;高速行進時,胸鰭緊貼魚體,當它舉起時,則可減速和制動;當胸鰭一側緊貼魚體,一側舉起,則魚體朝舉起的一側拐彎前進,協(xié)助尾鰭起舵的作用。尾巴的擺動是提供動力和控制方向的。3.教師小結: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魚在游動時,尾巴是擺動的,提供動力和控制方向,胸鰭是控制平衡的。活動四:研究水進出魚身體的情況1.引導:剛剛我們探究了魚鰭的作用,下面我們來看一看魚是怎么呼吸的。出示課本第7頁的下面一幅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了解本次探究實驗的方法及要求。2.實驗方法:把魚放在一個小小的水槽里。在一個小燒杯里放上清水,用紅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調成紅色液體。用滴管吸取少量紅色液體,并滴到魚嘴前方。觀察紅色液體是從魚的什么部位流出來的。3.實驗要領:紅色液體一定要滴到魚嘴的前方,同時要仔細觀察紅色液體是從魚的什么部位流出來的。4.學生分小組活動,一邊動手操作,一邊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問題,得出實驗結論。5.全班交流,教師小結:當我們用滴管吸取少量紅色液體,滴到魚嘴前方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紅色液體會從魚的鰓部流出。這說明魚是靠魚鰓呼吸的。水流從魚的嘴里流入,又從魚鰓流出,在不斷通過鰓的時候進行氣體交換。活動五:課堂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認識了魚鰓和魚鰭,了解了魚鰓和魚鰭的主要作用,知道了魚是靠魚鰓呼吸的,魚的尾巴是提供動力和控制方向的,魚鰭是控制平衡的。課后請大家認真觀察魚,進一步了解魚身體的秘密。【板書設計】2.魚類認識魚鰓和魚鰭觀察魚的游動研究水進出魚身體的情況3.鳥類【教學目標】1.認識一些常見的鳥類,了解鳥類的共同特點,知道鳥類也屬于脊椎動物。2.通過實驗探究鴿子羽毛的特點,懂得羽毛的這些特點對鴿子所起的作用。3.觀察各種鳥的鳥喙,看一看各種鳥的喙有什么不同,它們各自適合吃什么樣的食物。4.觀察各種鳥的足,了解這些鳥足的特點,并想一想這些不同的足適合在什么環(huán)境下生存。5.通過探究,懂得鳥各部位的特點,與它生存的環(huán)境有著很大的關系,是適應環(huán)境生存的需要。【教學重點】分別探究鴿子的羽毛、各種鳥的喙和足,看看它們各有什么特點,發(fā)揮著怎樣的作用。【教學難點】探究鴿子羽毛的特點及作用。探究各種鳥的喙和足各有什么特點,分別適合在什么環(huán)境下生存。【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鳥的圖片、鴿子的羽毛、剪刀、滴管、水、放大鏡、學生活動手冊等。【教學過程】活動一:認識各種各樣的鳥1.教師引導:同學們,在自然界有各種各樣的鳥,他們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會飛,有的不會飛。大家知道哪些鳥類呢?學生說一說自己知道的鳥的名稱,并說一說這些鳥的特點。2.出示課本第8頁上面7種鳥類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并說一說這些鳥的名稱。3.剛剛我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鳥,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鳥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預設:鳥身上長著羽毛,有翅膀,大多數(shù)鳥都會飛。鳥都是卵生的。鳥有鳥喙,但是沒有牙齒。4.出示課本第8頁下面的三幅插圖,引導學生看一看,說一說這三幅插圖中分別是什么動物?預設:這三幅插圖中的分別是企鵝、鴨子、母雞。5.教師引導:企鵝生活在南極,鴨子和母雞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兩種動物。其實,企鵝也好,鴨子和母雞也好,它們都屬于鳥類,并且都是脊椎動物。活動二:觀察、探究鴿子的羽毛1.出示鴿子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教師引導:在鳥類中,鴿子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常常被人們看作是和平的象征,又是藍天信使,能夠為人們送信。今天我們要來探究的是鴿子羽毛的特點。2.出示課本第9頁上面鴿子的羽毛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鴿子的羽毛,并讀一讀有關鴿子的羽毛資料介紹。正羽是覆蓋在鳥身體上的大型羽片,鴿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長有正羽。絨羽緊貼在鳥的身體上,細小而柔軟。3.觀察鴿子的正羽。(1)第1步,觀察鴿子的正羽,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預設:正羽比較大,中間有一根堅硬的、粗壯的羽軸,正羽摸上去比較光滑。正羽外形優(yōu)美,自有彎曲,呈流線體。(2)第2步,將正羽的羽根剪斷,觀察一下里面是什么樣的。預設:將正羽的羽根剪斷,會發(fā)現(xiàn)里面是空的。(3)第3步,在正羽上滴一滴水,水會被吸收嗎?預設:水不會被吸收。(4)學生按照要求分步操作,觀察正羽,了解正羽的特點,并填寫好活動手冊上的記錄表。全班交流,說一說自己實驗操作的過程及看到的現(xiàn)象。(5)交流討論:鴿子正羽的這些特點,對于鴿子起什么作用呢?預設:生1:鴿子的正羽寬大,適于飛行。生2:鴿子的正羽分布在身體表面,形成一層防風的外殼,并且能夠使身體呈流線型,而且鴿子最大的正羽分布在翅膀和尾部,這樣有利于鴿子的飛行和掌握身體的平衡。4.觀察鴿子的絨羽。(1)用放大鏡觀察鴿子的絨羽,說一說鴿子的絨羽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特點?預設:鴿子的絨羽看上去比較細小。鴿子的絨羽摸在手上比較柔軟,感覺很溫暖。(2)鴿子的絨羽對于鴿子又起著怎樣的作用呢?預設:鴿子的絨羽生在正羽的下面,鴿子在高空飛行時,起到保持體溫,減少熱量散失,抵御寒冷的作用。5.教師小結:通過觀察鴿子的羽毛,我們發(fā)現(xiàn),鴿子的正羽比較寬大,適于飛行;鴿子的絨羽比較細軟,有利于保溫。活動三:探究鳥類的喙1.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各種鳥的喙外形特點是不一樣的。出示各種各樣鳥類的喙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體會鳥類的喙不同的特點。2.教師引導,為什么不同的鳥,鳥喙是不一樣的呢?因為不同的鳥吃的食物是不一樣的,鳥類的喙與其食性密切相關。短而直的喙是食蟲鳥。強壯而直的喙,末端有彎曲的鉤,主要以鳥類和動物為食。長而直的喙主要以魚和蝦為食。強而尖的喙以昆蟲為食。扁平的喙大多數(shù)是雜食。3.不同的鳥,有不同的鳥喙,不同的鳥喙適合吃不同的食物。下面我們來看一看課本第10頁上面4種不同的鳥喙各有什么特點?它們適合吃什么樣的食物?預設:第1種,鳥的喙長而直,適宜吃魚蝦。第2種,鳥的喙強壯而直,并且末端有彎曲的鉤,適宜吃一些小動物。第3種,鳥的喙像錐子一樣的,粗壯有力,適宜尋找谷物和種子。第4種,鳥的喙長而尖細,適宜吸取花蜜等。4、教師相機再出示一些鳥的喙,引導學生分析這些鳥喙的特點,并說一說這些鳥喙適宜吃什么食物?5.教師小結:鳥不管長出什么樣的喙,都是為了尋找食物。因此,鳥的喙也是適應自然適應生存的一種結果。活動四:探究鳥的足1.教師引導:不僅僅鳥的喙是適應生存、適應自然的一種結果,鳥的足也是一樣,同樣也是適應自然,適應生存的結果。2.出示課本第10頁下面的四幅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說一說,這四幅圖片上鳥的足各有什么特點?并猜測一下,這些鳥適宜在什么環(huán)境中生存?預設:第一幅圖,腳上有蹼,腳掌寬大,適宜在水中游泳,生活在濕地湖泊一帶。第二幅圖,鳥的爪子強壯有力,并且在腳趾的頂端有強有力的鉤子,適宜抓取一些小動物,一般生活在山地、丘陵地區(qū)。第三幅圖,鳥的腳比較粗壯有力,而且比較長,適宜奔跑,適合在空曠的草原上生存。第四幅圖,鳥的腳細長,適宜在淺水中行走,主要生活在濕地一帶。3.師分別出示麻雀的腳和啄木鳥的腳,引導學生看一看,對比一下,這兩種鳥的腳有什么不一樣?麻雀的足為鳥足中最為常見的類型,三趾向前,一趾向后。這種足功能多樣,即可以緊緊抓住樹枝,也可以在地面快速移動,符合麻雀多樣的棲息地和生活習性。啄木鳥的足為對趾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后。這令啄木鳥可以輕松攀附、抓牢樹干,以便啄木鳥啄取樹皮下的昆蟲、幼蟲。鸚鵡、杜鵑等樹棲鳥類的足同樣是這種形態(tài)。4.師小結:不管是什么樣的足,都是鳥為了適應生存環(huán)境的一種需要。活動五:課堂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鳥類,知道鳥也是脊椎動物,并且通過探究鴿子的羽毛,探究各種鳥的喙和足的特點,明白鳥的羽毛、喙、足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這是鳥適應自然、適應生存的一種結果。【板書設計】3.鳥類鳥類的共同特點研究鴿子的羽毛觀察鳥的喙觀察鳥的足4.哺乳類【教學目標】1.了解哺乳類動物有哪些,知道哺乳類動物的共同特點,懂得哺乳動物是一種恒溫脊椎動物,當環(huán)境溫度發(fā)生變化時,它們的體溫始終保持相對穩(wěn)定。2.通過實驗,體驗和探究哺乳動物脂肪的保溫作用。3.通過查閱資料、合作交流等方式,了解哺乳動物的運動方式有什么不同。【教學重點】1.通過查閱資料、合作交流等各種方式,體驗哺乳動物的特點,了解哺乳動物的運動方式。2.通過實驗探究,了解哺乳動物脂肪的作用。【教學難點】1.通過實驗,探究哺乳動物脂肪的作用。2.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哺乳動物的運動方式等方面的知識。【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哺乳動物的圖片、動物油脂、冰水、學生活動手冊等。【教學過程】活動一:認識哺乳動物1.出示課本第11頁上面的5幅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說一說這五幅圖中分別是什么動物?圖1:大鯨魚和小鯨魚。圖2:老虎和小老虎。圖3:貓和小貓。圖4:豬和小豬。圖5:牛和小牛。2.這些動物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預設:生1:這些動物統(tǒng)稱為哺乳動物。生2:它們身體有毛,是胎生的,用肺呼吸。生3:這些動物小時候吃母乳長大,它們有牙齒。3.除了書上的這些動物之外,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和它們一樣, 也是屬于哺乳動物?預設:人類、小狗、蝙蝠、狼、老鼠、猴子、斑馬、獅子、刺猬、兔子、熊貓、北極熊等。4.教師小結:在我們地球上,生活著很多的哺乳動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哺乳動物的特點。活動二:北極熊是怎樣保持體溫的1.出示課本11頁下面的一短話,引導學生讀一讀,初步了解哺乳動物的恒溫特點。哺乳動物是一類恒溫脊椎動物,當環(huán)境溫度發(fā)生變化時,它們的體溫始終保持相對穩(wěn)定。2.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恒溫特點。所謂恒溫,就是外界的溫度不管發(fā)生什么變化,溫度變高或者溫度變低,這些恒溫哺乳動物的體溫,始終是相對穩(wěn)定的。3.引導學生猜測:既然哺乳動物的體溫是相對穩(wěn)定的,那么作為哺乳動物,北極熊是怎樣保持體溫的呢?預測一:北極熊體表有厚厚的毛。預測二:北極熊身體有厚厚的脂肪。4.教師引導:北極熊生活在北極,北極常年覆蓋著冰雪,氣溫非常低,北極熊身體表面有一層厚厚的毛,可以起到御寒保暖的作用。北極熊身體里厚厚的脂肪,也能起到御寒、保暖的作用嗎?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活動三:體驗脂肪的作用1.出示課本第12頁上面的插圖,引導學生看一看并讀一讀上面的文字,了解本次探究活動的操作方法。2.材料:一塊動物油脂、一杯冰水。3.操作方法:把一塊動物油脂綁在一只手的食指上,然后將兩只手的食指同時浸入一杯冰水中,體驗兩根食指的不同感覺。4.學生分小組進行探究實驗,體會脂肪的作用。5.全班交流,說一說將兩根食指同時浸入冰水中的不同感覺,并說一說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體會脂肪的作用。6.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體驗活動,我們體會到將兩根手指同時浸入冰水中的不同感受,一根手指有了脂肪的保護,沒有寒冷的感覺,而另一根手指沒有脂肪的保護,因此感覺非常寒冷。由此可以看出脂肪具有保溫的作用。7.北極熊能夠生活在北極,不僅僅是因為它的體表有一層厚厚的毛,同時還因為它的皮下有一層厚厚的脂肪,這層厚厚的脂肪起到保溫作用,使北極熊生活在冰天雪地之中而感覺不到寒冷。活動四:探究哺乳動物的運動方式1.教師引導:地球上的哺乳動物有很多,它們的運動方式是不是也是一樣的呢?2.出示課本第12頁下面的四幅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四幅圖中畫的是哪些哺乳動物?這些哺乳動物的運動方式有什么不同?預設:圖1,獵豹,它的運動方式是奔跑。圖2,袋鼠,它的運動方式是蹦跳。圖3,蝙蝠,它的運動方式是飛行。圖4,鯨魚,它的運動方式是在水里游動。3.不同的哺乳動物,它們的運動方式也是不一樣的,請同學們說一說,你還知道哪些哺乳動物的運動方式?在地上行走奔跑的哺乳動物:熊、貓、狗、馬、羊等。在樹上爬行的哺乳動物:松鼠、猴子、猩猩等。在水里活動的哺乳動物:水獺、海豹、海獅、海象、海豚等。活動五:課堂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初步認識了哺乳動物,了解了哺乳動物的特點,知道哺乳動物是怎樣保持體溫的,還了解了哺乳動物的運動方式。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進一步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的有關哺乳動物的知識。【板書設計】4.哺乳類哺乳動物的共同點哺乳動物如何保持體溫哺乳動物的運動方式5.運動與位置【教學目標】1.知道我們生活的世界有各種各樣的運動。2.懂得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可以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3.知道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4.學會判斷我們身邊的物體是否在運動,學會描述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5.意識到自然界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運動與靜止都是相對的。【教學重點】懂得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可以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并學會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教學難點】學會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并學會描述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運動的物體圖片、課本插圖等等。【教學過程】活動一:各種各樣的運動1.出示課本13頁的小詩。風兒起了,穿過柳林,枝條輕輕搖曳。鳥兒飛了,掠過湖面,水面泛起漣漪。船兒起錨,駛離港灣,留下片片浪花。2.學生自讀這首小詩,想一想這首小詩描寫了哪些物體?它們都在干什么?這首小詩描寫了風兒、鳥兒和船兒三個物體。風兒穿過柳林,鳥兒掠過湖面,小船駛離港灣。3.教師引導:這三個物體都在運動,其實,我們生活的世界有著各種各樣的運動,同學們,你們見過哪些物體在運動呢?學生說一說自己見過的運動的物體。4.教師出示課本14頁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說一說這些圖片中的物體是怎樣運動的?預設:我們剛才列舉的物體都是在運動的,下面我們就來探究物體的運動。活動二:判斷物體的運動1.出示課本15頁的兩幅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對比這兩幅圖,看一看這兩幅圖中的哪些物體是在運動的?你又是怎么判斷的?預設:汽車是在運動的,它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從草地的一邊行駛到了草地的另一邊。騎自行車的人是運動的,他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天空中的老鷹是運動的,它從一棵樹的上空飛到了另一棵樹的上空。河里的鴨子是運動的,它從湖的中央游到了湖的邊上。路上的玩具小車是運動的,它的位置發(fā)生了改變。2.剛剛我們分析了圖中哪些物體是運動的,請大家想一想,這些運動的物體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它們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3.教師小結:要想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可以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上面兩幅圖中的汽車、騎自行車的人、天空中的老鷹、河里的鴨子、小路上的玩具小車等物體,他們的位置相對于這塊草地上的兩位小學生來說都發(fā)生了變化,因此說他們是在運動的。活動三:情境題1.出示課本16頁上面的兩幅插圖,引導學生看一看,并想一想怎么判斷電梯上的人是否在運動?在行駛的汽車里,乘客運動了沒有?你為什么這樣認為?預設:電梯上的人相對于電梯旁邊的物品來說,他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因此,電梯上的人是在運動的。這個小女孩是在上電梯,另外兩個人是在下電梯,另外兩個人相對于這個小女孩來說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因此可以判斷電梯上的兩個人是運動的。在行駛的汽車里,乘客相對于路邊的小樹、電線桿等物體來講,他們的位置發(fā)生了改變,因此乘客是運動的。在行駛的汽車里,乘客坐在座位上,乘客相對于另外的乘客來說,位置并沒有發(fā)生改變,從這個角度說,乘客又不是運動的。2.特別說明:在這里判斷物體是否是運動的,學生選擇的參照物不一樣,所得出的結論是不一樣的,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我們都要給予肯定。活動四:運動物體的位置1.出示課本16頁中間的地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想一想你能描述圖中的小汽車相對于乘客的位置嗎? 2.全班交流:小汽車的位置是在乘客的哪個方向? 東北方向。小汽車的位置距離乘客還有多遠?0.2公里。小汽車開到乘客的位置,還需要多長時間?兩分鐘。3.請一位同學具體的說一說小汽車相對于乘客的位置。預設:小汽車正在這位乘客的東北方向,曲線距離0.2公里的地方,大約2分鐘之后到達乘客的位置。4.教師引導:我們在描述一個運動物體某個時刻的位置時,要準確地說清楚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5.出示課本16頁中間的一段文字,引導學生仔細讀一讀,進一步體會怎樣描述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出示課本15頁下面這幅插圖,引導學生說一說這輛汽車相對于兩位小朋友的位置。活動五:有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1.教師引導:我們發(fā)現(xiàn),平時我們周圍的物體有的在運動,有的卻是靜止的,不過學了今天的內容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物體都是運動的。那么,有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呢?我們的地球在轉動時,房子和樹運動了嗎?2.全班交流,預設:地球在轉動時,房子與樹相對于月球來說就是運動的。自然界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運動與靜止都是相對的。活動六:課堂總結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可以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運動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我們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同時我們還認識到,自然界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運動與靜止都是相對的。【板書設計】5.運動與位置各種各樣的運動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尋找參照物沒有絕對不動或靜止的物體6.不同的運動【教學目標】1.知道把物體運動的路徑連成線就可以表示物體運動的軌跡。物體運動的軌跡有的是直線,有的是曲線。2.比較前進、后退、擺動、震動、繞圈、旋轉、滾動等不同的運動形式,了解它們不同的特征。3.選擇合適的物品做一做擺動、滾動、旋轉等運動方式。4.觀察生活中物體的運動,了解這些物體運動中包含了哪些運動形式。【教學重點】1.了解物體運動的軌跡,知道物體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2.認識前進、后退、擺動、振動等運動形式,比較它們的不同特征。【教學難點】了解前進、后退、擺動、振動等運動形式,比較他們的不同特征,并且用合適的物品做一做擺動、滾動、旋轉等運動方式。【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本插圖、做擺動、滾動、旋轉等運動形式的材料等。【教學過程】活動一:物體運動的軌跡1.同學們都有乘電梯的經歷,我們乘著電梯從樓上來到樓下,這就是我們運動的路徑。下面請同學們來看一看這幾幅圖中,物體運動的路徑是什么樣的?2.出示課本17頁的四幅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仔細觀察這些物體的運動,并且將它們運動的路徑用線連起來。學生動手操作,然后全班交流。3.教師引導:把物體運動的路徑連成線,就可以表示物體運動的軌跡。4.出示課本15頁的兩幅插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想一想這兩幅圖中,哪些物體是在運動的?它們運動的軌跡分別是什么?5.請大家比較課本第17頁的物體運動的軌跡,看一看這些物體運動的軌跡有什么區(qū)別?預設:第一、二兩幅圖中物體運動的軌跡是直線,第三、四兩幅圖中物體運動的軌跡是曲線。6.我們把物體運動的軌跡是直線的運動,稱為直線運動;把物體運動軌跡為曲線的運動,稱為曲線運動。7.在我們身邊,哪些運動是直線運動?哪些運動是曲線運動? 預設:公交車運動是直線運動。車輪的運動是曲線運動。拉動公交車的窗戶是直線運動。司機的方向盤是曲線運動。活動二:認識不同的運動形式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物體運動的形式是不一樣的。大家見過哪些不同的運動形式呢?2.出示課本第18頁的圖片,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更多不同的運動形式。預設:前進、后退、擺動、震動、繞圈、旋轉、滾動、上升、下降。3.除了書上列舉到的物體這些不同的運動形式之外,你在日常生活中還見到過哪些物體不同的運動形式。集裝箱的運動是平移。氣球的運動是上升運動。鐘表指針的運動是旋轉。鐘擺的運動是擺動。活動三:選擇合適的物品做不同形式的運動1.物體的運動形式有很多,我們剛剛了解了一些,下面我們選擇合適的物品,來做一做這些形式的運動。2.活動要求:選擇合適的物品做一做擺動、滾動、旋轉三種形式的運動。3.活動指導:出示課本19頁擺動、滾動、旋轉三種運動形式的示意圖,引導學生看一看,了解這三種運動形式的特點。活動材料:毛線、電池、鳳尾夾、橡皮筋、風車等。4.學生分小組活動,從這些材料中選擇合適的分別做擺動、滾動、旋轉三種運動形式,并且仔細觀察物體的運動,進一步體會這三種形式的運動的特點。5.全班交流,學生展示本小組選用恰當?shù)牟牧纤龅奈矬w的運動形式。預設:在毛線下面系上重物,拿著毛線的另一端,讓它擺動,就做出了擺動的運動形式。在毛線下面系上重物,拿著毛線的另一端旋轉重物,就做出了旋轉的運動形式。將電池放在桌面上,可以做出滾動的運動形式。用風車做出旋轉的運動形式。6.教師引導:物體運動的形式除了擺動、滾動和旋轉之外,還有其他一些運動形式,我們同樣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材料做出這些運動形式。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試一試。活動四:生活中物體的運動形式1.教師引導:在日常生活中,一個物體的運動往往包含了幾種運動形式。出示直升機在空中飛行的圖片,引導學生說一說,直升機的飛行包含哪些運動形式?預設:直升機本身是向前前進的,這是一種前進的運動形式。直升機上的螺旋槳,一直在旋轉,這是一種旋轉的運動形式。.2.下面我們再來看一看其他物體的運動包含哪些運動形式?出示課本19頁下面的插圖,學生仔細觀察,想一想這些物體的運動中包含哪些運動形式?預設:竹蜻蜓下面的立棍做平動、轉動的運動,上面的旋翼做旋轉運動。手鋸在做前進、后退的往復運動。旋轉木馬設施整體圍繞中軸做旋轉運動,一個個的木馬圍繞中軸在繞圈同時做上下運動。3.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物體的運動包含兩種以上的運動形式,請大家來舉舉例子。預設:走路包含前進、擺動兩種運動形式。高速運動的足球包括平移、旋轉兩種運動形式。行走的公交車有旋轉、前進等運動形式。活動五:課堂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物體運動的軌跡,知道根據(jù)物體運動的軌跡,可以把物體運動分為曲線運動和直線運動,同時我們還了解了物體的運動有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