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3.6《觀察云》教案設計.docx
6.觀察云【教材簡析】 天空中漂浮的云是千千萬萬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組成的,云的形狀千姿百態(tài)。云的形狀和多少能告訴我們有關天氣的許多信息。聚焦部分將學生觀察的視野轉(zhuǎn)向天空。而問題“我們怎么觀察云”進一步聚焦到觀察云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索云和天氣之間的關系。探索部分主要安排了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學生在活動手冊上畫一畫觀察到的云,判斷這是什么云。由于云無法收集,所以要求教師和學生們一起走到室外,親自去觀察云、記錄云,也鼓勵學生去收集更多的信息和證據(jù),為下一步圖片資料的對比做準備。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圖文記錄。再通過對比教科書上的圖片,區(qū)分積云、層云和卷云。第二個活動,在學生充分觀察了云并認識云的形態(tài)之后,讓學生來觀察云量。研討部分主要包括兩個討論問題。第一個問題主要讓學生交流他們所畫的云的形狀,再和教科書上的云的三種形態(tài)進行比對。第二個問題主要讓學生交流云量。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補充氣象學上區(qū)分晴天、多云和陰天的標準:把天空看作一個圓面,并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這個圓面內(nèi),如果云量不超過圓面的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超過1/4但不超過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過3/4或覆蓋了整個圓面,就是陰天?!緦W生分析】 學生們眼中的云千差萬別,不同地點、不同時間觀察到的云各不相同。不要求學生一定要用準確的語言來描述或記住云的特點和名稱,只需要感知天空中的云是不同形狀的,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圖文記錄即可。再通過對比教科書上的圖片,區(qū)分積云、層云和卷云。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觀察云量時,只需讓學生大體的去感覺天空中的少云、多云、陰云密布的三種狀態(tài)即可,并畫出相應的天氣符號,記錄在“天氣日歷”上?!窘虒W目標】科學概念目標根據(jù)云量的多少, 天氣可分為晴、多云和陰??茖W探究目標學會通過圖文記錄并對比資料, 根據(jù)云的形狀判別云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能根據(jù)云的多少區(qū)分晴天、多云和陰天,并用簡圖記錄??茖W態(tài)度目標在對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濃厚的興趣,在課外認真完成“天氣日歷”中關于云的觀察。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云的研究可以告訴我們天氣的信息, 指導人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窘虒W重難點】重點:觀察云,根據(jù)云的多少區(qū)分晴天、多云和陰天,并用簡圖進行記錄。難點:根據(jù)云的形狀判別天氣的三種狀態(tài)?!窘虒W準備】為學生準備:學生活動記錄冊。教師準備: 1 套不同形狀的云的圖片,典型的晴天、陰天、多云圖片等。【教學過程】一、聚焦(預設5分鐘)問題導入:今天是晴天、陰天還是多云?是由什么決定的?引導學生探索云和天氣之間的關系。再讓學生說一說,對于“云”他們都知道些什么,介紹云是空中的小水珠或者小冰晶,進而提出“怎么觀察云呢”。二、探索(預設25分鐘)1.介紹云的種類和云量。先在教室內(nèi)觀察各種云圖,教師介紹各種云的形狀、特點,重點介紹積云、層云、卷云的形狀、特點,并了解它們對天氣的影響。介紹區(qū)分云量多少的方法:讓學生觀察不同云量的天空圖片,了解不同云量的天空狀況。補充介紹:把天空看作一個圓面,并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這個圓面內(nèi),如果云量不超過圓面的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超過1/4但不超過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過3/4或覆蓋了整個圓面,就是陰天。以上要通過估計的方法來區(qū)分。圖片展示幾種云,讓學生試著判斷它是什么云;展示幾種天空云圖,讓學生判斷云量。2.室外觀察,并判斷云的種類。帶學生到室外觀察云,并用簡圖記錄云的形狀,注意提醒學生不要直視太陽。將記錄到的云的形狀和教科書中的圖片進行比對,說一說與哪一種云類似。3. 觀察云量,并記錄下來。室外觀察云量,在活動記錄冊中記錄云量。三、研討(預設10分鐘)1.展示記錄的云圖,試著給這些云進行分類。2.小組討論,今天云量如何?屬于何種天氣。3.說說云的變化和天氣變化有什么樣的關系,和人們的生活又有什么樣的密切關系?!景鍟O計】6.觀察云一、觀察云(此處粘貼學生作品)二、觀察云量【活動手冊使用說明】本課的課堂活動記錄有兩個內(nèi)容。第一個記錄內(nèi)容是畫一畫觀察到的云,判斷這是什么云。組織學生室外觀察云的形狀,再對照教材中氣象學上的圖片,判斷今天是什么云,將名稱記在圖的下面。第二個記錄內(nèi)容是觀察今天的云量并記錄。當學生到室外觀察云量的多少后,也要引導學生做充分的研討,讓學生明確判斷晴天、多云、陰天的描述性標準,最終確定今天的云量情況,并將對應云量符號記錄在方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