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3.4《測量降水量》教案設計.docx
4.測量降水量【教材簡析】降水是天氣的一個基本特征,也是“天氣日歷”中重要的記錄元素。學生從小就嘗試著用他們的感官來觀察并判斷降雨情況:小雨、中雨、大雨。這種使用感覺器官來判斷降水多少的方法會存在一定的誤差,從而引出雨量器這一工具。這一課讓學生知道氣象學家是怎樣測量、記錄和確定降水量的。為了激發學生觀測降水量的興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課讓學生親自制作一個簡易雨量器,并用此來測量、記錄降水量。聚焦板塊,介紹大氣中的水循環規律,了解降水的形式。探索板塊,主要是提出如何判定降水標準,然后自制簡易的雨量器,并模擬降水,測定降水量,再通過自制雨量器測得的降水量與科學家測得的降水量進行比較,分析簡易雨量器的改進之處。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通過研討活動,判斷雨量器中的冰或雪是否也是降水量的一部分,讓學生明白下雪、下冰雹等也是降水,從而完善“降水”的概念。拓展板塊,布置了連續十天測量與記錄降水量的任務,并要求用柱狀圖對降水量進行分析。此活動的開展注重學生長時間觀察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意識到對大氣的認識是建立在長時間的觀察與連續性的記錄基礎之上的??紤]到我國不同區域天氣情況的差異,可能一些地區較長時間內沒有降雨,可以讓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來了解本地的降水情況。【學情分析】學生對天氣現象有一定的生活體驗,知道下雨是降水的一種形式,但較難理解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制作簡易的雨量器,看似比較簡單,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習理解能力,雨量器的制作會存在一定的誤差,從而導致測量降水量不準確?!窘虒W目標】科學概念目標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科學探究目標制作簡易的雨量器,并學會用簡易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完成“天氣日歷”的記錄??茖W態度目標保持對天氣現象觀測的濃厚興趣,培養認真仔細的觀察習慣,能在課后持續地進行降水量的觀測。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了解隨著科技的發展,降水量的測量會更精確?!窘虒W重難點】重點:制作簡易雨量器,學會用雨量器測量降水量。難點:課后長期地進行降水量的觀測?!窘虒W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雨量器實物。小組: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帶(膠帶)、噴壺、水槽、學生活動手冊。【教學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課件PPT1.出示水循環的圖片。提問:你們能看懂這幅圖嗎? ( 預設:水通過陽光照射后蒸發到空氣中,在空中形成云,最后變成雨降落到地面。)提問:云除了會變成雨之外,還會變成什么降落到地面呢?(預設:云還會變成雪或冰雹降落到地面。)2.出示雨、雪、冰雹的圖片。提問:這里三幅圖,哪些是降水的形式呢? (預設: 雨是降水的形式。)提問:那么雪和冰雹呢? (預設: 也算是降水的形式,因為它們都是從空中降落到地面。)3.提問:你們如何判定雪和冰雹也是降水的形式? (預設: 雪和冰雹從天空降落到地面,在地面最后會變成水。)4.引出測降水量工具。提問:如果哪天降雨了,我們如何知道這一天的降水量?如何測量呢?5.揭示課題:測量降水量(板書)。二、探索:確定標準,制作和使用雨量器(預設25分鐘)材料準備:每組透明直簡杯子、刻度帶(膠帶)、噴壺、水槽、學生活動手冊1.確定標準。出示書本第47頁圖片。提問:我們會把有時候的雨稱為毛毛雨,我們也會把有些時候的雨稱為傾盆大雨。為什么? (預設: 因為雨的大小不一樣。) .提問:我們感覺到了雨的大小,那如何精準判斷雨的大小呢? (預設: 用一個標準的容器把雨水收集起來,再來測量。)在氣象站中,這種收集雨水的容器叫做雨量器。2.制作簡易的雨量器。出示書本第48頁圖片,再出示制作過程圖。提示:為了更清楚如何制作簡易雨量器,仔細閱讀這些過程圖。(建議:首先明確三個要求,容器必須是直筒,單位是毫米,刻度條要從底部貼起。而后出示過程步驟。)過程:一個直筒透明杯;在杯子外畫一條垂直直線;沿著直線用透明的刻度條從底部貼起,0刻度對準杯子內底部。學生活動,活動時間大約5分鐘。3.練習使用雨量器。模擬下雨,測這場雨的降水量。出示噴壺,視頻播放使用噴壺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讀數的方法。提問:你知道怎樣正確使用噴壺和讀數了嗎? (預設: 噴壺嘴與杯口保持大約510厘米距離,均勻降雨。)學生活動,重復模擬降水三次,記錄活動手冊。(建議:活動時間大約15分鐘。)4.提問:自制模擬降水量與氣象學家降水量等級標準進行比較,為什么不一樣? (預設: 氣象學家制定的降水量等級標準是24小時的降水量。)三、研討:改進雨量器,測量雪的降水量(預設10分鐘)材料準備:課件1.改進制作。提問:制作雨量器要注意什么? (預設: 直筒透明,杯子底部不要太厚,刻度條要貼直,“0”刻度對準杯子內底部。)2.改進模擬降水。提問:模擬降雨,測量降水量要注意什么? (預設:降水時噴壺嘴要遠一點,要用花灑降水,降雨均勻,讀數單位毫米不能忘記,不要把毫米記成毫升。)3.出示雨量器中是冰雹的圖片。提問:天空中降冰雹了,這種降水形式怎么測量? (預設: 先讓這些冰雹全部融化成水,再來讀數。)四、拓展:連續十天測量降水量(預設10分鐘)材料準備:學生自制雨量器1.連續十天測量當地的降水量,并對照“降水量等級標準”確定降水等級。如果這些天不下雨,查一查氣象臺報告的這一段時間的降水數據。2.注意事項:雨量器擺放在較開闊的地點,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風吹倒; 每24小時記錄一次降水量,做好記錄,確定下雨的等級;記錄后將雨量器內的水倒掉;如果當地十天內沒有降雨,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了解當地的降水情況?!景鍟O計】4.測量降水量降水形式: 制作: 注意:雨 直簡透明 放平雪 毫米 平視冰雹 “0”刻度對齊 毫米【活動手冊使用說明】1.課堂上填寫用簡易雨量器測量三次模擬降水的量。2.課外利用自制的簡易雨量器連續測量十天的降水量并記錄在表中。3.把測得的十天降水量數據繪制成柱狀圖。(要求老師在下一次上課前做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