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2.3《壓縮空氣》教案設計.docx
3.壓縮空氣【教材簡析】通過前面兩節課的研究,學生已經認識到空氣與石塊、水等物體一樣,能占據空間。在此認知基礎上,本課以及此后的學習內容要對空氣的物質屬性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在科學的大概念里,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構成的,空氣當然也不例外。本課希望學生仔細觀察有關空氣壓縮和擴張的現象,然后讓學生試探性地從微粒的角度對現象進行解釋。聚焦版塊,通過提出對比問題,讓學生迅速把問題聚焦到后面要關注的核心概念上,特別是本課需要關注的問題空氣的壓縮。探索板塊,主要是通過學生活動,比較得出空氣可以被壓縮和拉伸,而水不能,并且發現壓縮的空氣有彈性這一特征。通過探索活動,學生會發現裝有水的注射器,活塞不能被拉動,而裝有空氣的注射器,活塞很容易向下壓和向上拉,并且被拉動的活塞在手松開以后,又會回到原來的位置。通過研討活動,學生認識到空氣是由許多微粒組成的,微粒之間的距離可以改變,因此很容易被壓縮和擴張。拓展版塊,通過一個小游戲,讓學生利用本課學過的知識進行應用。【學情分析】在學習了水單元以后,學生對水的特征已經有所了解。在本課所用到的材料中,對于像塑料袋這樣的容器學生比較熟悉,知道裝有空氣的塑料袋手指按一按,塑料袋會擠壓變形,但是對于像注射器這樣的硬質容器,學生不太接觸到。【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知道空氣占有一定的空間,空氣占據的空間可被壓縮。2.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知道壓縮的空氣是有彈性的,會產生彈力。科學探究目標1.學生通過教師指導,會使用對比實驗控制條件的方法,進行觀察。2.學生通過使用學習單,會運用繪畫等形式記錄實驗結果。科學態度目標1.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2.學生通過比較其他人的數據,體會多次實驗能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1.了解科技對生活的影響,壓縮的空氣可以制成救援的氣墊、玩具氣槍等。2.了解人的需求是影響科技發展的關鍵因素。【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通過對比實驗感受空氣是可以被壓縮或擴張的,并且壓縮的空氣是有彈性的。教學難點:解釋空氣為什么可以被壓縮或擴張。【教學準備】注射器、活動手冊、記錄紙。【教學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2分鐘)1.出示氣泡圖。提問:通過前兩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空氣是一種怎樣的氣體? (它是看不見、無色、無氣味、會流動的。)2.過渡:今天我們將繼續來研究空氣的另外特征。二、探究:空氣能否被壓縮(預設20分鐘)材料準備:每組兩個注射器、學生活動手冊1.出示注射器。提問:你會使用嗎? (學生上來演示)提問:用手握住的地方叫什么? (預設: 針筒。)針筒上面還有什么? (預設:刻度。)這個可以動的部分叫什么? (預設:活塞。)2.演示抽一段空氣。提問:現在老師如果把活塞往里推,手不放開,你覺得推得動嗎? (預設: 推得動或者推不動。)如果能推得動,能推倒哪里? ( 學生在活動手冊中進行預測。)提問:如果把活塞往外拉呢? (預設: 拉得動或者拉不動。) 出示活動手冊,學生進行預測,指導學習如何記錄,提示用力不能太大。交流預測,問題指向:能不能壓縮?壓縮的程度怎么樣?擴張的程度是多少?3.如果把空氣換成同樣多的水呢?能推得動或者拉的動嗎?再預測。4.出示活動手冊第6頁,明確要求,記錄現象。5.學生相互合作,感受空氣能否被壓縮。三、研討:發現及解釋原因( 預設15分鐘)1.學生交流反饋:通過剛才對空氣的往里推和往外拉的活動,活塞所指的刻度有什么變化?說明空氣有什么特征?小結:水不可以被壓縮,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的空氣有彈性。2.提問:為什么空氣容易被壓縮呢?3.教師解釋:空氣是由許多微粒組成的,我們可以用一個個小“O”表示空氣微粒。思考:當空間變小時,微粒會怎么變化?當空間變大時,微粒又會怎么樣?(學生畫出自己的猜想)4.交流觀點,發現問題。(預設: 數量不同,分布不同,大小變化。)5.模擬空氣微粒的運動,解釋原因。6.學生修正觀點。四、拓展:知識應用(預設3分鐘)1.空氣壓縮在生活中的應用。2.小游戲:空氣壓縮槍。【板書設計】3.壓縮空氣特征空氣 可以被壓縮和擴張水 不可被壓縮和擴張解釋【活動手冊使用說明】1.表格中刻度的記錄可以讓學生邊觀察邊記錄,培養學生良好的記錄習慣。2.表格下面的現象說明,需要學生對實驗現象經過加工之后,再總結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