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2.5《一袋空氣的質量是多少》教案設計.docx
5.一袋空氣的質量是多少【教材簡析】學生通過上節課的探究已經知道了空氣是有質量的,運用綠豆這種對比物,能直觀地了解20筒空氣的質量大概是多少。本課課題提出“一袋空氣的質量是多少”這個問題,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本課需要學生應用上節課的方法,來測量一袋空氣的質量,感受一定量的空氣究竟有多重,進一步確認空氣是有質量的。同時,本課用多種物體作為參照物去測量20筒空氣的質量,希望學生通過對比,觀察到相同質量的物體有不同的體積,從而對物體密度有一個直觀的感知,為以后學習密度概念積累經驗。【學情分析】不少學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已經知道了20筒空氣的質量等于35顆綠豆的質量(當然打氣筒的大小以及綠豆的大小也會導致具體數據發生浮動),感受到了空氣有多重。但它們是否能以此推出100 筒空氣的質量,還是需要本節課去體驗。同時,學生腦海中已架構起的是空氣質量與綠豆質量之間的數量關系,他們還無法進一步用其他物體去衡量空氣的質量,這也是本節課需要去體驗的。【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知道一定量的空氣具有一定的質量,質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體作衡量。科學探究目標1.學生通過教師指導,能夠使用簡單的儀器測量空氣的質量,并使用恰當的方式進行記錄。2.學生通過教師指導,能夠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和經驗解決一個相對復雜的問題。科學態度目標1.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發展進一步研究物體的興趣和愿望。2.學生通過實驗操作,體會細致操作、仔細觀察實驗的重要性。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1.學生通過探究活動,體會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標準物來測量空氣的質量。2.學生通過探究活動,了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物體,可以滿足不同的需要。【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簡易天平,用不同的標準物來測量空氣的質量。難點:通過簡易天平,用不同的標準物來測量空氣的質量。【教學準備】學生準備:簡易天平、皮球、打氣筒、不漏氣的大袋子、綠豆、乒乓球、小泡沫球、回形針、學生活動手冊等。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1套、高精度電子天平、板貼、皮球、打氣筒。【教學過程】課前談話:同學們,老師今天要考驗你們的一項品質,我先不說是什么,我們先看一個視頻,這個過程中我會觀察你們,看看有哪些同學通過老師的這項未知挑戰!播放視頻,教師觀察。談話:好了,考驗結果已經在老師心中了,我想大部分同學心里還是一頭霧水,其實老師要考驗你們的品質就是耐心,這堂課我們就有一個環節需要大家的耐心,老師想知道你們有沒有足夠的耐心來等待天平的平衡。一、聚焦:袋裝空氣,預測空氣質量(預設5分鐘)教師出示一袋空氣,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用綠豆來衡量20筒空氣的質量,那今天你能來預測一下老師手中這一袋空氣的質量相當于多少顆綠豆嗎?學生預測結果,教師板貼綠豆,在后面記錄預測數字。繼續提問:如果是這些物品(乒乓球、回形針、小泡沫球)作為衡量物,結果又會是怎樣呢?教師讓學生把預測結果記錄下來。二、探索:一袋空氣,稱出空氣質量(預設30分鐘)1.找方法。談話:同學們,那你們知道怎么稱量這一袋空氣的質量嗎?預設生答:我們再把它放到上節課的天平上去稱一下。談話:這樣稱出來的是空氣的質量嗎?預設生答:不是,還有袋子的質量。談話:老師給你們一個提示,假如我在這只袋子里打了100 筒空氣。你能根據上節課學過的知識,稱出這100 筒空氣的質量嗎?預設生答:我們可以先稱袋子的質量,再往里面打入100筒空氣,稱出來的總質量減去袋子的質量就是100簡空氣的重量了。談話:同學們認為這個方法怎么樣?預設生答:我覺得這個皮球容納不了100筒空氣。談話:嗯,說得有點道理。那應該怎么辦呢?上節課我們是打了多少筒呢?預設生答:20筒。我們可以先稱20筒空氣的質量,然后再乘以5就是100筒空氣的質量了。談話:你的小腦袋瓜真靈活,其他同學聽明白了嗎?若是不明白,請跟隨老師的腳步,我們再來捋一捋思緒。教師出示板貼,一步步地講解,首先我們將這袋子里的100 筒空氣平均分成5份,分別打到5個袋子里,那每個袋子需要打多少筒空氣?預設生答:20筒。教師:是的,這樣我們打氣是不是方便多了。接下來我們只要稱出這20筒空氣有多重就可以了。怎么稱還記得嗎?預設生答:記得。先在簡易天平的左邊放一個袋子,右邊放綠豆,直到平衡;接著在往袋子里面打入20筒空氣,再放上去,我們會發現指針往左邊偏了,我們繼續在右邊放綠豆,直到平衡,現在綠豆的綠豆數量減去稱出袋子的綠豆數量就是20筒空氣的質量了。教師:你的記憶力真棒,幫助大家回顧了上節課的稱法,那我們需要每個袋子都打入20筒空氣,都去稱一遍嗎?預設生答:不需要,因為是平均分的,我們只要稱一遍,最后乘以5就可以了。教師:真厲害,假設老師稱出20筒空氣的質量相當于5顆綠豆,那100筒空氣的質量就是多少顆綠豆呢?預設生答: 25顆。2.稱重量。談話:同學們,剛剛我們用綠豆稱出了100筒空氣的質量,那如果換成回形針、皮球、乒乓球等,應該怎么稱呢?預設生答:可以用回形針稱出癟皮球的質量,往里面打20筒空氣,再加回形針,之后加的回形針數量就是20筒空氣的質量。談話:嗯,這也是一個方法,可是老師給你們的回形針數量有限呀,好像都不能稱出一個癟皮球的質量。(教師可以在講臺上演示一下)其他同學有更簡便的方法嗎?預設生答:我們可以用綠豆稱出癟皮球的質量,再慢慢加入回形針,那之后加入的回形針數量就是20筒空氣的質量。談話:你真是聰明小博士啊。其他同學聽懂了嗎?我請人再說一說。若是大部分同學還是聽不懂,教師可利用板貼進行演示。接下來,教師布置學生實驗,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1號為材料員收發整理材料。每個同學輪流做實驗,1號同學用綠豆衡量,2號同學用回形針,3號同學用乒乓球,4號同學用小泡沫球。其中一個同學在稱量時,他對面的兩個同學為打氣員,旁邊的同學幫助一起觀察指針。最后,每個同學都要把實驗數據記錄下來,實驗時間為18分鐘。學生實驗,教師巡視,并把做出來的數據記錄在黑板上的大表格內。三、研討:空氣(預設3分鐘)1.如何測量一袋空氣的質量?這個問題已經放在課堂導入部分,第一步是搞清楚100筒空氣相當于5個20筒,第二步是取5份相當于20筒空氣的物品。2.跟學生一起計算大表格中100 筒空氣的質量相當于多少物品?從中分析每個小組數據差異的原因? .A. 可能是讀數不準確造成的。B.可能沒有等待指針平衡就再次添加物品,導致實驗有了誤差。C.每顆綠豆并不是完全一模一樣的,因此各組之間也會存在微微的差異。3.比較這袋空氣和其質量相當的物品,你發現了什么?同樣質量的2種物體,如一袋空氣的體積可以比幾粒綠豆大得多。主要是給學生視覺上強烈的沖擊,為今后密度的學習做好鋪墊。四、拓展:用電子秤稱空氣質量(預設2分鐘)談話:同學們,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有好些精確的工具可以稱量出空氣的質量,我們一起來試一下吧。出示籃球、電子秤、打氣筒,稱量打氣前后示數的變化。【板書設計】5.一袋空氣的質量是多少20筒空氣=5顆綠豆100筒空氣=25顆綠豆【活動手冊使用說明】1.填表格,邊活動邊記錄,培養學生良好的記錄習慣。2.這個學生活動手冊,既要讓學生將測量結果記錄下來,也要作為一份班級匯總表以恰當的方式呈現在黑板上,便于對所有學生(小組)的數據進行匯總分析。3.表格中要填寫打入的空氣“筒數”,不一定要20筒,可多可少,關鍵需要根據打氣筒的大小和氣密性,選擇一個合適的數量,教師要提前做好“下水實驗”,以便在指導學生開展實驗時,做到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