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2.1《感受空氣》教案設計.docx
1.感受空氣【教材簡析】感受空氣是第二單元空氣的起始課,本課主要借助生活中與空氣密切相關的物體來深入研究空氣的特征,如占據一定空間,有質量,可以流動等,同樣選取了空氣和另外兩種不同狀態的物質進行對比研究,目的是引導學生區分氣體、固體和液體,進而對這些相同點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為本單元中持續學習空氣做鋪墊。聚焦板塊,通過導入活動,希望學生關注到兩個問題,空氣的特征有哪些?空氣的作用有哪些?這樣更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前概念,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也為本單元后續研究內容的展開做一個鋪墊,讓學生對空氣的認識更全面、更科學。探索板塊,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兩個游戲,發現空氣的更多特征。通過感受活動,學生發現空氣可以壓縮、很輕等特征。通過傳遞游戲,訓練學生的思維,發現空氣會流動、不易密封等特征。拓展板塊,通過游戲后研討,讓學生對物質的三態,固體、液體和氣體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為后續研究做好鋪墊。【學情分析】之前學生已經對空氣進行了初步的研究,知道空氣具有無色、無味、透明、會流動、形狀不固定的特征,能夠運用各種感官去觀察空氣,獲取新知;也知道空氣與石頭、水兩種物質相比較有許多不同的特征,但是對于相同點的認知是比較缺乏的。【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學生通過感受活動,知道空氣雖然看不見,但是可以被我們感知并且存在于我們周圍。2.學生通過傳遞游戲,認識空氣具有易泄漏、輕、能被壓縮等特征。3.學生通過感受活動,知道空氣總會充滿各處。科學探究目標1.學生借助生活中和空氣相關的各種物品,并運用多種感官,了 解空氣特征。2.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用簡單的文字或者圖畫記錄實驗結果,嘗試用科學的語言進行匯報。3.學生通過對氣泡圖進行補充,學會整理信息。科學態度目標1.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能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活動。2.學生通過研討活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講述自己的觀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初步了解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需要從自然界獲取資源,意識到空氣的重要性。【教學重難點】重點:在游戲中發現空氣的特征。難點:關注空氣的新特征,能夠產生認知沖突。【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黑盒、學生實驗器材1套、班級記錄表。小組:水、石頭、空氣、自封袋、透明杯子、籃子、大號透明塑料袋、氣球、哨子、實驗記錄單。【教學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帶蓋的黑盒1.黑盒游戲,請學生來摸-摸。提問:摸到了什么? (預設: 什么都沒有) 2.打開盒子展示,強調盒子里面的確是放了東西。提問:你們猜猜看是什么? (預設: 空氣)3.揭示課題:感受空氣(板書)。提問:我們了解的空氣有什么特點? (預設: 摸不到、看不見、無色、無味、沒有固定形狀等)提問:在你們的腦海中,空氣有什么作用呢? (預設: 呼吸,植物營養一一光合作用,大自然的組成部分等)4.小結:空氣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空氣的。二、探究研討:空氣特征(預設25分鐘)(一)游戲一:感受空氣材料準備:每組1個大透明塑料袋、1個氣球、1個哨子1.出示:1個大透明塑料袋、1個哨子、1個氣球,你們分別會怎么玩?2.學生說玩的方法,明晰各物品的游戲方法,尤其是透明塑料袋,學生示范裝空氣的方法(打開袋子輕輕的一兜, 用手抓緊袋口,再擰一一圈,觀察結束前都不能松開袋口)。3.出示實驗記錄單,明確實驗要求,學生實驗并記錄實驗結論。4.學生匯報交流:我們通過什么方法,發現空氣有什么特征?小結:空氣很輕,會流動,會發出聲音壓. (填入氣泡圖中)(二)游戲二:傳遞游戲材料準備:每組準備水、石塊、空氣、自封袋、透明杯子、碗1.出示:三樣物品水、石頭和空氣,三個自封袋、透明杯子和碗,每個容器中只能裝一樣物品進行傳遞。2.學生小聲討論實驗方法。3.出示實驗記錄單,明確實驗注意事項,學生實驗并記錄實驗結論,并思考理由。4.學生匯報交流:(1)我們用什么(容器)來傳遞什么(物質),理由是什么?小結:空氣容易泄漏,會流動。(填入氣泡圖)(2)空氣和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空氣和石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預設:空氣和水的共同點是都會流動,都沒有固定形狀。)(預設:空氣和石頭的共同點是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都占空間。)三、拓展:認識物質三態(預設5分鐘)介紹固體、氣體和液體,學生舉例。四、小結與延伸(預設5分鐘)1.小結空氣特征,解釋氣泡圖上的氣泡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增減的。2.針這些空氣特征提出新的質疑。小結:那么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進入后面的課堂學習。【板書設計】1.感受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