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成人在线_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狠狠干狠狠干香蕉视频_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九九热欧美,天天干天天射天天操,日本精产品一二三产品区别

歡迎來到叮當云教育! | 幫助中心 教學備課就來叮當文庫!

叮當云教育

換一換
首頁 叮當云教育 > 資源分類 > DOCX文檔下載
 

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Word教案(全冊共98頁).docx

  • 資源ID:43856       資源大小:1.20MB        全文頁數:101頁
  • 資源格式: DOCX        下載權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80金幣 【人民幣8元】
快捷注冊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80金幣 【人民幣8元】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統會自動生成賬號(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下次登錄下載和查詢訂單;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加入VIP,下載更多資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Word教案(全冊共98頁).docx

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Word教案(全冊,共98頁)目錄:單元:水1.水到哪里去了2.水沸騰了3.水結冰了4.冰融化了5.水能溶解多少物質6.加快溶解7.混合與分離8.它們發生了什么變化單元:空氣1.感受空氣2.空氣能占據空間嗎3.壓縮空氣4.空氣有質量嗎5.一袋空氣的質量是多少6.我們來做 “熱氣球”7.風的成因8.空氣和我們的生活單元:天氣1.我們關心天氣2.認識氣溫計3.測量氣溫4.測量降水量5.觀測風6.觀察云7.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8.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1.水到哪里去了【教材簡析】這是本單元的起始課,本課在教科書上共3頁,分為3個版塊:教科書第2頁,聚焦版塊,展示了一幅占據一整個頁面的水圖。聚焦部分的問題是“水還可能有其他的形態嗎?”,指明了這節課的內容是讓學生研究水的其他形態。教科書第3、4頁的探索版塊主要有四個活動,一是解釋水到哪里去了,二是說說生活中的蒸發現象,三是用實驗解釋蒸發現象,四是比較水和水蒸氣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第一個活動中,用濕布擦黑板,過一會兒黑板上的水跡不見了;用水洗手,不用擦手也會干。這些現象里的水都去哪里了呢?學生通過嘗試解釋日常的生活經歷,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在此過程中豐富對水的感性認識。第二個活動說一說生活中類似的現象是基于第一個活動展開的,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深刻體會發生在周圍的蒸發現象,了解到蒸發是無處不在、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的。值得注意的是,“說一說” 部分中的“煮食物”現象,學生會將煮食物過程中出現的白氣誤認為是水蒸氣,教師需要進行適當的引導。在基于第一和第二個活動的認識之后,學生需要用實驗一證明自己的猜測,因為科學探究講求的是事實,有依據。實驗一通過比較兩個有蓋和無蓋的杯子,在相同環境條件下,杯中等量的水的變化,探討水到底去哪里了?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當提醒學生控制好變量,還有實驗中兩個杯子的大小、形狀要一致,兩杯水的起始水量相同才能體現公平,還應提醒學生做好標記,以便記錄下相應的實驗現象。實驗二通過倒扣在地面一段時間的透明塑科盒的變化,觀察和研究水去哪兒了?該過程需要引導學生關注水蒸氣的特點。這兩個實驗都需要較長的時間,應該提前安排。第四個活動是基于對實驗的理解和分析之后展開的,此時對水蒸氣的理解變得更具體、豐富,更容易理解水和水蒸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教科書第4頁,研討版塊,共有3個問題: 1.“怎樣解釋兩個杯子出現的不同現象?依據是什么?”2.“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認為它們是什么? 3.“水和水蒸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這三個問題都是圍繞著實驗探究和比較展開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描述情況來發現學生是否理解了整個過程,并對兩者的特點進行歸納整理。【學情分析】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質,也是最常見的物質,學生在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學習時,對水進行了一些學習和觀察,在生活中也積累了大量有關水的知識。了解到水可以用來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質,從水中可以看見氣泡,人類離不開水,等等。這些知識是有趣的、和生活情景直接相關的,但也是零散的。如何將學生對水的感性認識向科學概念轉化呢?這是我們期待學生關注和探究的問題。【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水蒸氣。2.水蒸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像空氣一樣的氣體。科學探究目標初步經歷探究性實驗“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活動。科學態度目標1.嘗試多角度、多方式解釋生活中的現象。2.形成細致、客觀地觀察的態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意識到水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學重難點】重點:1.了解水蒸氣的一些特點; 2. 能設計實驗證明“水到哪里去了”。難點: 1.區分“水蒸氣”與“白氣”; 2. 明白水蒸氣還是水。【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小組準備:兩個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鮮膜)、一根橡皮筋、一個透明塑料盒。教師準備:班級記錄表、有關水的教學課件等。【教學過程】一、 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干凈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1.出示一杯清水,提問: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一年級我們就觀察過一瓶水,你能說說水有哪些特點嗎?教師用抹布蘸清水,板書:“水”,為后續的探索階段埋下伏筆。2.學生交流他們知道的有關水的知識。 (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注意把水和水蒸氣的共同特點有意識地板書在中間。)3.揭題: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問:水到哪里去了(順勢板書課題)。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預設20 分鐘)材料準備:兩個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鮮膜)、一根橡皮筋、一個透明塑料盒、學生活動手冊 1.提問:水到哪里去了? (預設:蒸發了、跑到空氣中去了)2.追問:你知道什么是蒸發嗎?小結: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就叫做蒸發。3.說一說我們在生活中還遇到過哪些類似現象。(學生舉例)當學生將煮食物(或燒開水)時上方飄著的白氣理解為水蒸氣時,教師出示課件(燒開水的圖片或小視頻) ,讓學生觀察壺嘴與白氣之間的部分, 幫助學生理解水與水蒸氣之間的變化。4.你有什么辦法可以證明水是蒸發了(跑到空氣中去了)呢?空氣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5.學生分小組討論。6.交流方法。7.課前的實驗方法參考。實驗要在前幾天完成并記錄。方法一:準備兩個大小、形狀一致的透明水杯,向兩個水杯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標記,其中一個杯子用塑料薄膜蓋好并用皮筋扎緊,另一個敞口。把兩個杯子同時放置在同一個通風、向陽的位置一段時間(注意不能去碰,以免影響實驗效果),觀察并記錄下實驗現象。方法二:將一個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時間,觀察盒中的變化。三、研討:實驗發現(預設13分鐘)材料準備:學生活動手冊1.圍繞三個問題,學生先進行小組內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2.派代表進行集體交流,問題逐個解決。問題一:怎樣解釋兩個杯子出現的不同現象?依據是什么?小結:沒有蓋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氣中了,而蓋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過程中被攔住了。問題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認為它們是什么?預設:一是小水珠,二是水蒸氣。小結:確切地來說是水蒸氣凝結形成的小水滴。問題三:水和水蒸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形成韋恩圖,學生補充修改自己的活動手冊。)四、拓展(預設2分鐘)思考:水蒸氣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呢?請你課外通過各種途徑去搜集信息。【板書設計】1. 水到哪里去了【活動手冊使用說明】韋恩圖主要用于比較兩個事物的異同點,已經多次出現在學生的記錄活動中。比較水和水蒸氣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水的特點有哪些,水蒸氣的特點有哪些,有目的的將共同特征放在中間,最終通過畫圖的方式將水和水蒸氣的特點分別圈畫出來,呈現出交叉。這樣的方式也有利于學生接受和理解韋恩圖,在接下來的幾課當中也可以嘗試多使用鞏固。另外,學生對水和水蒸氣的特點中無色與透明這兩個概念容易混淆,認為無色的東西一定是透明的,透明的也必然是無色的。現在的學生基本上都戴過墨鏡,是個能幫助學生理解透明與無色區別的很好例子。2.水沸騰了【教材分析】本節課學生主要做好探究水的沸騰實驗,觀察水的沸騰過程,能從探究實驗中獲得并記錄水沸騰的相關現象與證據,與己有的認知形成沖撞、整合,獲得深刻的身心體驗。聚焦板塊,通過觀察圖片現象,結合提示的問題,明確這節課需要在加熱的前提下觀察杯子里的水會出現什么現象。探索板塊,共分為2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預測,即說一說或畫一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展現學生已有的認知。第二部分是在學生已有認知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給燒杯里的水加熱,觀察水在加熱過程中出現的現象、記錄加熱溫度數據。教材中的提示要點給予了詳細的參考。由于該過程涉及到實驗器材的組裝和酒精燈的使用,教師需要提供必要的演示,并注意提醒學生注意安全,謹防燙傷。研討板塊,組織整理實驗記錄,進行討論分析,利用提示性問題,讓學生對水沸騰過程的變化有全面的認識,并能夠有序、有條理地匯報,明確水的沸點在正常壓強下是100,在沸騰過程中一直保持100,并知道水變成水蒸氣后,體積會大大增加。親歷探究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和良好的觀察習慣。【情況分析】學生在生活中常見水沸騰現象,但不會太在意,只有較為模糊的感性印象,例如水沸騰時能夠看見氣泡以及聽到聲音等,缺乏對沸騰過程具體的認知。酒精燈等試驗器材,學生可能第一次接觸,用溫度計測量水溫的方法也是第一次具體涉及。在探究活動中,學生要學會合理分工,小組合作完成觀察實驗,并且十分注意實驗安全的意識已經初步具有。【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沸騰是液體受熱超過其飽和溫度時,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劇烈汽化的現象。沸騰過程中水的溫度不再發生變化。科學探究目標1.探究活動中,通過猜測、觀察、實驗、研討等發現事實,發展思維。利用文字、圖表、圖畫等方式描述觀察、實驗結果,并對結果進行分析。2.探究活動中,發展觀察能力、歸納能力和表達能力。科學態度目標形成尊重事實、重視證據的科學態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認識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資源,形成保護水,珍愛生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重難點】重點:水加熱過程的變化。難點:實驗器材的組裝和使用。【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漏斗、塑料袋、教學課件。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小組準備:三角架、石棉網、燒杯、酒精燈、溫度計、硬紙蓋、水、(計時器)。【教學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教學課件1.課件出示圖片,提問:你燒過水嗎?提問:如果我們不停地給水加熱,會出現什么現象?2.揭示課題:水沸騰了(板書)。二、探索:給水杯里的水加熱(預設25分鐘)(一)預測活動(如果我們不停地給水加熱,會出現什么現象? )說一說或畫一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記錄在書本的記錄框里。預設:學生:水里看見氣泡,水面上看見白色的氣體等。用圖畫出現象。(二)給燒杯里的水加熱材料準備教師準備:漏斗、塑料袋、教學課件。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小組準備:三角架、石棉網、燒杯、酒精燈、溫度計、硬紙蓋、水。1.給水加熱的實驗,我們需要安裝什么樣的裝置呢?2. ppt展示實驗裝置,認識實驗器材名稱及作用。3.結合微課或其他視頻了解酒精燈的使用。4.結合ppt,學生了解測量水溫的方法。( 教師補充介紹。)5.實驗安全提示。6.分組組裝實驗裝置,開展實驗,在活動手冊上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屏幕出示電子計時器或分組提供計時器。)三、研討:實驗發現(預設10分鐘)1.提問:水在加熱過程中發生了哪些變化?水在加熱過程中溫度不斷上升,沸騰后溫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熱過程中,我們看見杯底有氣泡產生,氣泡上升并且不斷變大,到水面時氣泡破了,水面看見熱氣產生。2.提問:水在達到什么溫度時沸騰?正常壓強下是100。(同時讓學生明確溫度計的100就是以水沸騰時的溫度為基礎規定的。)提問:水沸騰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什么現象?水在沸騰過程中我們看見溫度保持不變。3.演示實驗:水變成水蒸氣的體積變化。小結:水變成水蒸氣后體積會變大。【板書設計】2.水沸騰了水中: 氣泡產生水加熱 水面:氣泡破裂水面上:熱氣產生水沸騰 100C水變成水蒸氣,體積會變大。3.水結冰了【教材簡析】水結冰了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三課,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水的特點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冰是水的一種存在形式,初步了解冰與水之間的變化關系。上一課的學習,通過測量水溫,已經讓學生對溫度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通過這節課,要讓學生對溫度有一個更深的了解和認識,明白溫度的變化是與熱量相關的。本課分為兩部分:觀察、了解冰的特點,并能與水的特點進行比較;探究水在什么條件下會結冰。“水在什么條件下會結冰”是本課的新知識點,也是本課的重難點。這一課還為后面的幾課集中探討水的狀態變化與熱量的關系奠定了基礎。【學情分析】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時常見到冰,對冰已經有了感性的認識,因此學生理解、掌握冰的特點,比較水和冰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并不難。通過前兩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溫度計的使用方法,知道溫度升降與熱量變化的關系。在本課中,規范操作和準確測量水結冰時的溫度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的引導就顯得尤為的重要。【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當環境溫度低于0,水的溫度下降到0時,水開始結冰,從液體狀態變成了固體狀態。2.水在結冰過程中,要向周圍放出熱量。科學探究目標1. 觀察、記錄水結冰過程中的各種變化。2. 觀察、比較水與冰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科學態度目標1. 初步感受、體驗物質狀態的變化。2. 樂于在實驗觀察活動中保持認真、細致的態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在自然環境中,水與冰可以相互轉化。【教學重難點】重點: 知道水下降到0時開始結冰,并且向周圍釋放熱量。難點: 完成實驗操作,并且在實驗中更多地發現由水結成冰的各種變化。【教學準備】學生準備:試管、純凈水、碎冰、溫度計、燒杯、實驗、小勺、記號筆、學生活動手冊等。教師準備:各種冰的圖片、教學課件等。【教學過程】一、導入 (預設5分鐘)教師出示一杯熱水。讓學生估計并測量這杯水的溫度。師:過一會兒再測一下,這杯水的溫度會如何變化呢?師:如果一直讓這杯水的溫度下降,會出現什么情況? 二、探索:水變成冰的過程(預設25分鐘)1.教師提問:你們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讓水變成冰?除了把水放到冰箱里冷凍之外,還有什么方法呢?2.教師分別出示碎冰、燒杯、試管等實驗器材。利用課件,出示課本中操作圖片,啟發學生水結成冰實驗如何操作?3. 鼓勵學生大膽猜測:水在什么溫度下會結冰?水在結冰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什么樣的現象發生?注意觀察水與冰的不同。4.課件出示注意事項:(1)持續觀察記錄水溫的變化,重點關注兩次溫度:試管剛插入燒杯時的溫度,水剛開始結冰時的溫度。(2)溫度計不要觸碰到杯壁。(3)觀察記錄及時。(4)注意分工合作。(時間過長,容易疲勞,因此學生可合作替換)5.實驗:l 在一支試管中加入約四分之一的清水,在水面處做好標記。l 將裝有清水的試管放入盛滿碎冰(加入了食鹽)的容器中,用溫度計測量試管中水的溫度。l 溫度計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變,等待試管中的水結冰。l 當試管中的水開始結冰時,記錄溫度。l 水完全結冰后,在試管上標記冰柱的高度。6.教師巡視指導,注意積極評價小組及個人在實驗活動中的表現,及時糾正在實驗操作中的錯誤,注意掌控實驗活動的時間。三、研討 (預設7分鐘)在完成實驗操作后,幻燈片出示三個研討交流的問題:1.水在什么條件下會結冰?2.水結冰后有哪些變化?3.冰還是水嗎?四、拓展 (預設3分鐘)1.解釋冰箱冷凍室里的礦泉水為什么會結冰?2.利用幻燈片展示生活中冰天雪地的美景。【板書設計】3.水結冰了0水 冰(液體) 釋放熱量 (固體)4.冰融化了【教材簡析】本課是三年級上冊水單元的第4課。教科書從冰融化的場景引入,喚起學生已有認知“溫度升高時,冰會融化”,由此引出本課研究的主題“冰的融化”,從而開展觀察記錄冰融化過程中的各種變化的活動。聚焦版塊,由冰融化的場景引出本課的問題“如果給冰加熱,會看到什么現象”。探索版塊,首先讓學生簡單地說說對“冰的溫度一直上升會怎么樣”這一問題的猜想;接著用吸管或吹風機向冰塊的某-一個部分吹熱氣或熱風,觀察冰塊的變化,引導學生思考冰塊融化的原因;然后觀察記錄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的變化,并通過在試管上做標記,了解冰融化成水后體積會變小;最后比較水、水蒸氣和冰的相同和不同,并用箭頭表示它們的轉化關系。研討版塊,在經歷探究與觀察活動的基礎上,讓學生對“冰融化成水的原因”“冰融化成水發生的變化”及“水、水蒸氣和冰的相同與不同”等問題進行充分交流,進一步理解“物質能夠從一種狀態變化為另一種狀態”的科學概念。【學生分析】關于冰的融化,學生有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學習興趣濃厚。基于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關于“如果給冰加熱,會看到什么現象”這一問題,學生應該能比較容易做出預測,他們已經知道要使冰融化需要給冰加熱,但是很少有學生仔細觀察過冰融化的全過程。觀察和記錄冰融化的活動對于學生來說很有必要,這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水、水蒸氣和冰原來是同一種物質。【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當環境溫度高于0時, 冰開始融化。2.冰在融化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熱量是使水的狀態發生變化的重要因素。科學探究目標1.給冰塊加熱,觀察冰塊的變化。2.觀察并記錄冰融化成水的變化過程。科學態度目標1.初步感受、體驗物質狀態變化的可逆性。2.養成在實驗觀察活動中保持認真、細致的態度,意識到細致地觀察能獲得更多的發現。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在自然環境里,水蒸氣、水、冰三態共存,水的三態之間可以互相轉化。【教學重難點】重點:觀察冰融化過程中的各種變化。難點:持續觀察并記錄冰融化成水的變化過程。【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教學課件。學生準備:冰塊、吸管、蒸發皿、結冰的試管、燒杯、熱水、記號筆、學生活動手冊。【教學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3分鐘)1.出示圖片:冰慢慢融化的場景。提問:冰在什么條件下能融化成水呢?2.出示冰塊。提問:如果給這塊冰加熱,會出現什么現象?3.揭示課題:冰融化了(板書)。二、探索: 冰融化的過程(預設15分鐘)觀察一:冰塊融化了。1.引導學生思考:怎樣給冰塊加熱?2.教師出示吸管并指導:用吸管不斷地向冰塊的某一部分吹熱氣。 3.學生實驗,教師巡視。4.引導學生說說發現:冰塊發生了什么變化? 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觀察二:冰融化的過程。1. 引導小組討論實驗方法。(1)預測冰在融化過程中會有哪些變化?(2)我們可以怎樣用實驗驗證?2.出示實驗材料:一 杯熱水和一支試管(內有冰)。提問:你能利用材料使試管中的冰溫度越來越高嗎?3.明確實驗步驟和觀察重點。(1)在試管的冰面處做好標記。(2)將試管浸入水中,觀察變化。(3)冰完全融化后,標記水面的高度。4.分發材料,小組觀察,教師指導。5.引導學生匯報發現。冰在融化過程中發生了什么變化?是怎樣變化的?6.小結:冰吸收熱量,溫度上升,固態的冰融化成液態的水,體積變小。三、整理:水的三態變化(預設10分鐘)1.呈現資料。冰是固態的水,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態的水。水是液態,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有一定的體積。水蒸氣是氣態的水,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存在于空氣中。2.小組討論。(1)水、水蒸氣和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用箭頭表示它們的轉化關系。四、研討(預設10分鐘)1.水、水蒸氣和冰是同一種物質嗎?2.出示圖片(自然界中水的三態變化)。引導學生思考:自然界中,水的三種狀態是怎樣轉化的?五、拓展(預設2分鐘)1.出示冰和冰激凌的圖片。提問:在相同的條件下,你覺得冰和冰激凌哪一個融化得更快一些呢?說說理由。2.課后去試一試吧! 【板書設計】 4.冰融化了溫度上升5.水能溶解多少物質【教材簡析】通過平時的生活經驗,學生知道食鹽、白糖、味精、紅糖等物體在水中能夠溶解,知道通過攪拌能加快食鹽的溶解速度。本節課將要研究比較不同物質(以食鹽和小蘇打為例)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學生將學習到一種常用的實驗方法對比實驗。通過對比實驗的方式,對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進行比較,明白水能夠溶解的物質的數量是有限的,且不同的物質溶解的數量是不同的。聚焦版塊,通過提問和聯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引出本課主題“同樣多的水中,不同的物質溶解能力一樣嗎”。探索版塊,主要編排了兩個探索活動。活動一讓學生說一說哪些物體能夠溶解在水中。活動二是讓學生通過對比實驗的方式,說明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溶解的能力不同。實驗時可以采用書本上的先分別取大約20克食鹽和小蘇打,再把它們平均分為8份。這種方法在教師準備材料時需要花費較多時間,稱量好20克食鹽和小蘇打后,將它們先平分成2份,再平分成4份,最后平均分成8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鹽或小蘇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這種方法易操作,但刮的力度、深淺會不同,還有將鹽灑出等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這是本課的主要活動,通過對比的方式對實驗現象有直觀的感受。其中活動二為本課的核心活動,為保證其有足夠的探究時間和空間,教學時可把活動一前置到聚焦環節。研討版塊,通過分析全班小組的實驗數據,分析出食鹽和小蘇打在相同的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并組織學生研討“為什么我們在做上面實驗的時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通過研討,讓學生認識到在實驗的過程中,“要等前一份完全溶解之后才能加入后一份”這一實驗方法的目的和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起控制實驗變量,防止干擾的實驗意識。拓展版塊,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物質,比如味精、紅糖、白糖等,讓這些物質也溶解在水中,并自主去研究、比較它們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從更加廣泛的角度說明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樣的。【學情分析】 在本課開始前,學生已經知道了生活中有不少物體能夠溶解在水中,知道通過攪拌能加快食鹽的溶解速度。但是對于書本中出現的小蘇打和食用堿平時接觸較少,不清楚它們的樣子及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時對于“不同物質在水中溶解能力的不同”也比較模糊。【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水能溶解食鹽和小蘇打。2.同樣的水能夠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數量是不同的。科學探究目標1.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同樣的水中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數量。2.能用攪拌使水中的物體充分溶解。科學態度目標學會使用對比的方法觀察實驗現象。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可以利用這種變化為生活服務。【教學重難點】重點:發現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難點:學會采用對比實驗的方法研究相應的問題。【教學準備】學生準備:食鹽20g,平均分成8份,小蘇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鹽20g、小蘇打20g、2克的勺子、尺子);2個裝有50毫升水的燒杯、玻璃棒2根、白糖1份、味精1份、紅糖1份、學生活動手冊、全班數據匯總表。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1套【教學過程】一、 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 1小包食鹽,1小包紅糖,裝有水的燒杯1個,玻璃棒1根1.出示食鹽,提問:把它放到水里,會怎么樣? (學生根據之前的生活經驗進行預測。預設:消失了,不見了,溶解了。)2.老師將食鹽放入水中,攪拌使之溶解。3.提問:除了食鹽,你還知道哪些東西能夠溶解在水中? (學生交流,教師板書。預設:白糖,味精,紅糖等。)4.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進行補充說明紅糖,并出示紅糖。(板書:紅糖)5.提問:如果我在這杯水里不斷加入食鹽,食鹽能夠不斷溶解嗎?那紅糖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嗎? (學生進行猜測。)6.提問:那么,同樣多的水中,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一樣嗎? (學生猜測。)7.揭示課題:水能溶解多少物質(板書)。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鹽和小蘇打(預設25分鐘)材料準備:每組準備食鹽20g,平均分成8份,小蘇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鹽20g、小蘇打20g、2克的勺子、尺子);2個裝有50毫升水的燒杯、玻璃棒2根、學生活動手冊、全班數據匯總表 (實驗時可以采用書本上的先分別取大約20克食鹽和小蘇打,再把它們平均分為8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鹽或小蘇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1.提問:那么,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同樣多的水中,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如果這節課我們就用食鹽和小蘇打來研究這個問題,應該怎么研究? ( 預設:學生提出實驗設想。)2.根據學生意見,適時出示小組討論的提示:要知道同樣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鹽和小蘇打,我們打算怎么做?我們還應注意什么?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實驗方法和注意點,教師巡視。)3.全班交流實驗設計方案,教師選擇關鍵詞進行板書。(預設: 水量一樣多;食鹽和小蘇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并且要等前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板書:水量統一,每次加入物質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為止。 4.閱讀教材的第13和14頁,思考并交流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水為什么要一樣多?怎樣加入食鹽?什么時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什么時候停止加食鹽和小蘇打?怎樣知道食鹽和小蘇打完全溶解了?5.教師進行相應的指導,并演示。(采用平勺定量法時要演示如何獲取2克的食鹽 ,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鹽,用尺子刮去多余的鹽。攪拌的操作規范攪拌時玻璃棒不能碰到燒杯的底和壁。什么時候加入第二份食鹽、第三份食鹽,要將食鹽溶解的份數及時記錄下來。如何判斷食鹽是否完全溶解等。)6.出示活動手冊第3頁,指導學生完成實驗記錄:先完成食鹽的溶解實驗,再完成小蘇打的溶解實驗,并根據食鹽和小蘇打溶解的情況,進行記錄。當1份食鹽或小蘇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時候,在表格中打一個1,在實驗結束時,通過統計的數量來表示食鹽或小蘇打溶解的份數。7.學生分組實驗并記錄食鹽和小蘇打溶解的量。教師進行巡視和指導,巡視的注意點: (1) 是否按照流程進行實驗; (2) 小組內是否人人參與; (3) 是否對實驗仔細觀察并及時記錄。8.學生完成實驗后整理器材,匯總全班的數據到黑板上或者課件上。三、研討:實驗發現(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全班數據匯總表1.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實驗數據匯總表,進行交流: 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份食鹽?多少份小蘇打? 2.小結我們的發現: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鹽溶解的份數多,小蘇打溶解的份數少。3.組織討論:為什么我們在做上面實驗的時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這樣加有什么好處? (學生交流想法。 達成共識:這樣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夠清楚地知道,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能夠溶解的份數。)四、拓展:其他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樣嗎 (預設5 分鐘)材料準備:白糖、味精、紅糖各一份1.教師出示白糖、味精、紅糖,提問:如果想知道這幾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們可以怎樣研究? (學生交流實驗方法。 ) 2.回家后同學們可以利用今天課堂上的實驗方法,探究這些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板書設計】5.水能溶解多少物質食鹽、小蘇打、白糖、紅糖、味精、食用堿.水量統一 每次加入物質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 直到不能溶解為止【活動手冊使用說明】1.在學生研究活動過程中,根據食鹽和小蘇打溶解的情況,進行記錄。當1份食鹽或小蘇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時候,在表格中打一個1,在實驗結束時,通過統計1的數量,來表示食鹽或小蘇打溶解的份數。2.在班級匯報時,可以在班級記錄表中匯總每個小組的觀察結果,通過全班數據的呈現來直觀展示一杯水中溶解食鹽或小蘇打的份數。3.在“我的發現”一欄中,引導學生通過文字形式將自己的發現記錄下來,水能夠溶解食鹽和小蘇打,但是溶解的數量是不一樣的。6.加快溶解【教材簡析】通過上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很多物質能在水中溶解,本節課要研究“如何加快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聚焦板塊,直接提出了本節課的研究重點“我們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物質在水中的溶解”。使學生對溶解有了進一步的思考,了解學生的已有認知。探索板塊,主要通過三個探索活動,使學生學會如何進行對比實驗,同時認識到不同情況下食鹽溶解的速度是不同的。通過探索活動學生會發現,要知道“如何加快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必須通過對比實驗才能知道,而進行對比實驗,只能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其它條件保持不變。此外學生還發現,食鹽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食鹽攪拌比不攪拌溶解得快。研討板塊,通過研討活動,學生可以認識到通過攪拌和提高水的溫度,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同時鼓勵學生對影響溶解的因素進行思考,還有哪些方法能夠影響食鹽在水中的溶解。拓展板塊,通過讓學生討論還有哪些方法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鼓勵學生在課后,利用今天在課堂上探究的方法繼續尋找更多加快食鹽溶解的方法。【學情分析】學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質跟食鹽一樣,放在水中能夠溶解。對于加快溶解的方法知道一些,比如知道能通過攪拌的方式加快溶解,但是學生對于熱水是否能夠加快食鹽的溶解速度還不清楚。對于實驗方法,學生知道要通過對比實驗才能得出結論,但是通過“控制變量”進行對比學生不是非常的清楚。【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通過攪拌和提高水的溫度,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科學探究目標1.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不同的水中溶解相同食鹽的速度。2.能用攪拌使水中的物體加快溶解。科學態度目標學會使用對比的方法觀察實驗現象。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種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生認識到通過攪拌和提高水的溫度,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難點:設計對比實驗進行探究。【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實驗材料1套。小組準備:相同質量的食鹽4份、四杯水(三杯自來水、一杯熱水)、玻璃棒1根、秒表1只、學生活動手冊。【教學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2分鐘) 材料準備:食鹽1份,一杯水1.出示食鹽和水。提問:把食鹽放入水中會如何? (預設: 食鹽會溶解在水里。)提問:這些食鹽完全溶解在水中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預設: 5分鐘、6分鐘、10分鐘。)提問:誰有辦法使食鹽更快地溶解? (預設: 用熱的水、用玻璃棒攪拌等。)2.揭示課題:加快溶解(板書)。二、探索:加快溶解(預設30分鐘)活動一:如何進行實驗。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我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用熱的水、用玻璃棒攪拌可以加快食鹽的溶解?2.組織學生匯報、交流。3.教師小結:我們可以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做對比實驗時,只能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而其它條件保持不變。活動二:探究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系。材料準備:每組相同質量的食鹽2份、兩杯水(一杯自來水、一杯熱水)、秒表、學生活動手冊等。1.提問:要研究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系,需要哪些材料? (預設:食鹽、燒杯、冷水、熱水。)2.出示實驗記錄表。3.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上面的實驗記錄表。4.組織學生匯報、交流5.介紹實驗要求以及學生活動手冊的填寫方法。(1.小組合作; 2. 分步進行; 3. 及時記錄。) 6.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并完成學生活動手冊。活動三:探究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系。材料準備:每組相同質量的食鹽2份、兩杯水、玻璃棒1根、秒表、學生活動手冊。1.提問:要研究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系,又需要哪些材料? (預設:食鹽、燒杯、水、玻璃棒、秒表。)2.出示實驗記錄表。3.組織學生結合實驗,完成上面的實驗記錄表。4.組織學生匯報、交流。5.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并完成學生活動手冊。三、研討:實驗發現(預設6分鐘)材料準備:學生活動手冊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影響食鹽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2.學生反饋交流。小結:通過提高水的溫度和攪拌,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3.提問:如果要讓食鹽更快地溶解在水里,還可以怎樣做?四、拓展:請在生活中繼續尋找加快溶解的方法(預設2分鐘)1.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加快食鹽溶解的方法有哪些?2.影響食鹽溶解快慢的因素不止兩個,你們還想做實驗研究其它影響食鹽溶解快慢的因素嗎?【板書設計】6.加快溶解對比實驗:只能改變一個條件 其他條件保持不變加快溶解的方法:挺高水的溫度 攪拌【活動手冊使用說明】1.學生邊活動邊在表格中記錄,培養學生良好的記錄習慣。學生通過在不同時間下,觀察水中的食鹽是否已經溶解來進行記錄。還沒有溶解的,下面打,已經溶解的,下面打。2.表格中“我的發現”一欄,需要在學生通過觀察食鹽溶解之后,再根據現象填寫。7.混合與分離【教材簡析】溶解是指一種物質均勻地分散于另一種物質中,形成均勻、穩定的溶液的過程。食鹽溶解于水的變化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食鹽在溶液中處于飽和狀態時,食鹽就析出來了。如果學生們一直保存著前幾節課使用后的濃鹽水,他們也許該發現這種現象了。隨著水分的蒸發少量食鹽析出并沉在杯底。這些食鹽是從鹽水里分離出來的嗎?食鹽能從鹽水里分離出來嗎?這些是很值得研究的問題。在本節課中,引導學生對增加和減少水分,鹽和水溶液會有什么變化的問題進行思考。通過實際的觀察活動,了解食鹽在水中溶解和結晶的雙向變化過程,認識到食鹽溶解于水的變化過程是可逆的。聚焦板塊中展示了一幅食鹽和沙混合在一起的圖片,引導學生學生如何將食鹽和沙進行分離,體現出科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生活化的科學。探索板塊通過實驗活動將食鹽和沙進行分離,這當中包括溶解、過濾、蒸發三個

注意事項

本文(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Word教案(全冊共98頁).docx)為本站會員(備課啦)主動上傳,叮當云教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叮當云教育(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經營許可證編號:魯ICP備09030270號-2   魯公網安備 37011602000151號 copyright@ 2019-2022

網站大部分作品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站整理編輯的作品外,版權歸上傳者所有,如您發現上傳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權,請立刻聯系我們并提供證據,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予以改正。

1
收起
展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义市| 黑龙江省| 乐至县| 古丈县| 嘉荫县| 灵寿县| 通榆县| 罗田县| 新疆| 手游| 灵宝市| 大冶市| 蕲春县| 江阴市| 东阳市| 庆安县| 巴林右旗| 江山市| 玉屏| 沁水县| 承德县| 从江县| 吉首市| 鸡泽县| 和硕县| 尉犁县| 宿州市| 长治县| 盐池县| 屏山县| 松溪县| 忻州市| 平邑县| 乌拉特中旗| 义乌市| 洪雅县| 光泽县| 湛江市| 灵璧县| 应城市| 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