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1.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案設計.docx
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材簡析】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是教科版四年級上冊聲音教學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是繼聽聽聲音之后,進行的又一項關于聲音的研究。當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這個物體就是一個振動物體,聲音就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當我們觀察一個發聲物體時, 我們常常看不到這個物體的振動。本課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多個物體發聲時的狀態,為學生提供觀察發聲物體振動的機會。聚焦板塊,圍繞“這些聲音是怎樣發產生的”這個問題,開展全班討論,了解學生對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前概念。探索板塊,主要通過兩個活動,實踐揭示聲音的本質。活動1:觀察橡皮筋發出聲音的狀態,初步理解“振動”的含義,并初步在物體發出聲音和物體的振動之間建立聯系;活動2:觀察鋼尺、鼓、音叉等更多物體發聲時的狀態,進一步確認振動與物體發聲的關系,物體振動時會發出聲音,停止振動時就不會發出聲音。研討板塊,先通過問題引導研討,用證據支持自己的觀點,突出科學的本質。然后猜測吹豎笛的時候是什么在振動,來進一步拓展學生對振動的認識。拓展板塊,以閱讀資料我們的發聲器官來介紹人的發聲器官聲帶,以及聲帶的發聲原理,拓展學生的知識。【學情分析】學生對聲音都有一定的了解,對聲音的產生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物體由于振動產生聲音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他們覺得敲打、碰撞、摩擦是物體發出聲音的直接原因,他們關注的是什么動作使物體發出了聲音,而不是發聲物體的變化,缺乏深入的探究聲音現象的本質。所以在設計整個探究活動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理解水平。【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科學探究目標1.能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聲和不發聲時的不同狀態,并記錄下來。2.能從多個物體發聲的觀察事實中對原因進行假設性解釋。科學態度目標1.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闡述自己的發現。2.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和態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1.科學技術隨時都影響我們的生活。【教學重難點】重點:能對“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提出自己的觀點,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概念。難點:能嘗試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觀察到物體發聲時在振動的證據。【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鑼、演示臺、記錄單等。小組:1面鼓、1把鋼尺、1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1個音叉,栓有細繩的乒乓球、若干個泡沫粒和1個裝有水(占水槽深度的2/3)的水槽、學生活動手冊。【教學過程】一、聚焦:導入新課(預設4分鐘)1.同學們,我們不時的聽到各種聲音,我們自己也能發出多種不同的聲音。這些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板書課題)2.大家對于物體是怎樣發出聲音有自己不同的想法,那我們先來看看皮筋是怎樣發出聲音的?二、探索:物體怎樣發出聲音(預設發出聲音20分鐘)(一)活動一:研究皮筋是怎樣發出聲音的材料準備:橡皮筋、橡皮筋固定架、學生活動手冊1.請大家拿出橡皮筋,請大家拉伸皮筋、按壓皮筋、用手搓揉皮筋皮筋能否發出聲音?2.輕輕彈撥皮筋、橫向拉動皮筋,皮筋能否發出聲音?3.為什么拉伸皮筋時沒有發聲,而彈撥皮筋卻能發出聲音?請大家用對比方法研究一下,皮筋發聲時你看到了什么? 將皮筋發聲時的狀態用文字或示意圖的方法記錄在活動手冊上。4.小組活動后交流:(1)是不是只要我們對物體用力,物體就能發出聲音呢?(2)同樣是對皮筋用力,為什么拉伸皮筋時沒有發聲,而彈撥皮筋卻能發出聲音?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3)皮筋發聲時是怎樣運動的?你能用手勢來比畫一下嗎?(請學生上臺演示)5.小結:在力的作用下,皮筋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稱為振動。6.皮筋在發聲時振動,不發聲時不振動,那么現在你認為皮筋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你們同意嗎? (二)活動二:其他物體是怎樣發出聲音的材料準備:鋼尺、鼓和音叉、水槽、栓有細繩的乒乓球、若干個泡沫粒、學生活動手冊1.教師出示鋼尺、鼓和音叉:剛才我們研究了皮筋發出聲音時在振動,那么其他物體在發出聲音時是否也在振動呢? (1)與學生一起依次演示它們的發聲方法。鋼尺-輕輕撥動(注意放在桌面的一端要壓緊)鼓 -輕輕敲擊音叉-敲擊上方(2)分組實驗,觀察記錄。(3)匯報交流:鋼尺能明顯觀察到振動,鼓和音叉振動不明顯。2.音叉和鼓振動不明顯,你打算怎樣進一步來收集鼓和音叉在發聲時振動的證據呢? (1)教師出示水槽、栓有細繩的乒乓球、若干個泡沫粒,思考一下:可以借助以上輔助材料證明音叉和鼓在振動嗎?想到了就來領取材料,并補充記錄。(2)學生借助輔助材料,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證明音叉和鼓的振動。(3)匯報交流:音叉、鼓在發聲時也在振動。三、研討:實驗發現(預設10分鐘)材料準備:鑼、豎笛1.通過剛才的觀察研究,你認為物體是怎樣發出聲音的?有哪些證據可以支持你的想法?(1)教師播放尺子、橡皮筋、音叉和鼓的慢動作視頻,你能說說它們在發聲時的運動有什么共同點嗎?(振動)(2)這些物體停止振動后,還會發出聲音嗎?出示鑼,師生合作演示:讓鑼發出聲音,發聲時鑼有沒有在振動? 如果正在發聲的鑼停止振動,聲音會怎么樣?這說明了什么?你們是怎么想的?小結:看來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物體停止振動,聲音也就停止了。2.教師出示豎笛,讓學生吹一吹。提問:吹豎笛的時候,是什么在振動呢?小結:空氣振動也可以發出聲音。四、拓展:我們的發聲器官(預設3分鐘)1.我們每個人的身上就有一個非常敏感、可以產生振動發出聲音的器官,猜猜它在哪兒?2.閱讀教科書上的資料,匯報交流收獲。五、小結: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預設3分鐘)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2.這些物體發出聲音的時候是怎樣振動的?【板書設計】2.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方法:敲 力的作用使打 物體重復地 物體振動撥 (上下或左右)彈 往返運動【活動手冊使用說明】1.表格中的現象在學生活動過程中記錄,邊活動邊記錄,培養學生良好的記錄習慣。可以用恰當的詞語描述現象,也可以用圖畫的方式表示振動。2.表格中“我的發現”,需要在學生通過觀察其他物體是怎樣發出聲音的再研討歸納后填寫。3.表格下面的選擇,需要在學生學習完整節課后使用。4.科學閱讀部分作為這節課學習的補充進行閱讀學習。【作業設計】1.聲音是由物體__ __而產生的。2.用力彎曲鋼尺,鋼尺不會發聲,這是因為鋼尺沒有( )。A.受到力 B.斷裂 C.振動3.我們平常聽到蚊子“嗡嗡”聲,是由蚊子的( )振動引起的。A.口器 B.翅膀 C.觸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