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11.6《不同物質的導電性能》教案(孫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基本信息課題第十一章 簡單電路第六節 不同物質的導電性能作者及工作單位教材分析這部分內容安排在義務教育初級中學北師大版九年級第十一章在學習了電路及電流電壓之后學習的,其用意是讓學生把前面所學知識應用于探究物質的導電性,實驗方案可繼續用于下一節 “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的實驗探究中,為后續教學鋪平道路。本節課要求在探究物質導電性活動中,通過實驗、觀察、查閱資料,比較導體、半導體、絕緣體的不同。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情感和價值觀,通過調查了解導體、半導體、絕緣體在現代生活和科學技術中的應用。學情分析學生已經知道電路的基本組成,能用電路符號畫簡單的電路圖,知道顯示電流的方法有小燈泡檢測法、電流表檢測法等 ,這些都為本節的探究活動提供了知識和技能的前期準備。而導體、半導體和絕緣體是生活、生產中非常常見的,每個初中學生都知道一些導體、半導體和絕緣體的有關知識,但又從一些觸電事故中對電存在著恐懼心理。本課題通過學生探究各種物質的導電性入手,使學生初步了解常見的一些導體、絕緣體,知道絕緣體在條件發生變化時也會變成導體,運用所學知識,注意平時用電中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這是一項有實際意義和價值的探究問題。同時通過對半導體材料的發展對社會影響的了解,使學生樹立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思想,充分體現從生活走向科學、從科學走向社會的教育理念。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我們周圍的物體哪些屬于導體,哪些屬于絕緣體。2、了解導體和絕緣體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可相以互轉化。3、知道電阻是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屬于導體,哪些屬于絕緣體。2、通過探究方法感知導體和絕緣體可以相互轉化的條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用實驗探究的方法了解導體、絕緣體的概念以及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學會研究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習的興趣。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知道導體和絕緣體及電阻的意義、單位及電阻器2、教學難點:理解容易導電與不容易導電的原因。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設計意圖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1、給出寧夏中衛市的“一滴水”廣場夜景圖。2、繼續出示電路中的一根導線的截圖。3、揭題并板書。1、學生體驗如此美好的夜景,離不開電路的貢獻。2、學生分析導線的塑料皮和金屬芯的作用。1、教學以我們學生熟知的寧夏中衛市的“一滴水”廣場夜景圖,引出組成電路的一根導線,讓學生覺得生活中處處有“物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學生分析討論導線的塑料皮和金屬芯的作用,就可以很自然的引出本課教學內容“不同物質的導電性能”。二、實驗探究:導體和絕緣體。1、同學們探究一下你們自己帶來的這些物體,哪些善于導電,哪些不善于導電? 2、指導學生得出導體和絕緣體概念,并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3、提問:導體和絕緣體誰更重要呢?4、播放導體和絕緣體微觀解釋的相關視頻。5、出示各種物質的導電和絕緣能力的順序排列圖。1、學生在A、B兩點之間分別接入自己桌上的:鋼直尺、木棍、橡皮、玻璃、鹽水等,閉合開關,觀察電流表的示數和小燈泡的明暗情況。2、學生列舉生活中用到的導體和絕緣體。3、學生回答都很重要,都是重要的電工材料。4、學生觀看視頻體驗導體之所以導電,而絕緣體不導電的原因。5、體驗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物體叫半導體。1、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去體驗不同物質的導電性能,并對物質進行分類,不僅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還有利于培養學生以實驗為手段,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2、通過視頻使抽象的問題直觀化,方便學生理解。三、演示實驗:體驗導體和絕緣體沒有絕對的界限。1、演示玻璃在加熱的情況下由絕緣體變成導體的實驗。學生體驗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用學生可見的實驗事實做依據,更具有說服力。四、引導學生自學電阻、電阻器。提出一下問題:1、 在前面探究物體的導電性能時,在電路中接入不同的導體,電流表的示數為什么不同呢?2、 電阻的單位有哪些?3、 電阻器在電路圖中的符號如何表示?閱讀課本相關內容,思考并作答。給出問題,學生自主解答,可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從所給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五、總結本節可自己的收獲。給學生2分鐘時間回憶本節課自己的收獲。學生積極思考并舉手發言,對其他同學說的不全面的地方予以補充和完善。我讓學生們自己去做課堂小結,活躍課堂氣氛,養成整理知識的習慣。板書設計第六節 不同物質的導電性一、 導體:容易導電的物質。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質。半導體:導電性能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物質。二、導體導電的微觀解釋:自由電荷三、導體和絕緣體可以相互轉化四、電阻: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單位: 歐姆 簡稱歐, 符號。常見的電阻單位及換算關系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有針對性的評價(如,你真了不起,你太聰明了!你的知識面真廣,會的知識真多!你是一個細心的孩子,觀察得真仔細!等等。)。教學反思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節課我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新課標指出:激發學生探討的興趣,從而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之中,通過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每個人在合作的同時,能加深理解,提高認識,獲取深刻的體驗。這個過程,是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課上我循循善誘,激發學生興趣。課前我精心設計本課,教學環節條理清晰,取得了意外的收獲。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結合這一特點,教學中充分地讀,提高了一年級學生的讀書感悟能力。我采取四人小組讀,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師生共同表演,使我與學生心心相通。這節課我還憑借色彩明亮的多媒體課件,充滿童趣的語言,拉近了學生與教材的距離。但課堂不可能是完美的,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在體驗導體和絕緣體沒有絕對的界限環節,我設計的還不夠充分,應設計一個金屬導電性能受溫度影響的實驗,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