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14.6《直流電動機》教案(趙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直流電動機教學設計1、 教材內容分析本課選自義務教育教科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物理九年級全一冊第14章,第6節直流電動機。前面學生已經掌握了電流周圍存在磁場,磁場對通電導體有力的作用,緊接著這節課的學習就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一個應用,也是對前面所學內容的另一種詮釋,這需要很好的理解掌握前面學習的理論知識,這節課進行深入加工,有著理論的依據,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切實做到學以致用。2、 學生情況分析初三下學期的學生,有前面幾節課的知識儲備,并具備一定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驗操作方面也有很多的實驗積累,在討論解決方案時會有一些可行的猜想,并針對這些猜想設計可行的實驗,來驗證猜想是否正確。但是對于學生來說,總會有一些想法不是很嚴謹,需要老師的及時適當引導。3、 教學目標設計1.知識與技能:(1)知道電動機工作的基本原理: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2)知道電動機工作過程中的能量轉化。(3)了解使電動機連續轉動的方法,及換向器在直流電動機中的作用。2.過程與方法:(1)經歷探究電動機轉動原理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分析問題的能力。(2)經歷電動機的發明過程,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物理知識如何轉變為科學技術,強化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4、 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重點:探究磁場對通電導體有力的作用。 教學難點:使電動機持續轉動的方法。5、 教學策略分析(一)教學方法分析:1. 協作學習法:2個學生為一組,組內同學協同完成實驗任務。2. 任務驅動法:學生們經歷電動機的發展歷程,隨著電動機發展過程中問題的產生,猜想解決問題的措施,針對解決措施,動手設計實驗,驗證猜想是否正確,方案是否可行。3. 討論交流學習法:學生在實驗操作前,交流實驗方案;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討論方法的可行性;在實驗操作后,交流總結實驗心得和結論。(2) 教學手段:多媒體,實物投影,電動機的換向器工作時慢鏡頭視頻,小型電動機模型(2個),帶有換向器的電動機模型(2個),玩具車中的電動機。6、 學法設計:師生之間:教師問題引導,學生自主猜想設計,在做中學。生生之間:學生之間合作交流。學生自己:問題驅動,任務驅動,設問思考猜想設計動手解答。7、 教學過程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新課引入霧霾天氣不限制電動車出行,為什么?消耗的電能是通過什么裝置轉化為車的機械能的?學生回答從身邊事引入本節課,學生不陌生易接受。新課教學回憶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力運動。利用這個物理知識,能轉變成為什么科學技術,為我們提供服務呢?問題:通電導線可以帶動物體運動,但是有局限性,導線運動一段就會脫離磁場,很難持續運動。換成線圈可以達到持續運動的目的嗎?【演示實驗1】猜想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觀察現象:結果分析:分析實驗中線圈不能連續轉動的原因,進行實驗改進?!靖倪M措施1】后半周斷電,線圈留有半圈絕緣漆。教師進行演示實驗?!緦W生活動1】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觀察實驗現象。【改進措施2】后半周改變電流,用換向器。介紹換向器的構成,利用圖片逐步分析帶有換向器的電動機工作原理?!緦W生活動2】觀察手中電動機模型中的換向器,通電,體會換向器的作用?!狙菔緦嶒?】實驗模型展示有換向器的線圈運動狀態、沒有換向器時線圈的運動狀態。再用慢鏡頭播放,體會換向器的作用。總結電動機工作原理:【電動機分類】按電源類型分為:直流電動機:應用、構造、模型展示交流電動機:應用【電動機能量轉化】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學生活動3】制作簡易電動機。利用電池、鐵釘、釹鐵硼磁鐵、導線制作可以使鐵釘連續轉動的電動機。依靠電流運動的機器選擇實驗器材,設計實驗過程學生分析,討論改進實驗的方案。(或是在老師的啟發下,完成實驗改進)學生親自經歷科學實驗探究過程,親自動手完成實驗,驗證實驗猜想、分析實驗結果。加深對換向器的理解學生通過分析認識到電動機的工作原理。認識生活中的電動機。學生用所學知識進行小制作。提高學以致用的意識親自體會科學探究方法,沒有哪些發明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堅持探索的科學精神。改進方案有一定難度,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有前面的分析做鋪墊,容易理解。突破難點:電動機轉動的方法。聯系生活實際,從物理走向生活。學以致用的另一種體現,同時增強趣味性。板書設計14.6直流電動機一、電動機工作原理: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二、電動機能量轉化: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八:課后反思:本節課從北京霧霾預警期間,機動車限行,電動車不限行的政策引入電動機。從最基礎的電動機模型切入,一根通電導體可以在磁場中受力運動,這個知識點學生并不陌生,學生容易理解接受,可是這種最基本的模型有它的弊端:比如當運動脫離了磁場,便不能持續運動,如何讓它一直運動下去? 能否由直線運動變成不停的轉動呢?以此激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設計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整體探究思路,水到渠成。教師演示環節有兩個,學生動手實驗環節有3個,目的是落實基礎探究實驗,讓學生在做中學。只是在學生實驗2中,這個簡單的實驗操作并不完美,學生觀察換向器在電動機的應用,由于儀器的問題,并不能做到每組實驗電動機都能轉動起來,因為實驗器材中,有的換向器的金屬環和電刷之間接觸不緊密,導致實驗的失敗;有的電刷不是以點的形式和金屬半環接觸的,而是以片的形式接觸,導致接觸面積過大,造成“斷電”失敗,電動機運行失敗;有的電動機的半銅環之間間隔面積太小了,與片狀電刷接觸后,也很難做到“斷電”,而導致實驗失敗,針對這個問題,事先已經利用絕緣膠帶把半銅環之間的間隔面積做大,解決了一部分電動機不動的問題。以后還要加強實驗儀器的檢查